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困局下,如何老有所养?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

  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数约为14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近2亿,占比高达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事实上,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据2000年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7%,已达到联合国的老龄化国家标准。根据联合国预测,2020年我国65岁人口占比将达到18.5%,开始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并很快将于2030-2040年间老龄化程度超越美国,接近欧洲。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造成了社会劳动力缺失,经济增速下滑,养老金结余缩水等养老矛盾日益凸显。人口老龄化困局下,如何老有所养?成为了我国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我国养老体系现存的问题

  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建立养老金制度三支柱的思想。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计划,由政府主导建立,政府负有兜底责任,一般采用现收现付模式。

  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计划,一般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体现雇主和个人养老责任,即由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缴费及其投资收益形成养老金来源,退休后的待遇水平取决于在职期间的养老金积累。

  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计划,也同样采用基金积累制,由个人自愿缴费形成积累,类似于个人储蓄。

  目前我国以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计划为主,采用现收现付制度。该制度在我国人口结构年轻化,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具有很大优势,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现收现付制度弊端逐渐凸显,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增长已经率开始低于基金支出的增长率,基金收入的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精算报告2019-2050》指出,2019年由接近2个缴费者来赡养一个离退休者,而到了2050年则几乎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财政补贴承担了填补收支缺口的作用。在过去十年中,政府财政支出中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稳定占到2%左右。但随着财政减税降费政策的推出以及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政收入也将越来越难填补基本养老金的缺口。

  根据《中国养老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2019年当期结余总额为1062.9亿元,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最终到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而且此数据是在 “大口径”(包括财政补助)情况下测算得到的。如果不考虑财政补助,即在“小口径”情况下,我国的当期结余在2019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得更快,到2050年为-16.73万亿元。

  该报告还测算出,在“大口径”下,2019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为4.26万亿元,此后持续增长,到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也就是说,即使政府一直采用财政补助的方式填补养老金的空缺,到2035年也将出现养老金无法支付的情况。如果我国养老金制度不尽快改革,到2035年,80后们将率先面临“老无所依”的状况。

  借鉴国外经验打破我国养老困局

  相较于我国,发达国家更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养老制度上摸索时间较长,如今大多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养老体系。

  1、以美国为例

  美国养老金制度由标准的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政府强制施行,但占比较小。第二支柱及第三支柱是美国的两大主要支柱,其中第二支柱主要是雇主缴纳,分为DB及DC两种类型,第三支柱为个人缴纳,为个人退休账户计划(IRA)。依据2019年数据,美国养老金市场总余额35.2万亿,第一支柱社会保障资金为2.9万亿,占比为8%。其中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资产为11万亿美元,占比达31%。

  美国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计划,凭个人自愿参与,形式上类似于个人理财,但享受税收减免。个人养老计划主要分为账户模式和保险模式,其中以账户模式为主流。所谓的账户模式,就是开立个人退休账户,存入资金并进行自主选择的投资管理实现养老资产储备的模式,该模式下,每年在一定金额上限之下存储的金额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来看,美国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发展较快,已经从2005年占整个养老金总额的17%变为2019年的31%。第二季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很好地缓解了美国第一支柱政府养老金的压力。

  2、以日本为例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数据显示1994年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了14%。近年来,日本老龄化程度加剧,2020年日本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了28%。日本在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上进行了很多尝试,目前形成了三大支柱体系。第一支柱是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第二支柱为企业自愿加入的保险计划,第三支柱为个人自愿加入的iDeCo及NISA计划。

  日本主要以第一支柱及第二支柱为主。自2001年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成立以来,经历了风格由保守到较高风险偏好的转变。目前GPIF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养老基金,截至2019年6月,GPIF资产规模为160.7万亿日元,约占2018年日本GDP的比值为29%。

  尽管GPIF规模较大,但其增长速度在不断减慢,日本公共养老金的替代率较低,仅为40%,与OECD国家63%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所以,日本的私人养老金发展较为迅速。2014年日本建立了NISA制度,形式上类似于美国的IRA制度,也属于具有税收优惠的个人储蓄账户,该账户是为了鼓励年轻人为养老而做投资和储蓄而设置的。该账户可用于投资股票、ETF以及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等,并且投资前五年免税。NISA虽然规模尚小,但发展速度很快。2019年6月,NISA规模为1.76万亿日元,占2018日本GDP的0.33%。可以看到,日本在加强第一支柱的管理增值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私人养老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我国未来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之路

  观察发达国家的养老之路,我们不难看出,基本上都要从“靠政府”转为“靠自己”。国家通过免税等政策引导建立个人养老账户,个人采取合适的投资办法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为个人今后养老提供保障。

  养老金的投资是为了帮助退休者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所以其应该能够有较为稳定的收益,而对流动性的要求较低,一般来说可以做长期投资,通过跨越周期的方法,获得较高的收益。跨越周期的投资既需要考虑市场的变化,以此来进行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同时要考虑到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从而确定风险敞口。此类投资对个人投资者来说,难度较大,一般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来实现。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刑警学院今天拍卖淘汰警犬,最高成交价达33万
下一篇:专升本考试科目如何进行备考复习?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