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的青年们 | 放弃省会高薪 “上岸”事业单位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19
手机版

  编者按 人生充满抉择与机遇,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不仅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奋斗定居,也有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逆流返乡创业、就业,成为区县、乡镇的新市民、新农人,在故乡这片“有风”的地方找到了年轻人的另一种活法。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四青年节”,大皖新闻记者对话了几名“逆流”青年,听一听他们的选择与感触。

  大皖新闻讯 “之前的工作年薪在20万左右,为了家庭我选择到县城工作生活,现在过得很幸福。”曹多(化名)今年31岁,从小在安徽池州九华山脚下长大,2018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广西南宁,在广西最大的一家农药制剂公司工作。2022年10月,他毅然放弃高薪,坚定地投身桐城市一家与农业相关的事业单位工作。

  大城市的工作高薪但忙碌

  曹多告诉记者,他在读大学和研究生时期,学的是作物栽培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全国排名前三的农药制剂公司。他在这家公司主要从事甘蔗药肥相关的产品技术工作,这个岗位相对来说比较忙碌,从农药三证的审核,到产品包装的设计,再到产品配方的设计与试验,以及生产规划和产品后续服务等都会有所涉及。

  “一个月工作26天,20天都在出差。”曹多说,他在南宁的工作需要频繁在广西境内出差,主要对接各个区域的销售经理,帮助他们制定计划以及跟踪服务客户,缩短销售渠道,更好地为种植甘蔗的农民朋友服务,年薪在20万左右。

  “即使平时没有工作任务,下班后也没人离开,企业文化就是这样。”曹多说,虽然不需要应酬,但是工作压力很大,出差时中午不给休息,一直加班到晚上11点,经常周末也会出差,单休都不能保证。

  有孩子后想过安稳的日子

  忙碌的工作让曹多无暇兼顾家庭,特别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曹多期望拥有更稳定的生活。曹多说,他上一任公司领导的选择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我上一任领导是公司中层,年薪很高,他在40岁的时候,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被招录进了事业单位。他才是真的舍得。”

  “爷爷是从桐城走出去的,桐城也算是我的祖籍,所以选择桐城也是一种回归。”曹多说,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他决定回到安徽工作生活,报考桐城的事业单位。2022年10月,曹多一举“上岸”桐城的事业单位。目前,他主要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一些工作,内容涉及对种子的市场抽检、保证本地市场销售的种子合法合规、对一些水稻种子进行研、筛选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并进行推广等。

  “领导同事会关心我的生活,这在之前的工作当中是没有的。”曹多说,相比较大城市而言,单位同事也比较和善,相处起来也比较愉快。

  期待和爱人早日团聚

  有人说,县城的医疗、教育和卫生等与大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

  对此,曹多并不否认,但是在他看来,县城的医疗条件应对普通的疾病完全没有问题,如果遇到重大的疾病,前往大医院也比较方便,并且也可以进行医保报销。至于教育,曹多说,桐城作为“文都”,培养出了很多的院士,教学水平并不差,而且,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曹多坦言,县城的交通和商业规模与大城市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过,县城的生活节奏相较于大城市更慢,更有韵味,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有些人喜欢城市的灯红酒绿,而他更喜欢过安稳日子。

  曹多半开玩笑地说,经过了之前的历练,他现在在工作上更加能吃苦耐劳,不会抱怨自己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也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同时有了事业单位编制在身,他也不会因为待遇低想离开。曹多尤其提到,他爱人对他的选择非常支持,他爱人目前在池州工作,也在积极备考桐城的事业单位,他们都在为一家人团聚而努力。

  大皖新闻记者 殷志强

  相关新闻:

  “逆流”而上的青年们 | 返乡不代表“躺平” 是更有意义的奋斗

  “逆流”而上的青年们 | 放弃上海工作 回合肥重新开始

上一篇:毕业季 | 山河远阔,共赴新程
下一篇:章起始课:把教材置于全景下俯瞰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