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2银、9铜!广东卫健系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11
手机版

  

  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文明办、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结果公布,广东共13个项目获奖,其中金奖项目2个、银奖项目2个、铜奖项目9个。

  本届大赛获奖项目是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代表,项目实施目标清晰、管理规范、成效明显、影响广泛,在实效性、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项目风采亮点

  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金奖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眼见为实”白内障救治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聚焦全生命周期群众的眼健康需求,建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和“四方”服务模式,由医护志愿者、医务社工和社会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群众提供防治一体化的眼健康服务。

  截至目前,已深入社区、福利院、学校等,为超过1.5万名中老年、2.8万名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眼病筛查、屈光检查以及义诊宣教服务。

  此外,项目还创新优质服务模式,运用医院“医捷惠”绿色就医服务平台,由志愿者和医务社工提供全流程就医协助服务,由医护志愿者免费看诊、及时救治,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保证服务不断线,使更多眼病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诊治。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微笑“童”行——护航山区儿童口腔健康项目

  该项目于2009年启动,创新推出“3+N”基层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到山区”、“下基层”、“进校园”等服务途径,持续在各地级市为山区适龄儿童提供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服务,并带动基层医护人员投身项目志愿行动。

  截至目前,累计为全省377万余名适龄学龄儿童完成口腔检查,为其中231万余名适龄儿童完成窝沟封闭,68万余名儿童实施局部用氟。覆盖地区儿童的口腔患龋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儿童口腔健康意识得到有效传播。

  2022年,该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项目大赛银奖,获评2022年“益苗计划”省级示范项目等。

  

  银奖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希望——器官捐献知识科普公益项目

  技术成熟而供体不足一直是器官移植的最大难点。该项目旨在通过器官捐献科普教育及培训,为临床急需器官移植的危重患者争取更多生存机会,延续生命的深度和广度。

  项目团队由核心医护成员、医学生志愿者等560余人组成,服务对象覆盖医务人员、在校学生、患者家属及社会群体,为其科普器官捐献概念、流程、法律法规等知识。项目以独特的“HOPE”模式开展运作:“H”(hospital),依托广东省红十字会和广东药科大学,不断充实器官捐献知识科普的志愿力量;“O”(online),线上平台器官捐献实名登记与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科普宣教;“P”(people),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志愿宣教方案;“E”(extension),延伸志愿者人文关怀服务,不断提升器官捐献的社会认可度。

  项目开展至今,科普人群逾15万人,促成了2万多份器官捐献志愿书的签署,参与促成器官捐献20例,挽救36条生命,器官捐献意愿率从14.6%增长到20%。项目曾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看见你的生命故事——肿瘤患者关爱计划

  该项目关注肿瘤患者群体的抗癌经历,运用“故事外化、解构、重写、丰厚”等叙事治疗的技术,让抗癌经历形成篇篇独特、唯一的生命故事,通过实体画册、采访小故事、分享会、线上音频、明信片宣传等多元化形式传播,用生命影响生命,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有效经验,以提升其面对疾病和生活的信心。同时通过项目宣传,倡导社会多方资源共同加入关爱肿瘤患者的行动,为肿瘤患者家庭链接资源、减轻生活负担。

  项目1.0版本采集了45名病友的抗癌故事,绘制成3本《看见你的生命故事》;2.0版本新增了“志愿者—病友—家属—医护”维度,以广覆盖、易推广、多宣传的特点推动项目发展。

  项目运行至今,已服务超3.8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3096小时。曾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

  

  铜奖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恩倍思”行动——鼻咽癌患者重返社会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具备一支由医师、护士、社工、医学生及康复患者和家属组成的多元化志愿者团队,将帮助患者克服放疗等治疗手段带来的副作用、恢复生活功能放在首位,从健教宣传、病友交流、经济救助、同伴鼓励、心理支持等五大方面为鼻咽癌患者和家属提供综合性身心健康照护,有助于患者积极、规范进行复健锻炼并为患者提供了交流和倾诉的渠道。

  此外,项目每年开展一次大型线下联谊活动,通过由医护人员分享医学科普知识讲座、患者们进行歌舞、书画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了鼻咽癌患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医院的品牌性项目,并于2022年荣获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训项目,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奇妙之旅”围术期儿童人文关怀志愿服务项目

  项目以“人性化服务,舒适化医疗”为理念,建立了包括制度规范、具体实施流程等整套人文关怀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就医环境,改善医疗流程等降低患儿对手术室的恐惧感。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通过术前营造舒适化环境和术前访视、术中开展志愿陪护、术后进行家属陪护等方式,贯穿患儿整个围术期实现全周期守护。其中,志愿者们精心改造了麻醉诱导室、家属等候区,设置多种卡通主题让患儿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同时,医护志愿者扮演卡通人物协助麻醉诱导,让患儿在欢乐中进入麻醉。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近万名患儿进行手术,共惠及十万余名群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柔济“120”科普直通车项目

  项目由一支专业化程度高、师资稳定的授课导师团队组建而成,利用线上、线下、科普讲座、视频、公众号、直播等方式,将科普理论知识传递给广州周边城市的学生及群众。

  项目将常用知识与实用、社会热点健康知识相结合,让健康科普超“接地气”;打造“创新型授课”模式,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让医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独创“闯关积分做导师”的师资培养模式,对在校医学生、研究生进行专项师资培训,让项目受益人变志愿者,推动项目可持续开展。

  此外,项目还开通“柔济急救”公众号,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撰稿发布公众急救知识科普文章,让急救知识通俗易懂,触手可及。截至目前,公众号累计发布原创文章近200篇,单篇最高阅读量4.9万。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五邑小郎中”中医药文化传承培育计划

  项目依托广东岭南五邑地区和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丰厚的中医药资源,通过推动广大中小学生从校园开始学习并服务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结合志愿服务形式将中医药文化进行推广,鼓励广大青少年投身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

  此外,项目还培养了一支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志愿者服务队伍,使中医爱好者与志愿者在体验学习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还能习得简单有效的养生保健知识。

  目前,项目已开展“小小国医班”“春芽行动”“亲子养生班”夏令营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数十场中医药文化活动,受到五邑地区广大家长与孩子的喜爱及认可。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结石妈妈互助志愿服务项目

  自2018年以来,项目通过开展“结石妈妈”知识课堂,构建了“城市一乡村”服务网络,还有医院+家庭互助网络及成功案例家庭互助网络,有效提高了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患者就诊率及康复率,降低了不良妊娠结局等并发症。

  此外,项目还打造有一个专业的妊娠泌尿系结石患者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志愿者的专业及特长,利用新媒体资源,示范带头作用明显。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妊娠期泌尿系结石患者关爱志愿行动的志愿项目,项目现已初步构建珠江西岸地区医疗服务网络,并在全国推广本行动模式,促进活动纵深发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红手环”助力脑卒中防治公益项目

  项目定期举办红手环系列卒中义诊、线上线下脑卒中患友会及随访等活动,并通过患友群、原创科普漫画及视频对脑卒中防治知识进行多层面传播。此外,还通过“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会议”等多个学术会议,宣传红手环志愿理念,联合参会人员返回在当地省份行科普宣教,将红手环助力脑卒中防治公益品牌推广全国。

  2015年至今,项目已举行15次脑卒中义诊活动,70多场线上及线下患友会,17场线上多学科公益会诊,绘制了上百张科普漫画及34个科普视频,获得广泛关注和近百万的点播率。志愿者们还参与了援疆计划,把活动精神传递到祖国边疆。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职防卫士”志愿服务项目

  自2018年以来,该院团总支联合王烁志愿服务队发起了“职防卫士”志愿服务项目,针对“劳动者、群众、学生、职业病患者”四个不同群体,积极开展不同主题的职业健康科普宣教志愿活动。

  项目先后开展职业健康科普讲座120余场,累计为超过5万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宣教;开展职业健康“云答疑”,精准高效为近1万名群众解答职业健康相关问题;先后为200余名职业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和慰问服务,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截止目前,“职防卫士”志愿服务项目的服务总时数超6000小时。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大爱救心 助力成长”计划

  项目是专门针对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救心行动” ,开展16年余来,共筛查先心病儿童130000人次,手术5000余台次,手术 成功率98.7%。患儿来自本省各地及广西、甘肃、安徽、四川、海南、新 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患儿最小年龄2月,最小体重4.2kg,治愈病种既包括房室缺等常规手术,也包括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征、肺动脉吊带、心内膜垫缺损、单心室、右室双出口等。

  项目已成功探索由基层政府、公益组织、公立医院和主流媒体四方联手打造的公益模式,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健康中国的一个响当当的公益品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中六情 善医行”社区健康促进计划

  自实施以来,项目已成功组建了一支以专家名医、青年医护骨干为主的医疗专业社区健教志愿服务队,搭建“医社联动”平台,在医院内部、城乡社区、学校、医疗行业等多个领域以医疗救助、医疗帮扶、医疗技术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大型义诊等形式,服务亟需帮助的人群。

  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科普讲座、访谈、病友会等活动,并为贫困患者就医畅通医疗救助渠道,助力大健康理念精准落地,增加居民就医的可及性和便利性。项目还搭建在地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平台,开展在地志愿者健康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志愿者健康知识水平及服务技能,为居民提供在地的持续服务。

  

  特别鸣谢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直属机关党委

  记者 | 苏海宁 薛平世 张芷莹

  编辑 | 杨羽 责编 | 张秀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举报/反馈

上一篇:北京自考有哪些学校?
下一篇: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合格分数线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