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2019年蒙古想绕过中国,悄悄出口稀土给美国,没想算盘被砸个稀烂!附
原标题:【区域地理】2019年蒙古想绕过中国,悄悄出口稀土给美国,没想算盘被砸个稀烂!附亚洲地理知识简介!
来源:元衡防务 世界史博士 双一流高校军事学副教授
近年来,蒙古政府在外交上开始大搞“第三邻国”政策。
试图在中俄之间,引入西方力量,吃西方的“反中俄软饭”,引起两国的警惕。
2019年中美贸易战正酣,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作为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击,开始限制对美稀土出口。
但世界第二大稀土资源国蒙古突然背刺一刀,想要悄悄出口稀土给美国,打乱中国的战略部署。
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的时任蒙古总统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举行会谈,讨论共建所谓“美蒙自贸区”议题,以及美国在蒙古投资开发稀土矿产等问题。
蒙古对外来资金和自身政治地位的渴求,让特朗普看到了实施其一箭双雕计策的可能性。
不过,可能性并不代表可行性。
美蒙两国的如意算盘最终被砸了个稀烂。
一、反贸战中国停供工业黄金,狼子心美蒙暗谋“去中国化”
美国的“第一只雕”是绕过中国获得稀土资源,实现稀土资源“去中国化”。
稀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素有“工业黄金”或者“工业味精”之称。
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稀土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构建新型军事武器,是各种高精尖工业设备,不可缺少的原料。
当时随着新一轮中美贸易战的展开,为应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我国将稀土列为重要战略筹码,开始对美国降低出口以进行反制。
从中方的表态来看,稀土是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可选项。
中国“稀土武器”的威力,取决于美国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
2019年6月,美国发布的一份名为《确保重要矿物安全可靠供应的联邦战略》的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6年间美国稀土完全依赖进口,其中78%稀土金属及化合物来自中国,而稀土元素钪则全部进口自中国。
关于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外界存在一定误解。
2019年4月30日,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的最新国防联邦采购补充条例(DFARS)生效。
DFARS显示,美国禁止联邦政府购买来自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的稀土磁体和钨金属粉末及合金,理由是这些材料在国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人据此认为,美国已经开始在稀土供应上“去中国化”,表明美国并不惧怕中国的稀土“制裁”,这是极为荒谬的。
DFARS禁止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中国稀土磁体,只是用于国防相关领域。
与美国高端制造业整体相比,美国国防领域对中国稀土的需求并不显著。
美国政府审计署(GAO),曾在关于稀土材料的报告中披露,美国的稀土需求占全球稀土总需求的9%左右,而美国国防需求仅占美国全部稀土需求的1%左右。
相比于国防部门,美企业对稀土需求难“去中国化”,美国国防部门的稀土需求,与美国产业部门的稀土需求并不是同一个数量级。
美国国防在稀土需求上“去中国化”,并不代表美国产业能够在稀土需求上“去中国化”。
尽管美国政府审计署和各类智库,连续多年呼吁美国政府,重视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垄断地位,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稀土自足能力和进口多样性。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2019年矿产概述(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9)》显示:2014年至2017年间,美国进口的稀土金属和稀土金属化合物中80%来自中国,与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相比,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并没有减少。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对稀土的“垄断”,并不体现在中国的稀土矿藏和稀土矿产出口上。
USGS数据显示,中国稀土矿藏约占全球的37%(美国为1.2%),2018年中国稀土矿产出口约占全球的71%(美国为8.8%),均不占绝对垄断地位。
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所谓“垄断”地位,体现在对稀土的加工和提炼上。
美国国会研究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报告显示,近90%的稀土金属及氧化物由中国公司提炼并生产。
当时,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美国政府开始尝试通过,以增加稀土提炼能力的方式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短期内中国在稀土精炼方面的产能和技术优势却很难被打破。
稀土资源如此重要,美国又一时难以完全转化产能,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了蒙古。
虽然蒙古稀土到现在也没有形成自主产能,但已探明的稀土矿产资源高达3100万吨,仅次于中国的6588万吨,是全球稀土储量第二大国,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的20%。
而且,蒙古早年间向中国企业学习了开发和提炼稀土资源的关键技术,不需要运至美国本土提炼,这就使得美国觉得,从蒙古获取稀土资源非常划算。
对于蒙古来说,向美国出口稀土也是自身的愿望。
首先,蒙古国内经济近年遭遇危机,GDP增长遭遇断崖式下跌,国内产业严重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
卖稀土换钱,可以暂时摆脱财政危机,腾出手来安抚社会,让整个国家“缓一缓”。
其次,向美国出口稀土,也符合蒙古整体“亲美”的意识形态取向。
蒙古自二战后正式从中国独立以来,一直对中国保持警惕,干扰中国的稀土筹码大计,也符合蒙古的历来政策取向。
二、间中俄腹地插入楔子,枉事实算盘砸个稀烂
美国的“第二只雕”是借机深化和蒙古的关系,将自身势力打入蒙古这个中俄腹地,在地缘上威胁中俄,在中俄之间插入一个“楔子”。
蒙古地处中俄之间,从17世纪到1945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期间虽然短暂宣布独立,但未获得国际广泛承认。
二战结束后,即成为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卫星国,接受苏联的军事与经济援助。
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近代以来的蒙古第一次拥有了完整的主权。
改旗易帜后,蒙古的对外政策定调为“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试图在中俄两国之间施行平衡外交,建立中立国地位。
现今,蒙古有98.2%的能源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
在蒙古的认知中,历史经验与现实告诉蒙古,俄罗斯是蒙古安全威胁感的源头。
而蒙古对中国的威胁感认知,远大于俄罗斯,因为蒙古曾在三百年的时间里是中国的一部分。
苏联解体后,因蒙古急于寻求经济援助两国才恢复正常关系。
然而,这导致蒙古认为自己的经贸对中国过于依赖,特别是出口贸易。
至2020年,中国已占蒙古出口贸易总额的93.47%,蒙古人忧虑此一贸易关系,将导致蒙古对中国的新型依赖,再次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蒙古对被两大强国包围深感忧虑,蒙古前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就曾说过:依蒙古的历史与其地理位置,蒙古唯一可选择的就是“引入第三邻国”。
这就为美国的“第二只雕”提供了机会。
常年来,美国将中俄两国视为敌人,处心积虑在中俄周围布置势力,北约东扩包围俄罗斯,驻军日韩和东南亚包围中国,但一直没有在中俄之间打入一个“楔子”。
这下蒙古抛来橄榄枝,美国又怎会不接呢?
借由稀土贸易,美国的长远考量,是将蒙古“纳入麾下”,收编为小弟,可以一举在地缘上插入中俄。
其实从2005年起,蒙古即与北约发展个别伙伴关系与合作计划,并于2012年3月正式与北约签署合作伙伴协议。
蒙古还积极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如2005-2007年,参加由北约主导的科索沃行动,以及协助阿富汗军事训练任务等。
其目的则是为借助北约之力,提升蒙古的军事力量。
反之,从北约的角度来看,与蒙古进行军事安全合作,符合美国及北约的全球战略。
同时,北约成员国与伙伴国,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及韩国等与蒙古有矿产合作开发计划,此举使北约国家与蒙古除军事合作外,还因经济的互动,导致关系更为密切。
蒙古通过政治与外交方式来增进其国家安全,并在美国与北约支持下参与国际维和行动,逐步扩展其国际关系与在国际舞台之存在强度。
然而,美蒙密谋的“不幸”在于,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一箭双雕”之计,一只雕也射不下来。
首先,蒙古没有出海口,著名的“蒙古海军”驻地也是座湖。
即使蒙古在美国资金和技术援助下开发了稀土矿藏,也提炼出了稀土,但怎么运送出去是个问题。
这意味着蒙古稀土产品的成本,肯定高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不会有竞争力。
即便美国愿意出于战略目的支付溢价,却也不会一直买单,谁会长时间花冤枉钱买物劣价高的东西呢。
所以,任何政治性变动,比如美国总统换届,抑或中蒙关系恶化,都可能让蒙古稀土矿产变成包袱。
其次,蒙古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中国。
中国是蒙古的唯一进出口地,目前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市,可以称作是蒙古的“生命线”。
蒙古的出口产品95%由中国购买,进口的生活必需品98%来自中国,中国还为蒙古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资金援助。
所以,美国政府要拉蒙古进稀土联盟,充其量也就是喊喊口号,也就特朗普这种政治狂人觉得可行。
现在三年过去了,美蒙稀土贸易果然连个影子都没有。
蒙古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它的“投美”政策,是无根之萍。
其正确选择只能是及时放弃所谓的“第三邻国”野望,当好中俄的睦邻友好伙伴。
亚洲
一
地理位置
1. 经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81°N,南部达 11°3′S,跨南北半球,南北所跨纬度之广为各大洲之最,同时跨寒、温、热三带。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169°39′7″W),西至巴巴角(26°3′E),跨东西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有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它们的边缘海,从北、东、南三个方面围绕亚洲大陆,在西亚还滨临地中海和黑海。
3. 相对位置:苏伊士运河以东;乌拉尔山脉以东;欧洲以东。
二
分区
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三
自然地理特征
1. 地形
(1)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均海拔高,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2)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
(3)地势起伏很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将以逐步的趋势逐渐升高,预计100年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会再创一个新的历史新迹。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4)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5)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岛上地形崎岖,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这里的地壳不稳定,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2. 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
(2)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当然南亚季风还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由于夏季风带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同时,由于夏季风的异常,降水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
3. 河流
(1)流向: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注入三大洋(不直接注入大西洋)。
注入大洋
主要河流
太平洋
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等
印度洋
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
北冰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2)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3)内流流域面积广大:亚洲的内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地形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荒漠、半荒漠地区。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湖泊:亚洲湖泊较之其他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四
人文地理
1. 农业
(1)稻米、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蕉麻)、柚木和胡椒等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稻米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印度占第二位;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占第二位。金鸡纳霜主要产地在印度尼西亚;马尼拉麻主要产地在菲律宾;柚木和胡椒主要产地在东南亚各国。
(2)黄麻、椰子、茶叶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黄麻主要产在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椰子主要产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茶叶主要产地在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
(3)其他还有棉花、花生、芝麻、烟草、油菜子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2. 工业
亚洲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工业部门的地域结构差异显著。
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占主要地位。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完整。日本是高度发达的世界经济大国。蒙古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以生产原油为主。印度工业较发达。除阿富汗、黎巴嫩和土耳其外。西亚多数国家工业均以生产原油和炼油为主,西亚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
3. 多样的地域文化
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 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不到1 000人的民族或部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4. 人口
(1)总量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目前亚洲的人口数量超过4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超一半以上。就国家而言,亚洲48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数量也差距明显,其中有7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菲律宾。亚洲人口最多的五个国家,人口加起来占到全球人口45%。
(2)分布
亚洲的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南部等地区,亚洲中部、北部及西部地区人口比较稀疏。
五
试题链接
1. 下图为某年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③地相比,图中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
A. 低温少雨 B. 云雾弥漫 C. 风力较大 D. 凉爽干燥
(2)图中极有可能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的地点是( )
A. ④ B. ⑤ C. ⑥ D. ⑦
(3)下图表述最可信的是( )
A. ①处分布大片阔叶林
B. ③处城市密集港口繁忙
C. ⑤处有大量黄麻种植
D. ⑦处为地表崎岖的高原
【答案】 1. D 2. C 3. C
【解析】
(1)②③均位于高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A、B错误。据图可知,②③两地的等压线分布密度相差不大,风力大小相差不多,C错误。②地比③地纬度高,所以气温更低,因此更加凉爽干燥,D正确。故选D。
(2)低压中心易出现狂风暴雨天气。据图可知,④地、⑤地、⑥地均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但⑥地等压线分布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A、B错误,C正确。⑦地为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不会出现狂风暴雨,D错误。故选C。
(3)①处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合阔叶林生长,A错误。③处为海洋,没有城市,B错误。⑤处位于印度恒河平原,水热充足,为黄麻产地,C正确。⑦处为中南半岛,没有地表崎岖的高原,D错误。故选C。
2. 某游记记载:“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在约200km的行程中,车的影子始终在我的右侧一路伴行,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2)此段行程中较为可信的现象是( )
A. 公路的限速值变得越来越高
B. 牧民将成群的牛羊赶到山下
C. 河流因凌汛导致河水排泄困难
D. 公路沿线的植被覆盖越来越好
【答案】 1. C 2. D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快到终点时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表明离开P地时,正处于日出(注意行驶过程中车的影子一直在右侧伴行,表明太阳在偏东方向,这里要注意车辆行驶方向,车辆行驶的具体方向见后面分析),太阳日出方向在偏东方向,太阳在巴尔喀什湖水面上,说明出发的P地偏东方向临近湖泊,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偏东方向临近湖泊的地点只有①地和③地,因此P地不可能位于②地和④地,B、D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巴尔喀什湖,因此东南部地势较高,雪山和雪峰应在图示区域的东南部,材料信息表明,“快到终点时远处的雪山开始出现在视野中,雪峰在远处闪耀着亮的白光”,说明驾车行驶200km(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在图中移动2cm)后,车应沿公路向该区域的东南方行驶,图中显示,如果从①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西南,不可能在远处能见到雪山和雪峰,A不符合题意;如果从③地出发,行驶200千米后,行车方向为向东南,有可能在远处见到雪山和雪峰,因此游记中的P地最可能位于图中的③地,C符合题意。故选C。
(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此行程自③地开往东南部山区,地势起伏逐渐变大,公路限速值应越来越低,A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驾车出发地为③地,材料信息表明“我驾车离开P地时,太阳已经在巴尔喀什湖的水面上了”,图中显示,③地东北方向临近湖泊,由此推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所以此时最有可能是北半球夏季,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牧民将牛羊赶至山上,B错误;此段行程最有可能在北半球夏季,该季节当地河流早已解冻,无凌汛现象,C错;车辆开往东南部山区,该区域西风受地形抬升影响,东南部降水相对增多,且东南部山区受高山冰雪融水的影响,水分条件较高,行程中水分条件逐渐改善,公路沿线植被越来越好,D正确。故选D。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下表为甲盆地中乙地气候统计数据。
描述乙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地形对该地气候的主要影响。
【答案】
夏季高温,冬季较周边地区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全年降水量少,夏季干燥(降水稀少),冬季稍多。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形封闭,海洋水汽不易达到,全年降水量少;夏季,盆地内大陆干热气团不易扩散,气温高;冬季,周围山脉对冬季风阻挡作用强,盆地气温较盆地外高;盆地西侧有开口,冬季盛行西风携带少量湿润气流进入,产生一定降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亚的气候特征,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图示位置信息可分析,难度一般。
根据乙地气候统计数据,夏季高温,月平均气温可超过20℃,冬季最低气温也接近0℃,比较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大,接近30℃;全年降水量少;特别是夏季降水稀少,冬雨略多。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盆地位于中亚东部,深居大陆内部,离海较远,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全年降水量稀少;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周围山脉阻挡冬季风到来,因此冬、夏季气温高都比周围高;从图上看,盆地开口朝西,冬季受盛行西风抬升的影响,可产生一定的降水。
4.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二:甲地区所在国是继美国、欧盟以后的番茄产业第三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该地区凭借优越的地域优势和产业政策,番茄种植和加工近年来迅猛发展,番茄制品的产销量占全国的90%以上。
(1)说明L1河的河流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地区发展番茄加工——“红色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甲地区农民常在瓜田地里放砂石,简要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特征:内流河,河流短小(流程短),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有结冰期。
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为主;冬季气温低。
(2)靠近原料产地,利于保鲜;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廉价,成本低;国家政策扶持。
(3)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大土壤日温差;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本题以世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察河流的水文特征。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河流的流量小,且多内流河,河流短小;夏季降水相对较多,加上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加,河流的流量较大,夏汛明显,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有结冰现象。
(2)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该地番茄产量大,临近原料产地,减少运输的时间,有利于原料的保鲜;品质优良,国内外市场广阔;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生产的成本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3)瓜田地里覆盖着砂石,使土壤白天升温较快,夜晚降温快,增大土壤日温差;覆盖上砂石,有助于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科幻片蚀;砂石覆盖在土壤表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上海市考试院公布2021
下一篇:中国通用航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