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提升”“七大行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18
手机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王泽佩

  记者从青岛市文旅局获悉,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从2023年3月开始,到年底结束。

  以“三个大提升”为工作目标

  据介绍,我市将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

  实现营商环境“大提升”。全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优服务提效能强保障,以迎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营商环境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

  实现作风能力“大提升”。聚焦深层次问题抓整治,深化擂台比武、赛场选马,引导广大干部互学互比、争先进位,形成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广大干部服务企业和群众本领,自觉践行亲清政商关系,争当服务企业的“实干家”。

  实现发展质量“大提升”。坚持以发展质量检验营商环境成效,建立“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良性机制,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持续提升旅游品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七大专项提升行动”为重点任务

  聚焦优化“七个环境”,深入开展“七大专项提升行动”。

  优化政策环境专项提升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惠企政策和工作要求,出台全市提振文旅消费、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出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管理办法,支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优化服务环境专项提升行动。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机关建设,大力提升服务效能。聚焦海岛旅游、旅游装备、婚恋旅游、数字文旅等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引进大型旅游演艺项目。

  优化要素环境专项提升行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大力提升全要素供给能力,坚决打通各种堵点难点,为优质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保障渠道,提高配置效率。

  优化市场环境专项提升行动。开展“百亿惠千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出台“文化+金融”三年行动计划,争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在线旅游企业监管机制,持续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探索出台露营地等新业态监管措施,研究制定全市文旅市场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失信主体认定,推动信用修复落地,争创全国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扶持政策》,实施青岛市中华经典少儿绘本阅读工程。全面落实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部署,坚持“非禁即入”,向文化和旅游领域市场主体平等开放场景资源。重点查找整治设置不合理条件、歧视性条款排斥市场主体,人为干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坚决打破各类隐形壁垒,打造充分开放、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

  优化法治环境专项提升行动。提升文旅综合执法水平,完善“执法办案积分制”,全力突破一批国家、省级挂牌督办案件和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的重大典型案件,实施“分区域全领域执法”。探索实施“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普法宣传。推进《青岛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行业立法进程。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理念,强化法治机关建设。

  优化人文环境专项提升行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提供创新创业最优生态。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发展露营旅游、房车营地、影视旅游、婚庆旅拍、研学旅游等新业态,认定一批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争创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开展乡村旅游精品化创建,加快完善规模以上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的旅游服务功能,依托市美术馆“网红墙”开设文创休闲空间,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组织创作一批新时代舞台艺术精品、影视精品项目、优秀原创节目和公益广告,组织开展新创作舞台艺术精品展演。深化全民阅读工程,新建10处“城市书房”,举办全民阅读活动。

  优化旅游品质专项提升行动。高水平举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全方位展现青岛的文化特质、旅游品质和城市气质。深入开展旅游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重点攻坚任务落实落地,完成千里海岸观光廊道(青岛段)规划编制和重点区段贯通工作。出台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作方案,出台“最美景区”创建标准。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出台青岛市智慧旅游景区创建规范,健全“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全市智慧文旅“云脑”。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落实旅行社责任险补贴政策,打造一批特色旅行社品牌,实施星级饭店品质提升行动。强化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落实入境旅游奖励政策,联合胶东五市赴黄河流域、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大湾区举办“沿着黄河遇见海”旅游推介会,与重点客源地城市建立旅游合作机制。

  市南区:以贴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李倚慰 通讯员 吕晓菲

  企业需求及时响应、政企服务下沉楼宇、办事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市南区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以贴心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政策协同,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今年以来,市南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提高优质政务服务供给,全力为企业安心发展保驾护航。

  3月18日,市南区邀请300余位企业家代表参加“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大会,政企共话发展大势,共谋发展大计。这是市南区贯彻落实青岛市委“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市南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信心。

  此次大会发布了市南区营商环境品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营商环境“暖南惠企”10项行动,推出了系列“场景”“机会”,介绍了“1+N”新政策,聘任17名招商大使,表彰了为市南区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

  2022年,市南区出台《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持续丰富以“政策20条”为总纲的"1+N"政策体系,涉及产业政策109项,进一步扩大“免申即享”范围,严格落实“不见面刚性兑付”,创新实施奖励扶持政策“一口受理”模式,兑现金额从往年的1.9亿元、2.6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5.1亿元,累计惠及企业654次。今年年初,市南区再次率先推出《青岛市市南区2023年提振信心加快发展惠企服务15条》,以助力企业发展为核心,帮助企业强信心、增后劲,激发市南经济活力。

  近期,市南区制定“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动政策环境更加精准、服务环境更加便捷、要素环境更加全面、市场环境更加开放、法治环境更加公正、人文环境更加暖心,以务实作风打造营商环境“市南样板”。

  制度改革,为企业减负赋能

  3月30日上午,在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会议室举行了“面对面听企说”——“集中办公楼宇产权备案”专项座谈交流会。来自市南区大型商超、商务楼宇、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等6家企业代表围绕行政审批领域企业开办制度改革,推动住所登记便利化等内容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产业园是国有企业老旧厂区改造而来,因为产权复杂,存在园区给入驻企业提供注册登记材料多、时间长的情况,严重影响园区企业入驻率。”华通中联产业园运营总监栾吉光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困难。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四级调研员马骏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并重点就探索建立商事主体住所“预备案”制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介绍,“我们正在建立住所登记‘预备案’机制,全面梳理区内重点经营场所、产业孵化园区、历史遗留房产、地址负面清单,统一地址材料提供标准,通过数据赋能、信息互通,实现产权证明预备案一次,后续入驻企业开办免提交N次,进一步促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审批服务便民化。”

  市南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集成服务,将企业涉及的开办、准营、退出事项进行一站式系统集成,为企业减负赋能。

  “在便民服务中心就能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真是太方便了,新大厅的环境好,工作人员服务也热情周到,没用几分钟我就拿到了许可证,办事效率真高!”3月1日上午11时,市南区爱购时尚商场的一位商户拿到了珠海路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发出的第一张食品经营许可证。

  据了解,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基层便民服务资源,优化便民服务大厅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备,设置咨询导办区、休息等候区等功能分区,配备自助电脑、桌椅等便民设备。每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新增1名专职一窗受理人员,负责“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个体)”等审批事项的受理工作。市南区11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建成启用,让辖区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政务服务。

  服务保障到位,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

  市南区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目标,从优化提升政策、服务、要素、市场、法治、人文等“六个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重点完善清单管理、多元评价、问题查处、督查考核四项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3月24日,市南区邀请100多位企业家代表参加“暖南护航·亲清市南--优化营商环境 纪委监委在行动”启动大会。会上公布了“暖南护航·亲清市南——优化营商环境 纪委监委在行动”工作方案,发布了“暖南护航·纪企直通车”小程序并现场介绍使用方式,公布了“亲清企业廉盟”名单,为“营商环境监测点”“暖南护航团”成员代表授牌,区企业服务中心为与会企业“送政策”。与会企业家表示,此次大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暖心,企业发展有了更坚强的后盾。

  市南区秉承“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用好全国首个区县级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全力构建“暖南惠企”品牌,全力推动政策惠企服务等十大行动,坚决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今年,市南区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更强化”行动和“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工程,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把作风能力建设引向深入,着力打造风清气正引领区,严格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把“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进行到底。

  市南区发展生态不断提升,先后发布"1+N+2"人才新政,发放“人才贷”3500万元,帮助企业引聚各类人才4万余人。全面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推出8大主题20万平方米招商载体,落户潮流业态68个,老街里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新天地。持续开展“企业大走访、服务大提升”活动,区级领导全员包联服务企业,累计走访企业9000余家次、帮助解决问题近千个。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今年1-3月份,市南区经营主体较同期增长8%,经营主体数量超10万户,其中企业占比60%。目前,全区规上企业达到1509家,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5家,建发物资等5家企业获评首批山东省总部企业,全省首家合资证券公司意才证券获证监会受理,思路迪医药成功登陆港交所。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上一篇:玉米田如何培肥地力?
下一篇:初中三年,初中生做好哪些事,能够提高中考成绩,考上重点高中?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