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动教育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01-13
手机版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海澄小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已成常态。本报记者 喻剑摄

珠海文园中学和澳门濠江中学日前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通过网络直播,两校合作开展了“粤港澳同一堂课·走进大湾区”网络教研。

“一年前,两校就合作开展了初中数学深度融合课程,师生通过同一张屏幕和分屏网上直播的形式,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界限,在线人数达到60万人。”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第三季“山长讲坛”上,珠海市香洲区教育局副局长龚德万介绍说,珠海市香洲区现有中小学校81所,在校学生18万人。全区27所学校先后与香港、澳门的学校缔结“姊妹学校”;近一年多来,香洲区中小学校与港澳学校还开展了粤港澳教师培训项目,强化了学科交流,携手开展STEAM课程研究,还举办了众多精采的文化共享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在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其中就包括鼓励探索三地中小学校、幼儿园结为“姊妹学校”“姊妹园”等。

如今,合力推动教育创新已成为大湾区建设的共识。“要以开放为导向,增进教育的包容合作发展,必须实现各类教育资源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融合,这种融合不能是简单的物理融合,必须是有机的化学反应。”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说。

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正在大湾区涌现。广东实验中学教师梁幸主持研发了一项《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展品,在这项改革中,每天每周定期定量地通过移动学习软件推送课后作业,作业量约15到30分钟,并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和反馈。此外,每两周或每单元中,找一节常规课利用移动学习软件进行英语的听说输入。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通过移动学习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课后学习的可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家校联动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展示区,一个名为“爱种子”教学平台的参展项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使用“爱种子”教学平台的班级打破了传统的空间结构,学生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四五人为一组的“团团坐”。这还只是教学改革的表面,“爱种子”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注重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与展示。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爱种子”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大湾区多个城市的几十所学校试点。

在高等教育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东区水平高,西区水平低的。好的大学集中香港、广州、深圳。大湾区有81所本科院校,排名世界前1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4所,全部在香港。“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一个大湾区不能缺少好大学。高校与社会经济的合作,创业创新精神,以及对人才的吸引力,是一个湾区发展的关键。我们希望大湾区形成合力,建成一个‘教育硅谷’,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守军说。

去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成立,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52所本科高校入盟。联盟平台首批上线课程达398门,未来将达数千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免费开放共享、学分互认。

民间的探索也在进行。“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以民间的形式尝试建立一个学分互认系统,达到大湾区内大学学分的互认,提高学分的查询、翻译,这是我的理想,如果大湾区做得好,进而可以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珠海壹拾贰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刘一统说。

“‘教育硅谷’要深深植根于大湾区的发展实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仅要在学术、科研上做好可持续的、长远的发展规划,更要在科技创新、科教融合上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整个湾区完整的教育硅谷生态圈,为中国教育发展打造一个具有国际事业、国际水平的新路子。”广州市原政协主席林元和说。

上一篇:为什么说芬兰教育是没有“死路”的教育
下一篇:省46所技工院校青岛结盟 共同探索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