【教育热议】老师处罚被撤销!央视、人民日报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哈
文 | 来源:网络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
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戴在老师身上的镣铐,终究会锁住孩子的前程。
请善待每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您孩子好,对您孩子严厉的老师。
老师越严厉,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
不要让蛮横的溺爱,化作杀死老师的匕首。
01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之前轰动全国的五莲二中杨守梅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被辞退”事件。
在2019年7月28日,五莲县人民政府发出通报,表示五莲县教体局已经撤销对杨老师种种不公平的“追加处理”:
五莲县委、县政府对教体局、学校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已撤销追加处理决定。根据涉事老师个人意愿,已将其从原学校调往五莲一中。
这位被学校停职、处罚,且纳入“黑名单”的杨老师,总算得到了五莲县委、县政府一个公道的回答。
整件事情的起因,其实只是杨老师管教了两个逃课的顽劣学生。
谁知,杨老师仅仅是用书本敲打了几下,在学生和家长的口中,就变成了骇人听闻的“体罚”。
学校第一时间给予杨老师做出停职,赔礼道歉,取消评优资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
这些家长还是不肯罢休,继续向教育局施加压力。
为了息事宁人,教育局在事发两个多月后,对已停职处分的杨守梅老师又进行了追加处理:
扣发当事教师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责成五莲二中新学年不再与杨守梅签订聘用合同;
将该教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曾经的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出多名优秀学生并被学生爱戴的杨老师,一夜之间被挂上了没师德、没信誉的坏名声。
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全国哗然!
五莲县教体局和五莲二中不分是非黑白,只因家长一闹就把优秀的杨老师开除、加入黑名单的做法,寒了天下老师的心。
在央视的《新闻周刊》中,白岩松严肃发声:
“明确教师惩戒权,势在必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发表了文章:《善待基层教师,别动辄“追加处理”》,其中的几句话振聋发聩:
如把正当惩戒扣上“体罚”的帽子,这样会诱导教师不敢管、不想管学生,最终形成多输局面。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依法保护基层教师合法权益,让老师更有动力教书育人,在教书育人中更有尊严和获得感,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不要逼得天下老师都不敢管教学生,更不要让教书育人成了“高危职业”。
要知道,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02
蛮横的溺爱
“杀死”了多少老师
三字经有言:
“教不严,师之惰。”
可现在的老师根本不敢去“管教”孩子。
在舆论的推动下,五莲县教育局终于认识到错误,撤销了追加处分,优秀的杨老师又能重新走上心爱的讲台。
但是,更多管教学生的老师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就在前年6月,扬州市江都区的一所小学门口,某学生家长拉出横幅声讨:
老师多次辱骂、殴打学生!天理难容!还孩子公道!”
家长甚至还把横幅拉到了教育局门口,并跪在地上,哭喊着要帮孩子讨个公道。
但后来,这件事很快就反转了。
事件发生时,在场的老师学生都出来作证:
“该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扰乱课堂,老师就批评了他几句。但学生还是不服管教,老师便请他到办公室反省,结果这名学生在办公室里一顿打砸……”
结果,学生家长还觉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跑到学校,又是大闹又是拉横幅,不仅诽谤老师打了自家的孩子,还勒索老师,要求高额赔偿。
在《新闻周刊》中,白岩松说:
“老师对学生有没有惩罚的权利?如果问老一辈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须的,严师出高徒!
但如果问现在的老师,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
现在的老师真的不好当,本想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宽松仁慈一些,立刻会有人说你不负责、不上心。
但稍一严厉,又会得罪学校里那些金贵的“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慎便会被气势汹汹的家长们“兴师问罪”。
03
教师职业的背后
竟是孤立无援
网络上曾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叫《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师当学生管,把学生当祖宗供》。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令很多老师深有感触:
“教师也是需要安全感的,若教师背后无人撑腰,教育只会孤立无援。”
还记得去年那一封轰动全网的小学老师的辞职信吗?
这位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学老师,只因为把班里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里,便有很多家长认为这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伤害了他们自尊心。
一些家长怒骂老师没有这样的权利,更有一些家长说,如果老师不道歉,就会把她告到县教育局!
老师被逼无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封长信道歉,又向学校提交了辞职申请:
“既然我已心生魔障,真的不适合再在校园里和孩子们一起。我十分热爱我的工作,但由于自身专业水平不足,言语无状,实在不能再留在这里!”
隔着屏幕,几乎都能感受到老师字里行间的酸楚与无奈。
这封辞职信曝光后,老师们纷纷觉得不寒而栗,人人自危。
然而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个例:
2018年8月18日,山东临沂兰山区一辅导机构老师因在课堂用书拍打几下辱骂自己的学生而被拘留5日。
今年5月,在华农珠江学院外院毕业生答辩现场,一位学生答辩态度不端正,论文也不合规定,导致王老师严批台上学生并将论文扔向学生。结果遭到了网友们的谩骂和校方的约谈……
曾看到一位老师在网上诉苦:
现在当老师真的是太难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都要小心翼翼。
连指出学生的错别字,都要担忧他们心灵是否会受到伤害;
连责罚犯错的学生,都要后怕他们会不会抑郁,回家自杀;
连管理课堂纪律,都要控制分寸,免得招来学生家长的不满;
如果家长不满意找来,可能我就会被停职、被降薪、被开除……
曾经最光辉的职业,现在却成了最如履薄冰的行业。
当老师的一腔热血被家长的冷言冷语浇灭,最终只得学会明哲保身,只管教书,不再育人。
而无数个“跪着”的老师,最终将会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缺乏管教和约束的孩子们,或许不再学习、不懂善良、不懂谦卑、不懂尊重,也许,他们长大后还会因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你不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教育”,只是这“教育”的代价太过沉重,你未必承受得起!
04
“跪着”的老师
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清朝乾隆时期,大臣王杰曾担任过上书房总师傅,教皇子们读书。
据传王杰执教相当严厉,皇子不用功,他也敢骂敢罚。
有一次,因为皇子们对圣贤不恭,王杰便惩罚皇子们跪下。不巧,却被前来巡视的乾隆皇帝碰见了。
乾隆看到后又生气又心疼,当即让皇子们起身,并愤怒地对王杰说:
“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
其意思是:你教不教我们,我们都是皇子龙脉。你这样罚我们,是臣对君应该有的态度吗?
王杰当场不卑不亢地回:
“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其意思是:虚心受教的将来能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不受教就会成为桀纣那样的昏君,师道不就正该如此吗?
乾隆皇帝听完王杰的解释后,立马让皇子们重新跪下了,他不仅没有惩罚王杰,反而对他更加敬重。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写过一篇刷屏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他说: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
在古代,父母都知道私塾老师会用戒尺惩戒学生,但他们却纷纷送孩子去读书。
“一片无情竹,不打书不读!”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人就是老师。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都会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班主任,或许你记得他罚你站、罚你抄写、请了家长……
但正是因为被罚了站,你才改掉了上课睡觉的坏习惯;正是因为被罚了抄写,你才记住了高考时的那句古诗文;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才让家长对青春期的你更了解,更体谅。
而如果老师放弃了教育,最终埋单的,将会是我们的下一代!
写在最后:
古书《荀子》里写道: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老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顶天立地的学生!
为了孩子,请善待天下用心良苦的老师。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尼尔·鲁登斯坦(哈佛前任校长)
哈佛真有人啃书到凌晨四点半吗?
有,但是很少。
顶尖学霸确实都很勤奋,但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的柯比教授(W·C·Kriby)就提出: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柯比教授认为,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
他在所著《学习力》一书中,介绍了“学习力”这个概念——一种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它让孩子学会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他把“学习力”分为了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六个方面,描述了提升学习的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就用书中的精华部分,与大家分享哈佛最看重的8项素质,以其独特的培养学习力的方法。
哈佛最看中的8项素质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哈佛有一句格言:“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广泛地、快书高效地学习。”
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余20%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
而现在完全相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而80%的知识就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想你已经意识到了,要想成为哈佛的学生,单单学习好是不行的,还要看他是否是一个在未来社会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学生。
因为,我们不愿意看到哈佛的学生有这样的结果:在学校时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门门功课都能得A+;离开学校以后却成为一个低能儿,不懂得学习是要用一生来做的事,不能利用继续学习来使自己不断增值,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像阳光下的雪人一样——慢慢融化,直至消融得无影无踪。
所以,我们更注重在那些年轻人身上是否具备下面的这些品质:
1、 Self—confidence? 自信心
2、 Warmth of personality ? 热情
3、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创造精神
4、 Intellectual curiosity ? 学习的欲望
5、 Initiative? ? 学习的主动性
6、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7、 Reaction to setbacks ? 对失败的态度
8、 Energy? 活力
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有反思性的、经过良好训练的、有知识的、严谨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独立创造能力的人,他们有能力在全美和全球过着奉献性的生活。
在哈佛,我们用的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但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去研究,去体会。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教会学生应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使他们掌握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重点在培养他们的学习力上,教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持续发展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许多方面。
在哈佛学习的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自由选课,从事不同的研究,使他们采用热情的方式来学习,学校提供给他的时研究课题、方向和大量的信息资源,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保持足够的目标持续学习。
很少有哈佛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行业。但是你并不能说他们就不优秀,因为他们可能已经可能掌握了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了高人一筹的学习力,这正是一所好的大学应该给予学生的东西。
普通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差距
可能仅仅在于专注力
专注,就是把所有光线集中到一点的凸透镜,是学习力中最具有凝聚效力、整合效力的品质。就像如果用放大镜在太阳下对准一张白纸,几秒钟之内,白纸就会燃烧,这是人人皆知的聚焦现象。
不要去幻想学习中的捷径,你所要做的,就是将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厌倦,你入迷了,就距成功不远了。
格拉宁在《奇特一生》中赞美柳比歇夫时说:“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集中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那么多的成就。只要连续多年有系统地、深思熟虑地采用他的方法,你就可以超过天才。”
在哈佛,最大限度学到有用的知识,是每个学生都渴望的,但是学习的道路漫长而遥远。于是,学习便成为一场艰苦的赛跑。最终达到目的的人并没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大家的先天条件都差不多,他们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份专注,一份执著。
在我所工作的文理学院,有几个非常爱搞恶作剧的学生,并没有什么恶意,只不过想给繁重的学习增添乐趣。他们最常做的一件事是,在女学生正在做实验的时候,故意一起注视她。
他们并不扮怪相,也不笑,也不说话,只是紧紧地盯着那个正在做实验的人——直到这个女学生意识到有人在坚定地注视着自己,开始脸红,心神不安,手忙脚乱,把试管和酒精灯打翻为止。
但是,他们也并不是都能成功,如果有的女学生将全部精力都专注于自己的实验,那几个爱搞恶作剧的学生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因为,她已全神贯注于实验之中,根本就察觉不到恶作剧的存在,当然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专注精神——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看书时要聚精会神,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这是学习最根本的保证。
有的学生天资聪明,智商很高,但学习效果却很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这种专注力。
有一个学生叫玛格瑞斯,他刚进哈佛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往往学习到深夜。可是,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成绩并没有提高,相反,身体却日渐疲劳,对学习产生了一种厌倦心理。
他的教授赖特帮助他总结了教训——他错误地将时间与学习效果画上了等号。赖特给了他一个忠告:三心二意地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干一小时。
他还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当你在游戏的时候脑子里还在琢磨着数学题,玩得自然不尽兴,反过来道理亦成立。学习不是空想,不能心猿意马,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心无旁骛,才有可能得到灵感女神的垂青。
就像乔治·古维叶(古生物学家)说的那样:“注意力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
蒙台利梭(早教专家)也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在她看来,在学习时是否具有专注的态度比知识本身还重要。
由此可见,专注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善于培养自己的专注精神,善于集中注意力。
提升专注力的几个建议
我经常问那些感觉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最想提高什么。提到最多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专注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注意了,我们就会把思想和感官完全地投入到学习上而不会分神。
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其实是可以提高的,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首先,在情绪上要做好准备。在学习之前先把思想集中起来,考虑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你可以在开始听教授讲课之前先花十分钟坐下好好看一看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心理准备应该作为仪式保留下来,即使你离开学校以后,也要坚持这样做。
其次,全神贯注与休息是密不可分的,就像觉醒与睡眠的关系。如果你想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善于培养自己的专注精神,善于集中注意力。
但注意力也是需要暂停的。休息时你可以放松自己,在敞开的窗前深呼吸以为大脑重新输入氧气,让眼睛休息休息,吃些零食,听一段古典的奏鸣曲或是到四处散散步。
不过,许多学生一谈起提高注意力,就想到在家或在教室自学,而很少有人考虑他们在上课时的注意力。
去年我就学习态度问题随机抽查了50 名学生,问到他们上课时的专注程度。
结果,有 1/5 的学生说:“在上课时,我常常向窗外看。如果我能集中注意力的话,学习成绩就会提高。”有 2/5 的学生说:“我会不由自主地向窗外看一两分钟。”
剩下 2/5 的学生则说:“对我来说,上课时全神贯注是最有效的,每次上课我都能有所收获。”还有一个学生告诉我:每当他坐在前排的时候,注意力就能很集中。而如果他坐在很靠后的位置时,“就会像在电影院里,身子向后一靠,如同在看娱乐片”。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可以在上课前考虑想在这节课中学到什么,并且打算把每次课上听到的内容以何种精细的程度融入你个人的知识结构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这样你就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授的授课上。
最后,我再提出一个建议,它可以帮助你集中注意力:一个学习周期开始时先记一下时间,如 9:00,在学习告一段落时也记一下时间,如 10:30。
这个小措施会让你很快看到大效果。你不仅能够更专心地学习,而且尤为特别的是你可以问心无愧地享受休息。
我是在上大学时发现这个诀窍的。我当时有写学习日记的习惯,除了对一般的精神状态、观察学习与忘却的规律作些评点外,我每次都要写上一个学习周期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因为我想搞清楚每周最多能有多少小时,我可以高质量地进行学习而不表现出过于疲劳的状态。
很快我就发现,通过记录学习时间,我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后来,我还将这个方法进行了一些改动——在一段学习时间里加入尽可能多的学习任务。
比如,我限定自己看完一定量的材料用多长时间。这种压力大大地激活了我的大脑,同时又能使我对所要学的东西更加专注。直到现在,我还在用着这个方法,我想,我会一直用下去。
上一篇:50年倪志亮来外交部工作,周总理接见时问:你对调动有什么意见
下一篇:2018黑龙江高考成绩查分方式及入口(官网)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