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丨且看沂蒙“沉浸式”体验传承红色基因(下)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23
手机版

  

  在《淬火成钢》剧本推理中,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亲身感受沂蒙精神。

  沉浸式体验同样面临系列瓶颈

  红色展馆、景区的沉浸式体验方兴未艾,不过,二者的融合如今还处在起步阶段,体验模式项目较为单一、剧本创作经费紧张等问题日渐凸显,沉浸式体验的持续性发展面临一系列瓶颈。

  首先,缺少鼓励机制创新。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运涛认为,沉浸式演艺对于场景布置、声光电效果,舞台技术、服装道具等要求很高,游客在经历了一场场的声光电的效果之后,要求更加宏大的构景、更加炫酷的声光电、更精致的服装道具……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部分红色展馆、景区围绕沉浸式演艺进行的探索和创新,缺少一定范围内政策和资金支持,也缺少国有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探索沉浸式体验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结合,在更大平台、更高层面上宣传推介沂蒙革命老区新面貌、新形象、新成绩。

  其次,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沉浸式演艺亟需相关的剧本创作人才,以及熟悉本地红色文化的“乡土”人才。目前还缺乏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节目策划,用原始素材探索新颖的文化表达方式,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在校园或社会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

  另外,对相应的文献史料、口述资料等的搜集整理、系统挖掘还不够深入,在课程攻关、挖掘可传承的精神内涵、从不同侧面推出研究成果方面还有所欠缺。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沉浸式演艺走向成熟仍需时日。一方面,虽然各地冠以“沉浸式演艺”之名的项目不少,但口碑票房都叫好的精品不多,并且引进的多、原创的少;另一方面,不少沉浸式演艺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舞台效果炫酷的多、内容动人的少。

  

  沉浸式演出深情质朴,又接地气,更容易打动观众。

  让沉浸式体验“叫好又叫座”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文化与旅游机构纷纷引进或开发沉浸式项目,沉浸式演艺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22年初,中国旅游研究院和马蜂窝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数据显示,超过40%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沉浸式体验”,从深度讲解到科技体验,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历史知识。

  为了讲好沂蒙故事,我市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广泛开展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开设教育课程、增设体验项目,切实把红色基因融入旅游、教育中,使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

  在红嫂家乡旅游区,针对研学团队开展“六个一”实践教育,即:“吃一顿支前餐,唱一首红色歌曲,听一场红色报告,看一场红色电影,演一次红色实景剧,写一段心灵感悟”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育;在朱家林创意小镇推出了党性教育、历史纪念、红色影视、研学体验等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河东区组建了“河小萌”红领巾志愿宣讲团,积极打造“行走的红课堂”。44名小讲解员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节假日,到华东野战军纪念馆进行志愿宣讲活动,为大家讲述《鲁南战役》《前河湾整军》《孟良崮战役》和《沂蒙人民拥军支前》四个故事,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引导他们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发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我市文旅部门也加大创作生产力度,积极策划创作《初心》等小型舞台艺术作品,精心打磨提升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推进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展演。围绕弘扬沂蒙精神主题,开展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临沂版)、首部沂蒙精神题材儿童剧《沂蒙妈妈》和组合式剧目《沂蒙情深》等优秀剧目展示展演活动。由临沂建投人才发展集团与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联袂打造的沂蒙精神故事展演《大爱沂蒙》也成功首演。

  河东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史运涛认为,未来沉浸式演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行进式演艺是未来的方向,从游客走进红色场馆、景区开始,就应该通过服装、声光电、虚拟的故事情节等多种方式,让游客全时空沉浸其中。讲解员讲解一个革命故事后,可以与参观者一同穿越回那个革命战争年代,以“演员”的身份与他们进行对话,从时空的转换中接受精神的洗礼。

  把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力量,留在每位观众的记忆里,以最直接的感官联系,带人们回到一个时代、走进一个故事,感悟永恒的价值、动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

  我们期待出现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演艺。

  临报融媒记者 张晓 孙芳玉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校花”走红,长相甜美大方,颜值与实力并存
下一篇:不出国+留服认证|2023年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春季班将截止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