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猛涨3倍多!家长朋友:千万别忽视孩子的“求救信号”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14
手机版

  “文化课都上不赢,还需要上心理课?”

  “我孩子蛮好的,哪有什么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看不见、摸不着

  还要费那么多人力物力,麻烦。”

  不少人有类似的观念。

  

  今年年初,牵动全网的胡鑫宇事件尘埃落定。根据警方通报,这个15岁的少年,最终采用了“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消息一出,不少人为之唏嘘哀叹。

  而根据官方通报中心理专家对胡鑫宇的心理刻画情况,发现他平常就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内疚自责、痛苦、无助感和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入睡困难、早醒和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障碍,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等。

  这些问题不仅是青少年群体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同时也很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虽然平时大家很少提及,但青少年抑郁症并不罕见。根据2021年发表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调查结果发现,有24.6%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

  前段时间,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舒畅接受湖北经视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最近这几年(抑郁症患者)至少是比以前翻了两到三倍。

  别忽视孩子的不开心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常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当孩子出现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或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等情况时,很多家长并不会与抑郁症相联系,反而以为是孩子不懂事、闹脾气,导致儿童抑郁症很容易被忽略。父母需要及时发现孩子行为上的异常,及时予以科学干预,可降低青少年抑郁发生率。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还纳入了考试范围。除了抑郁症,还有很多心理问题,同样值得广大学生家长重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中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湖北经视面向全省中小学生

  推出《邀你同上一堂心理课》

  通过新媒体互动答题形式

  让更多同学以及家长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上一篇:安师大肥东附校七八年级师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下一篇:什么样的文书能得到弗吉尼亚大学招生官的青睐?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