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作家何顿与文学评论家黄菲菂畅谈《国术》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15
手机版

  4月22日下午,著名作家何顿和文学评论人黄菲菂做客长沙图书馆“橘洲讲坛”,畅谈何顿最新长篇小说《国术》。

  红网时刻新闻4月24日讯(通讯员 朱来 甘甜)4月22日下午,正逢“三月三”上巳节,著名作家何顿和文学评论人黄菲菂做客长沙图书馆“橘洲讲坛”,畅谈何顿最新长篇小说《国术》。讲述湖湘武林豪杰故事,缅怀远去的江湖英雄,传承古之风韵。活动由创意读书会、墨门教育主办,长沙图书馆、锦禾文化、角虎文化协办,胡嘉主持。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张军等文学爱好者百余人参加。长沙图书馆永久收藏何顿的《国术》并举行捐赠仪式。

  《国术》以真实人物刘杞荣为原型,讲述他与武术结缘的传奇经历,小说中汇聚了孙禄堂、杜心武、马玉堂、刘百川、向恺然等近代以来的众多武林名家,以及八卦掌、形意拳、少林棍、杨家枪等众多武术派别和门类。刘杞荣一人之经历带出的名家和功夫几乎构成近代武术史完整的索引图鉴,这种“讲史”的叙事野心,又与“说话”的传统叙事模式相结合,形成了《国术》独到的艺术品格。

  文学评论家刘虹利日前在《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撰文称,《国术》口语化叙事和方言对白,及其针工密致的工笔画叙述手法和平民化情感倾向,体现出鲜明的宋元话本、明清章回体小说的美学特征,小说以“一人一事作主脑,一线到底”,叙事述情细细道来、合情合理、脉络清晰,处处体现出古典白话小说的传统韵致。

  何顿作为生长在湖南长沙的本土作家,常常会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驾轻就熟地使用地道的长沙方言,正如他自己曾经说的“我的心和人都在讲长沙话”,努力地呈现长沙市井的沿革和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其叙述语言辨识度极高。

  “国术就是武术,但国术和武术又是有差别的,武术就是强身健体,国术是保家卫国;武术用来展示,而国术是上阵杀敌的。”谈及书名,何顿说,国术比武术上升了一个高度,读者在小说中可以看到一批怀抱以武报国理想投身国术练习的武术家形象。“现实中的刘杞荣和虚构的刘杞荣相融合,成了文学中的刘杞荣。”在何顿看来,传记容易束缚作者的创作空间,文学的魅力在于可以虚构,发挥想象力。

  文学评论家黄菲菂说,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会塑造优秀的人物,《国术》在人物创作上奠定了何顿文学史的价值。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生代”和“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年过花甲的何顿宝刀未老。《国术》用平实的语言深刻的表达五四以来启蒙和救亡的时代主题。何顿说,我想写一个人走向强大的过程,刘杞荣是通过自己的自强不息一步步从八岁还不能走路的病弱儿童成长为武林宗师的。他希望《国术》能够改编成影视作品,拍摄出湖南的霍元甲、叶问系列故事。

  在不久前与主持人胡嘉的另一次对话中,何顿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躺平,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可以干的事情,都有希望,任何人都要有直面人生困境的勇气。今天的活动中,他和胡嘉都表达了对尚武精神的赞扬,希望孩子们不要沉迷于阴柔“小鲜肉”风,要有英雄气质。要有韧性,“认认真真做一件事,也就能得到认真的回应。”“一件事认真去做,总能得到一个结果。”

  活动的最后,与会者一起解读老长沙城方言。何顿还为读者举行了《国术》签名活动。何顿说,他已经签坏了十几只笔,而且经常站在快递站签书,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签完再给读者寄出去。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山市三乡镇广播电视大学怎么样?
下一篇:刘吉武:求精益求精 成人所不能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