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一手可捧书育人,一手可研制炸弹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04
手机版

  原标题: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一手可捧书育人,一手可研制炸弹

  引言:清末的大上海,人头攒动的弄堂与往昔一样,充斥着嘈杂人声。而就是在这繁忙的喧哗背后,一个书生却在悄然研制炸药,此人是谁?他便是近代著名文坛领袖,知识分子的楷模:蔡元培!他不仅以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把陈独秀和辜鸿铭等新旧文化代表人物都纳入北大来教学,更是凭一己之力推动了北大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思想改革。此后,看似一介书生的蔡元培还亲身投入到了革命中,为营救广大进步青年和促进社会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868年生于当地的一个绅商家庭。因为家境殷实,从小聪慧过人,有志于培养科举人才的长辈便格外上心。果然,天资聪颖的蔡元培成功高中,此后更是接连高升。不仅是当地考官,连帝师翁师傅都对这位后生的才气赞叹不已,才27岁蔡元培便已入职翰林院编修。正当顺风顺水之时,中日甲午战争却爆发了,一腔热血的蔡元培积极上奏建言,为朝廷分析战局,出谋划策。

  没想到,这时正当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庆典之下,更是无人在意这位青年大臣的奏章。不出所料,醉心于粉饰太平的大清败了,而且败得一塌涂地。在这之后,爱国救亡热潮在有志青年中兴起,举起改良大旗,康梁便是领袖。只是腐朽的清廷已回天乏术,连光绪帝最后都无可自保,维新运动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既然在庙堂之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想着不如脚踏实地去搞教育改革。于是蔡元培在1898年秋辞官回乡了。欲变法,欲强国,必先改造青年!在这一意识的认知下,他在老家开设了中西学堂,并将当时被视作大逆不道的维新报刊拿来给学生们阅读。这一举动很快传到了上级学督的耳中,于是一纸严厉斥责便递到了蔡元培的桌案上。这时,蔡元培才幡然醒悟:仅仅靠笔墨是无法改变任何事情的,若要求变,必须暴动!

  就此,愤然辞职的蔡元培彻底抛弃了腐朽的大清王朝,并在1904年经人介绍秘密地加入到了革命党人组织的暗杀组织。擒贼先擒王,若要一招制敌,那么必须给最高统治者以最大的震慑。于是,革命党人将暗杀目标放到了慈禧身上。就在计划的筹备中,蔡元培还曾与孙中山有过交谈和会晤。

  为了成功刺杀慈禧,革命党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研制毒药和炸药,蔡元培这个书生也没有例外。但随着清政府和租界的合作,搜捕力度越来越大,暗杀计划不得不终止。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蔡元培选择了出洋考察。再归国,已经是辛亥后的民国了,当时的上层很欣赏蔡元培的履历,便邀请他到北京大学担任校长。蔡元培本就打算立德树人,这样一来正合他的心意。不过彼时的北大可谓乌烟瘴气,不仅学生都在得过且过,滥竽充数,教员们也大都混日子。

  于是,立志革新的蔡元培放下姿态,为北大立规矩、请名师,无论是恪守旧传统的辜鸿铭等保皇派,还是倡导新文学新思想的陈独秀等其他新文化代表人物……大家济济一堂,好不热闹。一时之间,北大俨然成为一方学术重地。在他执掌北大期间,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曾有学生不服学校规定,带头抗议闹事,惹到蔡元培大声斥责:若是不服学校决定,尽管来找我麻烦,我可是会制炸药的!你们要是也能搞得出来,尽可以拿来对付我!这下一闹,蔡元培成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另类的“可怕校长”。

  其实蔡元培并非想恐吓学生,反而是非常爱护青年学子们的。无论是面对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但凡官方严厉镇压学生,都少不了他蔡校长的积极营救和据理力争的身影,所以至今都被北大师生称为“永远的校长”。年老后的蔡元培逐渐退居幕后,将北大交给了胡适等新晋学者,自己则与宋庆龄、林语堂等活动家组织成立了民权保障同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抗日救亡的爱国运动中。

  结语

  蔡元培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和社会革命的开启者,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是里程碑一样的人物!终身为民主中国而奋斗的蔡校长,病逝于1940年3月5日,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结束了他传奇而又精彩的一生~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上海政法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互联网案源开拓如何从 0—1 搭建案源中台、邀约谈案流程分享,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