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外交评论》2022年第5期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21
手机版

  

  期刊简介

  

  《外交评论》双月刊系外交部主管、外交学院主办的国际政治类中文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刊。该刊以“立足中国看世界、放眼世界观中国”为宗旨,关注在“大国际关系”“大外交”学科范畴内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重对中国外交及其相关问题的研讨,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致力于理论探讨与政策分析的有机融通和结合。《外交评论》现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国内主要期刊评估体系的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本期目录

  1

  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思维变革与路径重塑

  徐秀军

  2

  威胁认知、安全供给与北约扩张的逻辑

  魏冰;刘丰

  3

  霸权护持、复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危机

  任琳;孟思宇

  4

  中国周边地区双重结构性矛盾与印太联盟体系的构建

  韩爱勇

  5

  多边主义的文明政治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明间对话议程述评

  刘铁娃;宗华伟

  6

  大国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安全化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蒋启蒙;朱雪忠

  文章摘要

  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思维变革与路径重塑

  作者:徐秀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摘要:新冠疫情大流行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面对未来更多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要跳出依靠自我调节的稳态思维、割裂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碎片化思维,摒弃人为制造差异的等级制思维,适应全球形势的非稳态和系统性变化,并以去中心化思维看待全球化进程和历史发展大势。新冠疫情大流行为重塑全球治理路径提供了历史机遇。从价值上看,全球治理要从维护西方价值迈向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从模式上看,全球治理要从大国治理迈向全球共治;从制度上看,全球治理要从注重功能治理迈向注重系统治理;从手段上看,全球治理要从侧重市场逻辑迈向市场逻辑与国家逻辑的协同。这既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全球治理方案。

  威胁认知、安全供给与北约扩张的逻辑

  作者:魏冰,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刘丰,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摘要:冷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的总体和平,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彻底回归到权力政治时代。北约是理解欧洲安全动态的关键,欧洲的和平由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与北约扩张紧密相关。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成员规模、行动空间和功能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扩展。关于北约的存续与扩张,现有研究主要从北约的制度属性、成员国共享的价值理念、美国维持霸权的需要三个角度加以解释,但都无法准确理解后冷战时代北约扩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具有集体安全属性的军事联盟,北约创建与维持的动力来源于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与联盟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冷战时期,北约与成员国将苏联视为紧迫威胁,由此建立起安全供需平衡。尽管苏联解体破坏了这种平衡,但北约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其高度的灵活性,提供了双方在其他安全问题上重新形成供需平衡的可能性。在后冷战时代,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俄罗斯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重塑了成员国的威胁认知,推动北约通过不断扩张来调整安全供给能力,以匹配成员国的安全威胁需求。北约扩张的过程由战略理念、机构改革、能力建设和情报共享四个部分构成,核心目标在于适应新兴威胁的挑战。伴随北约将俄罗斯和中国定位为主要竞争对手,以2022年马德里峰会为标志的新一轮扩张也由此展开,这将引起全球范围的安全困境。

  霸权护持、复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危机

  作者:任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孟思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生。

  摘要:与以往的复边主义不同,近年来在霸权国的主观塑造下,全球治理迎来新一轮的复边主义浪潮,直接或间接决定了全球治理秩序的变动方向。出于霸权护持的战略目标,霸权国以议题安全化为手段,以意识形态共识为理由拉拢盟友,采取关键技术“脱钩”,构筑排他性“小圈子”,或者设置高水平规则,针对崛起国量身定制限制性的规则体系,“规锁”崛起国的增长空间。由此,复边主义现象日趋突出,全球治理秩序面临碎片化、排他性和冲突性危机。应对此轮复边主义浪潮带来的系统性危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塑造一个包容而非排他、多元而非割裂的全球治理秩序,是摆在当下中国以及国际社会面前的紧迫而艰巨的重大命题。

  中国周边地区双重结构性矛盾与印太联盟体系的构建

  作者:韩爱勇,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摘要:结构性矛盾是大国在体系中的位置变迁所导致的相互排斥状态。崛起国实力上升和影响力扩展是结构性矛盾生成的必要条件,但就其过程而言,结构性矛盾其实生成于崛起国地区影响力的扩展和主导国对崛起国影响力的排斥过程中。中国周边地区结构是双重的。在主导国的视阈里,中国影响力在周边地区的扩展,不仅在地区层面冲击美国的地区主导地位,也在次区域层面影响印日澳等地区大国各自在南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岛国这些次区域板块的主导地位。为护持地区主导地位,它们对中国影响力的排斥也随之而来,由此双重结构性矛盾在地区和次区域两个层面生成。作为体系变量,双重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构建印太联盟体系提供了结构性驱动力,包括明确联盟体系的战略目标、塑造联盟成员的收益偏好和行为方式,以及构建联盟体系多维度的整体架构诸方面。对于中国而言,既然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那么推动强结构性矛盾向弱结构性矛盾转化,对于弱化印太联盟体系的压力也就具有战略意义。

  多边主义的文明政治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明间对话议程述评

  作者:刘铁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宗华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博士生、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一等秘书。

  摘要:多边主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互动原则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之际,多边主义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扩展其内涵维度,将文明政治纳入理念原则与制度设计中。这就要求多边主义的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并在互动中以沟通逻辑统合后果性逻辑和适当性逻辑,超越当前内嵌在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背景下的自由主义全球治理话语,为不同文明背景的行为体平等参与全球事务和全球治理奠定基础,推动构建更加平等、包容、韧性的国际秩序。近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港澳剧国体系中唯一肩负文明间对话职责的专门机构,推动文明间对话成为一项日益主流化的全球议程,发起了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文化和睦十年”计划,在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文明间对话旗舰项目,凸显了众多非欧洲、非西方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与贡献,也说明实践中的多边主义出现了文明政治转向。中国应积极把握这一趋势,坚持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观”、真正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价值追求,以文明间对话帮助缓解大国竞争、地缘政治回归等带来的压力,为塑造和而不同的多边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国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安全化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作者:蒋启蒙,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朱雪忠,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摘要:世界政治格局下大国竞争关系的转变促使知识产权以新型非传统安全的形式进入国家安全议程。在安全化理论下,知识产权安全是一种话语建构行为,知识产权安全化是通过话语策略将知识产权问题建构为国家生存威胁的过程,涉及知识产权信息流动、知识产权权利转移和知识产权产品交易三类安全威胁行为。知识产权安全化始于知识产权与军事安全的融合,并随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进程进入非传统安全领域,主要表现为大国经济竞争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大国科技竞争中的技术封锁问题。知识产权安全化机制包括在特定语境下塑造大国间知识产权敌对关系的身份话语建构,以及利用话语策略修饰知识产权风险的威胁话语建构。在当前中美竞争主导的大国竞争格局下,中国既应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及时解构美国知识产权安全威胁的话语策略,还需以发展与安全兼顾原则、宽严相济理念为指导,制定面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产权安全政策。

  排版 | 肖瑞

  文章来源于《外交评论》2022年第5期。文章评译内容为公益分享,服务于学术科研教学工作,不代表国政学人观点。

上一篇: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848测量学备考研真题题库笔记资料,持续更新!
下一篇:1月1日生效实施!2023年第一批外贸新规来了!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