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海 唐诗诵读:(三首)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唐诗诵读:

  次潼关先寄

  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 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

  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

  相公新破蔡州回。

  诗赏:此诗写在淮西(安徽)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当时唐军已抵达潼关。作者以军中司马(顾问)身份写了此诗,由快马递送华州(谓南市)刺史张贾。一是抒发胜利豪情,二是通知刺史张贾准备犒劳军队。张贾在家中排行十二,所以诗题目是“先寄张十二”。“阁老”是尊称。

  

  诗的首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观图景。“荆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华山在陕西潼关西面,相距二百多里。这首句第一笔就从荆山写到了华山。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自古华山一条路,天险难摧,景象十分壮阔。这首句的从荆山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瞬间便跨越了广阔的地域,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础。次句突出形象来展现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极为廓大。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藩镇割据局面被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此刻一二道四扇城门大开,一变成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三句写了军旗猎猎,鼓角齐鸣,大军抵达潼关后,华州刺史张贾及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百姓们载歌载舞,端食敬茶夹道犒劳王师班朝。末句是指新的宰相、大军统帅——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是分不开的。“蔡州”原是淮西强藩重镇,所以,攻破蔡州是平淮西的关键战役。本诗以对新宰相裴度进行的赞美,将全诗推向了高潮。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都一一有了总的答复。

  

  唐诗诵读:

  题 榴 花

  韩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年)河南人,唐代诗人。其从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由其嫂子抚养成人。贞元八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尚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作品有《韩昌黎集》40卷。

  诗赏:这首诗前两句点明了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是“照眼明 ”三字,生动传神。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接下来的两句说了,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有人去攀折损害它的花枝。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沒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石榴花在人们漠视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首句一个“明”字既点明了五月的石榴花十分耀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才华同石榴花一样百般灿烂。末句的“颠倒”二字,更是对统治者的批判,也表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失落与心寒。

  

  唐诗诵读:

  凉 州 词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作者简介:张籍(767—830年)江苏苏州人,唐代诗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官至水部员外郎。其代表作有《秋思、野老歌》,传世作品有《唐才子传》五卷。

  诗赏:唐德宗贞元六年(790)至九世纪中叶,安西(今新疆库车县)和凉州( 今甘肃武威市)边地尽落入吐蕃(今西藏)手中。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边事的优愤,起笔就写边城荒凉萧瑟的气氛。首句把远景写的阴沉抑郁。俯仰所见景象,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在阴沉沉的暮雨天气中低低飞过,这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像征唐朝西北边境并不安宁。次句把近景写的富有朝气,河边芦苇发芽如笋破土,抽枝吐叶,竞相生长。这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深低沉形成强烈的对照。首、次句这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后两句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典型事件,想到昔日繁荣的“丝绸之路”,现在因为安西被占而受阻,无数的铃声意味着很多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向哪里去呢?作者不由得怀念往日“应驮白练到安西”的情景。可现在的安西府境被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队再也不能把白练丝绸运往西域交易了。在这里,作者多么盼望收复边城,恢复往日繁荣啊。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了西北边塞风光,写景叙事,远近交错,通过一个骆驼队的行进方向,给读者以丰富的的联想。

  

  诵读作者 王秋海

  美术作者 章荣康

  整理作者 常小靠

上一篇:从三个方面加快打造重庆人文之城
下一篇:三支一扶上半年笔试,有安家补贴,3类考生可以报考!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