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了,人们为何依然那么“追捧”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文|茵茵

  我们分享有见地、有态度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哦!

  2019年高考又诞生了一批“考神”,如广西理科高考状元杨晨煜,730分一举打破广西尘封四十多年的理科总分最高分,这也是全国卷里最高的一个分数;如四川双胞胎徐家杰和徐家豪两兄弟,弟弟成为四川省理科状元,哥哥同样取得708分的高分;又如高考名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613分(上海高考总分650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武亦姝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偶像,不是娱乐明星,而是大国工匠、救火英雄、优秀企业家等等,那么在高考里,在一千多万人参与的考试当中,我们同样需要“偶像”,需要榜样,榜样的力量可以不断激励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在这些高考榜样当中,人们最为追捧的是哪一类人呢?高考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雨,人们依旧没有变的就是对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的追捧,即使到了21世纪,我们依然有着浓厚的清华、北大情怀。

  为什么在如今大学升学率超过80%,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21世纪,我们依然那么“崇拜”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呢?今天我们通过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试图揭开这个答案。

  第一,百年树人,百年沉淀,成就国内最高学府。今年在这里摆出清华、北大的各种办学指标或者在全国乃至亚洲的排名意义不大,二者可以说是整部中国高校建设的“见证人”,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清北”都走在最前头。作为国内高校两个排头兵,自然是最难考的,每一届招生人数有限,每年分给各个省份的指标极其有限,能进入“清北”的考生几乎就是每个城市里的高考状元了。

  第二,光宗耀祖的“信念”。光宗耀祖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中,写道:“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一举登科意味金榜题名,登上黄榜(金榜)说明被录用,也就是仕途的开始,所谓学而优则仕,这是平民子弟实现“飞黄腾达”的最好途径。登科及第比现在的高考要难得多,而考上“清北”就是“及第”的现代式存在,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但考上最高学府就是光宗耀祖的信念我们一直没变。

  为考上清华大学的考生举行晚会第三,地方的造势,“名与利”的加持。毕竟“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一个县级市乃至一个地级市一年可能都难出一个“清北”生,所以一旦有一个,地方教育局、学校乃至商家都“毫无保留”的加入宣传造势之中。教育局与学校需要“装点门面”,毕竟是高考一大亮点,而商家的加入其实我们都懂,有直接给钱的、有送房的。而一个地方的“清北生”能获取到的“高考奖励”总价值有的甚至超过了百万。

  第四,教育资源的不均。人们如此追捧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恰巧也说明了我们教育资源的不均匀,选择有限。清华、北大几乎垄断了各省、市的的状元,但事实我们还有一些难进难出、高就业的“985”、“211”名校,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等。我们一直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雄心,单靠清华、北大明显“势单力薄”。

  能考上清华、北大当然值得我们肯定,但也不能过分“追捧”,一个人的成人与成才高考不是终点,社会才是真正的试金石,我们更希望考上“清北”的考生能在未来创造更辉煌的成绩。你所在的城市有没有过分“崇拜”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的想象呢?欢迎留言区留言评论。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为了证明考研真的很难,大学生给父母报名考试,后果非常“惨烈”
下一篇:东叁金茂府X睿选家丨用空间催化生活温度,为更丰盛的尽兴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