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的工作即将消失,我们孩子的教育怎么办?
“人生就像金字塔,我们都期待孩子能成为金字塔顶端的佼佼者,但是却忘了格局需要稳固的基石堆栈。”
父母的“慢养”智慧
乐乐今年7岁,乐乐妈不止一次地对我抱怨:乐乐最近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常常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和乐乐的状态一样,家长们都和乐乐妈一样难过又焦虑,而她们的焦虑在我看来非常可笑,她怕的是孩子这种状态,不利于上补习班的课程!这种操之过急的想法,无异于揠苗助长。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家长在怀孕的时候就正式开始了胎教。有的怀孕五个月时,便已经提前给孩子了解了学前班幼稚园的情况。孩子生下来后,各种早教机构各种学,3个月的孩子上早教,一周4门特长课,而一年级的孩子,补习班的数量能高达8门!
我非常纳闷地问她们:“为什么这么着急?”
她们个个焦虑地说:“AI时代来了, 别人的孩子都在学,我们不学就落后了啊,成绩跟不上,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没有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想想全是无奈和焦虑。谁不喜欢悠闲的日子啊,可是能行吗?”
家有学童的家长都知道,最常见的生活状态就是:孩子睡眼惺忪地被爸爸妈妈从被窝里赶起来,不情不愿地上学,放学和周末被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满。孩子活得累,家长也不轻松。儿童生活中“自然缺失”的状况令人担心。他们熟悉各种快餐店,他们活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根本慢不下来,也无心与大自然打交道。
在今天这样物质极大丰富的AI时代,父母学会做减法、减轻焦虑、修炼智慧的养育秘诀是什么?
AI时代,我们的孩子将面对什么?
据媒体报道显示,伴随着机器人研发与产业结合的成熟度的提升,即将有45%的产业逐渐被机器人取代。从车可以无人驾驶到无人服务的餐厅,只要按按钮就可以有热腾腾的美味佳肴可吃……这么多天方夜谭的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来到我们的时代,那么未来人类要做些什么呢?
这一代的孩子很辛苦,压力也将会更大,因为现在他们还在接受“过去的教养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未来让孩子面对的不是如何驾驭科技的问题,而是如何跨越深植在孩子心中“沉疴的思维逻辑”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牛津大学教授2013年依据美国职场现况分析预估,未来20年将有47%的工作会消失。
美国劳动部也提出类似的报告认为:孩子们长大以后的工作有65%还没被发明。
“隐性能力”总的来说我把它诠释为着重于品格、观念思维和格局视野3部分,更贴切地说这些未来具有竞争性的能力养成,更大的养分需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功能。
从“双输”到“双赢”
现在有一种“双输家庭”普遍存在。父母觉得自己在社会上赚钱很辛苦,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与成就,宁愿省吃俭用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下了课从这个补习班到那个兴趣班,父母除了工作,还要充当车夫接来送去,每天奔波于孩子的学习路上,就连一家人的晚餐都在车上草草结束。
而当孩子长大些,父母开始检视自己的投资时,却发现孩子对于父母所安排的各项补习亳无兴趣,当然学习的成效也不怎么令人惊艳。父母难免显露失望之情,孩子也觉得很委屈,回报父母的经常是“这是你要我学的,我又不喜欢”。
父母辛劳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不成熟的学习经验和推卸责任的态度,亲子关系负数成长,彼此怨怼。
那么如何从这种“双输”的现状中逃脱出来走向“双赢”,下面为大家举几个小例子,大家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
玩是探索与创造的开始
有三个在沙池里嬉戏的孩子,他们发现池子里还有很多的玩具,3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拿起瓶子,试着将沙子放进瓶子里,但是瓶口不大,放进沙子需要一些耐性和技巧。对于沙池中的3个幼儿来说,小肌肉都尚未发育成熟,动作协调性自然不好。
3位妈妈很尽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也玩得乐不可支。就这样,尝试了几回。
第一位妈妈终于忍不住走了过去,她一步一步地教宝宝如何将沙子放进漏斗,在妈妈的协助下很快将瓶子里装满沙子。妈妈得意地问:“孩子,懂了吗?要不要再试次?”但很快,宝宝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母子俩便匆匆离开。
第二位是比较紧张类型的妈妈,孩子在游戏时她在旁边不时地叮咛着:要小心这个、不可以玩那个…这位妈妈虽然没有直接教孩子如何把沙装进瓶子里,但很快地孩子便被周边其他玩具吸引过去,离去时还可以听到妈妈紧追在孩子后面,仍不断地耳提命面。
第三位妈妈深情最自在,她选择坐在离孩子有一点的位置,远远地注视着孩子的举动,鲜少参与意见。而那孩子也不急不缓,专注地用各种方式游戏和探索。每当他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时,他的妈妈都会适时地发出赞叹夸奖他。
第一位的妈妈非常有效率地用大人的思考及经验“教”会孩子解决问题,优点是让孩子可以很快得到方法和结果,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马上学会”也让孩子失去了宝贵的思考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二位妈妈虽然没有正面干涉孩子游戏,但她过度谨慎与保护的心态,总是干扰孩子正在进行的学习,让孩子很难持续保持专注力,失去了完整学习一件事情的经验及机会。
第三位妈妈在过程中并不急躁,慢慢等待,不会任意打断孩子的注意,这个孩子的专注时间最长。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不断地重复实践某种过程或发现新的游戏方法,这些经验都为这孩子奠定自信心而内化为新的能力。
婴幼儿阶段以及儿童时期的孩子,透过游戏,获得自主性、想象力、自我表达、专注投入、经验思维的建构等,在游戏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
在个人形成与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应该在原本的生活事物,或是高于生活的游戏互动里,得到探索的乐趣和心智的锻炼。
2
填鸭式学习把孩子教笨了
我女儿在13个月时开始学会走路了,那时候也没有长半颗牙。我有些担心,就去请教医生,结果医生反问我:“你有看过天生不长牙齿的人吗?”
我说:“没有。”
医生又问:“那你急什么?”
当时我脸红了,是啊!牙齿要用一辈子,慢点儿长又有何关系呢!我怎么可以这么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啊!虽然很晚长牙,但是女儿一路成长从来没牙疼过,也没有半颗蛀牙,牙齿非常健康、漂亮。
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像是吸奶、翻身、学坐、学爬、学走路…其实幼小的生命没有我们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面都潜藏着无比活力和学习本能。
常有家长这么抱怨:“你看有些小学生、中学生,长大了为什么还不愿意自动自发勤奋学习呢?”
你的问题太好了!现在的教育方式太讲求速成,处处可见填鸭式教学,你的孩子功课不好很正常啊!
因为聪明和好奇心大的孩子,在硬邦邦又无趣的教学环境中,非但无法激起他的学习欲望,反而经常浇熄刚刚冒出芽的兴趣,所以大部部分孩子已经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
加上家长喜欢把学习和分数挂钩,听话的小朋友,就变成你叫我做啥,我就做啥。因此也造就一批有学历没创造力的高学历族,而那些特别好奇或有想法的孩子,一旦脱离单轨式的应试学习,就得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来获得幸福或肯定。
有一项研究天才儿童的追踪调查,报告显示:被发现的亚洲籍天才资优儿童,居然很大的比例出现在西方国家。
这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沿用“过去的方式”教“现代的孩子”去面对对“未来的问题”。速成和过度仰赖分数的教育,非常难找寻到与生俱来爱学习的天性。
3
除了课业,孩子还学到了什么?
大人在教育孩子时,时常会给孩子一些精神性的学习指标,比如:友爱、互助、分享、合作,但现实的学习环境、方式和情境,却缺乏实践的内涵而流于表象的言教,每位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人中凤,但那种大气、格局与胆识要从何而来?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位母亲很含蓄地表示不求孩子大富大贵,但期昐他的孩子在40岁时自己有能力经营一家企业,生活幸福、平安,不缺钱就可以了。
刚开始听似乎很务实,但是课本应该没有教如何美满幸福,这位慈母可能必须想想,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到开创成功的企业和拥有圆满人生的能力,如果只是一味要求课业成绩,又将如何达成这样的愿望呢?
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制度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校园里也有不少孩子考试第一但是生活的独立能力非常低下。在现今愈来愈没有分界的国际舞台,这些孩子也许都能拥有不错的学历,但是否真的具备同等竞争的能力。
我也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孩子把考卷拿回家后,在学校名次的压力下,家长总喜欢问孩子,他最要好的同学或时常被提及名字的同学考几分?一比高下后使引来一阵批评的声音。这会使得孩子的内心充满矛盾,既是最好的朋友又是父母常常拿来比较的竞争对手,在在自我保护的意识之下渐渐失去友谊和对他人的信任。
“成绩”不代表“成就”,“学历”不等于“能力”。如果我们把教育孩子的高度停留在10层楼,又怎能期盼孩子登上100层楼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呢?教育的功能不在于督促孩子应付考试的单向功能,父母、师长都必须把眼光放远,更多的是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习更高层次的内涵,拥有更更广的视野,让孩子更懂得善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让孩子领略1+1>2的利他观念和人生智慧。
布谷说说
AI时代,我们是不是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抱变革,去培养拥有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开放心态的年轻一代。
教育的引导重点在于正确的学习过程,而非贪求快速与结果。培育的关键也不在于金钱的付出,贵在于用心陪伴的智慧。
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少“慢养”的氛围,孩子的整个状态就感觉少了一部分内涵。希望家长能明白:对于养育孩子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速成班,唯有用心去呵护,去引导才能让孩子不断在这个世界中,找寻真实的自己。
孩子的成长既不能重来,也无法等待。
快慢不能决定成功与否,方向正确才是最近的距离。无论世界发展的脚步有多快速,我们都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慢……地长大。
希望孩子慢慢长大,却不能让他落下。比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正确给予孩子创造未来的能力,或许这才是爱的含义。有故事、有方法、有思考,带上自己与孩子一起前行吧。
撰稿人:林美慧
上一篇:46岁董卿素颜接儿子放学,意外曝光幼儿园,一年学费贵的惊人!
下一篇:搭建教育中台,腾讯能否从B端突破教育边界?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