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陆续公布,有哪些新变化?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21
手机版

  原标题: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计划陆续公布,有哪些新变化?

  2023年强基计划共39所高校招生,截至目前,已经有30所高校公布了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基础理工类学科依旧是“强基计划”的主流学科。

  今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其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和现象背后是怎样的趋势呢?

  强基计划的优点

  01

  学校层次高

  参加强基计划的院校都是全国双一流(原985重点高校),高校在培养强基考生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源。39所高校请看下图↓↓↓

  02

  降分录取

  参加强基计划的高校录取分数线一般会比通过高考入校的分数线低5~20分不等,每一所学校略有不同。

  03

  增加录取机会

  强基计划是在提前批当中报名,对想冲击名校的考生来说,等于增加了一次上名校的机会,哪怕没有被强基计划录取,也可以参加后续批次的录取。

  04

  需要对基础学科的热情

  参加强基计划的专业都是一些基础学科,主要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历史、哲学、古文字等。这些基础学科往往对原始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基础学科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浓厚的兴趣,要慎重报考强基。

  强基计划如何择校

  综合来看,强基计划的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五档:

  第一档:660分以上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适合成绩已经能达到清北分数线、喜欢基础学科的学生。即使分数和清北有一点差距,但拥有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级及以上奖项,也可以用奖项来弥补分数的不足。

  第二档:640-660分

  浙江大学、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人大、北京航空航天、同济大学。

  数学和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考虑北航,信息与计算科学、飞行动力工程的竞争很激烈。学科竞赛生考虑上海交大和中科大,文科生推荐关注复旦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

  第三档:620-640分

  包括哈工大、北理工、华中科技大、西安交大、国防科技大等特色院校,以及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综合院校。

  如果成绩和第三档分数有些许差距,但具有一定的竞赛经验,只要不排斥基础学科也可以尝试。

  第四档:600-620分

  包括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连理工、华南理工等。

  第五档:570-600分

  包括重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这些都是特色型院校,某些王牌专业很有优势,行业的影响力也很大。这一档也适合高考分数和985擦边的考生,强基计划在提前批报考,等于多了一次上名校的机会,同样也可以冲稳保。

  2023强基计划最新变化

  选拔方式

  注重考生综合能力与身体素质

  为了真正挖掘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部分高校进一步优化了校测形式。

  比如,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强基计划首次取消基础能力测试,这也意味着只要入围北理工的强基计划就不再需要进行笔试,仅需要进行面试和身体素质测试,面试合格线为面试成绩满分的60%。

  湖南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取消“笔试”,考核“面试+体测”,设专业综合测试最低合格分数线为80分。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仅招收数学类、化学类和生物技术类3个专业,其中数学类专业近年在入围资格的计算方式上有重大调整,从以往的仅根据高考成绩判定入围资格变更为入围成绩=高考文化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比重,这也反映了华南理工大学数学类专业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视程度。

  培养方案

  小班制教学,打通本硕博三阶段学习

  高校强基计划的本研贯通培养不是简单的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培养内容进行拼凑,而是要构建有机衔接、梯次推进、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比如华东师大,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新生,都将纳入卓越学院进行培养。截至目前,卓越学院学子的直研率达80%,未来,这一比例或将继续提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个性化培养。在必修课程板块外,开设与培养方向有关的系列选修课程,实施完全学分制,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小班化研究型探究式教学。全面实施科研实验室开放机制,支持学生参与该校科创品牌项目“冯如杯”,配备导师指导科创实践,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科创培养项目等专项支持,助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中山大学在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明确,学校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每学年结束后根据学生课程成绩、科研训练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进行动态管理,本科阶段分流与考核淘汰的学生转入普通本科专业培养。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且学业成绩优秀的普通录取本科生可选拔补入强基计划。退出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得再转专业,不再具有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趋势变化

  顺应科学发展趋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因此,一些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学科出现在了部分高校的“强基计划”中。有部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顺应科学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特色,注重跨学科融合,开设了新的招生专业,并对培养相应领域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学科“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在去年首次纳入“强基计划”后,依旧出现在了今年的招生简章中。

  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在“强基计划”中开放“飞行器动力工程学”专业,在招生简章中强调着重培养考生“力学与信息、材料、制造的多学科交叉的能力”,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为依据,塑造“具有原始创新精神、技术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创新人才”。

  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建议试点高校将“强基计划”覆盖范围延伸至初高中,开设先修课程,让中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大学教学内容,让真正热爱基础学科的学生更早明晰方向,早着手、早选拔、早培养,进一步提升选才精准度,为培养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各试点高校应贯通以本研衔接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人才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保护学生个性,打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学习氛围。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招生办公室主任庞建超表示,基础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不同角色的人才,既需要学术型的专家学者研究员,也需要懂基础学科能做好顶层设计的管理层。

  “强基计划”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多样化的,既能承担基础学科研究的任务,也能在一些非研究岗位为基础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

  从以上变化趋势来看,“强基计划”突出了科学发展趋势和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议家长在规划孩子的未来发展时,尽早让孩子接触最新的科技知识,明确科学学习的目标,让孩子学习更有动力,跟随时代变化,把握最新政策。

  责任编辑:

上一篇:留学机构推荐:2023THE世界国际生比例最高大学排名重磅发布:港中文未上榜?
下一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家长一定要知道!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