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下)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上)

课堂教学组织的类型

1.班级授课制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

内涵: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越性

①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②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局限性

①难以因材施教;

②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缺乏灵活性。

2.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代表人物:克伯屈、伯克赫斯特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

优缺点:为了反对班级授课制而提出,与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正好相反。

3.复式教学

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4.特朗普制

代表人物:特朗普

含义: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关于教学组织形式,需要我们重点把握每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最常考的是班级授课制,需要我们作为重点进行掌握。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

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整理结果分类存放起来,即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开展班会活动

班会主要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大类。

班级例会是班级定期举行的对学生实施常规教育的班会形式,举行班级例会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商讨和解决班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班级例会有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和班务会四种基本形式。

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活动形式。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1)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2)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6.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7.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二)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2.后进生工作(重点)

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 中等生工作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记忆口诀:心相结(“心”是指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相”是指相似性,“结”是指认识结构。)

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2)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简与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3)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已的速度和时间。

(3)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注意调节自然条件(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设计好学习的空间(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

(3)努力管理策略: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额利用(老师的帮助、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等)

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

(1)诊断性评价: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学习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判断技巧:在教学活动开始时为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进行中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为总结性评价。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

(1)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2)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对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三)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

(1)外部评价: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2)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已实施的评价

写在最后

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已经全部发完啦!

上半部分戳这里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汇总(上)

只是记知识点是不够的,把灵活运用知识点来答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冲刺押题班要不要了解一下。

上一篇:以网络资源为依托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下一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