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杨碧晗:这里的舞台繁花似锦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22
手机版

  由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以“筑梦青春·献礼百年”为主题的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于2021年10月13日在西安外事学院隆重启幕。西安外事学院的春秋戏剧社也是本届艺术节中原创作品最多且剧目类型最丰富的校园戏剧社团。

  

  在持续达两个多月的戏剧演出活动中,参与本届校园艺术节的校园戏剧社团还有陕师大剧团、西北大学小黑剧社、咸阳师院剧社、西外话剧社、榆林职院剧社和陕铁院剧社等。从它们演出的近30个剧目可以看出,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主要有从小处看大处、从历史看当下、从舞台看文化三大特点。

  一、从小处看大处的校园戏剧

  不论是本次参展的戏剧作品,还是放眼整个陕西校园戏剧,陕西校园戏剧中很大一部分原创剧目都以讲述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现实为着手点,最大特点为真实。这些剧目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审视,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理想追求,也同时反映了中国当代的社会现实。

  

  这类剧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从小处看大处”。以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选送的剧目《逆行的你不孤单》为例。该剧讲述了医学院大学生青青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际,主动请缨奔赴武汉的故事。大学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齐心协力,在万家灯火的团圆夜前往支援武汉,体现了他们舍小我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是大学生中的庞大群体,新冠肺炎疫情是近年热点,《逆行的你不孤单》从题材上拉近了话剧和生活的距离,坚持了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校园戏剧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能够在事件逻辑真实的基础上以校园生活的“小”作为切入点,引导观众思考“小”事件背后的“大”精神。

  

  除了校园生活的“小”现实,西外话剧社的话剧《活法》(导演:程烽,编剧:程烽,李一凡)也关注着家庭生活的“小”现实。青年李天赐无意间听到父母打算把唯一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看似是抓阄的公平方法,实际上暗做手脚,早已设计好了一切,于是就离家漂泊闯荡。

  弟弟学成归来,结婚时与李天赐见面,却因李天赐没有文化而看不起他。李天赐本来是个正直勇敢的青年,却受到家庭条件和父母观念的束缚,最终使他的一生充满悲苦。但剧中的李天赐一直是象征反抗命运、抗争黑暗的人物形象。

  

  比如他与象征社会新血液的女大学生相恋。被许配给他人的女大学生难以忍受,作出了和当初李天赐一样的选择——不顾一切地从原有环境挣脱。但他们的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女大学生最终被狼群吃掉。话剧的末尾,李天赐抱着女孩尸体从黑暗走向光明,戏剧内涵升华的同时脱离原本的“小处”,体现出即使勇敢抗争会牺牲,但最终也能使反抗者走向光明的“大处”的主题思想。

  西北大学小黑剧社演出的《你好疯子》(导演:白宇昕、张一诺,编剧:饶晓志)也是采用从小处看大处的叙事方法。该剧讲述了6个具有分裂人格的人物被关进了一所精神病院,通过展现一系列令人捧腹的闹剧,重构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帮扶,最终实现自我治愈的故事。

  

  该剧意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悦纳自我,要有昂扬的斗志、向上的姿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作为校园戏剧,从小处讲,它题材新颖、表达幽默、感染力强,吸引许多学生观看;从大处讲,在风趣诙谐的同时,这部话剧也对观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由此我想到了陕西省第二届校园戏剧节(艺术节)获奖剧目,陕科大剧社演出话剧《紫藤花开的日子》(编剧:曹敬辉)。该剧最大的特点也是陕西校园戏剧中从小处看大处的优秀范例。故事讲述的是面临毕业的学生管勇在考研、创业、就业理想、投身西部建设等个人问题上的艰难选择。

  

  女友分手、受骗、保研失败、家庭环境落差使他的人生际遇。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有关大学生毕业季的励志故事,但《紫藤花开的日子》却在深层次上体现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两个矛盾: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与自身心理的矛盾。

  这是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中国大学生一直具有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传统,他们创作的校园戏剧也实证面向现实社会,用自己的故事反映大时代的问题。校园戏剧一直以来是新思想和新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作为校园戏剧的主要创作者和受众群体,能够在校园戏剧中展现才华、抒发理想。

  

  对于与自身紧密相关的教育、成长、未来等问题,校园戏剧选择描写自身熟悉的人和事,同时从这些熟悉的人和事中,学生们探讨广大群体的未来发展,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面,观察社会现象背后的内在联系。

  二、从历史看当下的校园戏剧

  陕西师范大学选送的原创话剧《生命树》(演出团体:陕师大剧团,导演:汪辰辉、马恒怡、韦悦,编剧:马聪敏)于2021年11月30日在该校新勇学生活动中心演出,是其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作品,以“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的生命树为贯穿始终的整体意象,以大学生木棉为线索,通过农村妇女桃儿、艺术家郁两位寻找革命信仰的进步女性经历表达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生命树》是这次艺术节中从历史看当下类剧目的代表,“也是这次艺术节演出剧目中艺术价值最大的一个。

  

  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第一、主题思想是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彰显,超出了一般校园戏剧主题的青涩、简单和肤浅。第二、语言高度凝练、有节奏感,演员通过反复吟诵、重复演唱从整体上把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表现出来。第三、导演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并落实在舞台上,舞台呈现简洁而优美。第四,演员的服装匠心独运,红色围巾既是爱情的表达,也是革命热情高涨的一种象征。”[1]

  西北大学选送的剧目《红旗赋》(演出团体:小黑剧社,编剧:于梦瑶)融合了“绣红旗”的故事和五星红旗的设计经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关于国旗的故事。其创作方法也是从历史看当下。但《红旗赋》采取新颖的表达方式,在舞台上重新演绎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别出心裁地让江姐与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先生穿越时空对话。

  

  江姐在牢狱中不忘为党绣一面红旗庆祝胜利,但她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具体图样,就按照同志们心里的猜想,绣出一面一颗星星居中,四颗星星围绕的红旗。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对话,意在启示新时代青年铭记先辈们的遗志,延续革命火种,高举党的旗帜,做好新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春秋戏剧社演出原创话剧《西行·初心》(编剧:陈阳、吴红,导演:陈阳、吴红、王浩远)也是用历史故事反映中国现实。该剧讲述了张骞为了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战略意图,不畏艰难,为报效祖国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与自己的队伍在途中经历的不仅是身在他乡的漂泊感,经历的更是忍辱负重、却依然要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仅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他所展现出的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以及诚实、厚道、正义、求实的作风更是被后世称为“张骞精神”。春秋戏剧社在这次艺术节上共演出三部多幕剧、五个小品。他们以前演出的《地火》和《白鹿原》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也是历史剧。

  陕铁院剧社的《英雄儿女》是由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选送的参演剧目。该剧讲述的故事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团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英勇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请缨参战。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本剧改编自电影《英雄儿女》,剧中运用了朝鲜族舞蹈以及朗诵艺术形式丰富舞台表现力,使大多数学生耳熟能详的著名电影以新的艺术形式呈现。

  

  与它们相似,陕西校园戏剧中还有许多以历史事件为主题,表现中国当代现实的作品。

  其中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的校史剧《庄严的审判》(编剧:古朴,导演:杨家梁)就是这类剧目中较优秀的。该剧以一起惨案为题材,讲述了大队长黄克功逼婚未遂,枪杀了陕北公学年仅16岁的女学员刘茜,中共中央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经过公开审判,判处被告黄克功死刑,彰显了公平正义的历史故事 。

  有研究者评论该剧时说,《庄严的审判》“所展现的是发生于20世纪的历史事件,但是,该事件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和感召力却十分强大。这部原创话剧像是一个扩音器,以现代的美学视角把这份感召力传播出去,发扬光大。”[2]

  

  在表现形式和精神层面,以上这类剧目打通了历史与现在,为校园戏剧创作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搭建起桥梁。以历史为背景,重新演绎经典故事的校园戏剧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学习戏剧艺术的最好范例, 更是在了解过去的过程中塑造学生以正确价值观看待当下事件的观念。“校园戏剧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

  校园戏剧也是一种戏剧教育,不仅可以培养编、导、演和舞美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培养了大批观众。”[3]校园戏剧也属于通识教育,而广泛、非专业性的通识教育作用即在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有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或许校园戏剧中演员的表现无法与专业演员相比较,学生执笔的剧本创作也略显稚嫩,但这也正是校园戏剧的魅力所在:一个以戏剧的方式塑造品格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三、从舞台看文化的校园戏剧

  在这次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中,咸阳师院剧社的话剧《国茯》(编剧:董新祥、杨勇、毛龙灿,导演:杨勇、赵敏晶、童潇)也获得一致好评。《国茯》是这次艺术节中从舞台看文化类剧目中最优秀的一部话剧。该剧主要讲述了关于陕西泾阳茯茶人的传承与坚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陕西泾阳茯茶相关书籍就有徐民主的《天下第一砖》和刘翔的《话说茯茶》。茯茶品质上乘,但名气不高、销路不畅,在推广茯茶方面,就更需要文化、艺术领域的引导。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出现了不少关于茯茶的片段,但并没有涉及更深的文化内涵,导致即使有庞大的观众基础,泾阳茯茶依然没能在丰富的茶叶品种中冲出重围打开市场。而咸阳师院剧社的《国茯》在这一方面就做了很好的表率,将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茯茶文化相结合,通过校园戏剧这一形式,和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的平台,展现了泾阳两代茯茶人质朴诚信、胸怀大义、是非分明的高贵品质,展现了他们爱党爱国、追求光明与进步的家国情怀。

  

  陕铁院剧社演出情景剧《红色征途》也是这次艺术节从舞台看文化类剧目中的一个。榆林职院剧社演出的戏曲《挂画》《探谷》《界牌关》和《打神告庙》也是对陕西乃至西北传统文化的反映,尤其是秦腔《打神告庙》属于经典剧目,讲述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痴情女和负心汉的故事,充满悲悯情怀。近年来,从舞台上的演绎延伸到文化传播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例子并不少,如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孔子》《李白》《水月洛神》,观众在欣赏舞剧的过程中,也能学习和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校史剧是从舞台看文化类校园戏剧中最多的一部分,也是西安地区校园戏剧的特色之一。用观众熟悉的舞台艺术形象感染和打动观众,陶冶情操,并以此向观众传播校园独特文化,是这些校史剧的共通点。这些校史剧“从舞台看文化”,许多都选择所在学校校史中著名教师、学生、校友的典型事迹,具有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如西安交通剧团《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大树西迁》凸显西迁精神,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的《汉吏张汤》和《庄严的审判》彰显法治信仰。

  

  同时,这样的校园戏剧也对学校起到了宣传作用,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雕虫沧桑》对该校昆虫学的刻画,西北工业大学《寻找师昌绪》宣传了该校知名校友师昌绪和材料学这一专业。各高校沿袭的历史文化精神深刻影响了校园戏剧的选材,使校史剧也能打造成为高校精神文化的亮丽名片。

  四、结语

  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中,各高校选送剧目整体质量较高,且表现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多元。

  

  尤其是《生命树》《国茯》《红旗赋》和《活法》等优秀作品,既契合了“筑梦青春·献礼百年”的主题,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剧本创作、演员演绎、舞台美术、音响等方面为陕西校园戏剧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主题思想阳光向上,积极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美中不足的是,本届校园艺术节在宣传上有所欠缺,导致知名度低,学生参与度一般,加之疫情状况反复对排练演出的影响,许多优秀的校园戏剧社团并未参加。在首届陕西省校园戏剧节(艺术节)上就存在这种现象,有研究者在评论首届陕西省校园戏剧节时说,各“院校之间演出水平的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学生的演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而有些院校学生的演出水平尚待提高。

  

  还有不少院校因诸种原因没有参加这次活动”[4]但这次艺术节上,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这使得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的影响大大降低,许多参加了这次艺术节戏剧社团及其演出剧目信息也无法找到。如果加强宣传,尤其是在网络平台、自媒体平台上公布更多相关信息,使更多有才华、有想法的学生剧社参与其中,对于校园艺术节中戏剧质量的提升也能有所裨益,使陕西校园戏剧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思美含.陕西省第八届校园艺术节述评[EB/OL].(2021-12-25)[2022-01-16].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juyingshiyanjiusuo/.。

  [2]林舒琪.以史为鉴,融法于戏——评南山剧社的校史剧《庄严的审判》[J].艺术评鉴. 2021(05).

  [3]黄世智.中国话剧:形成、传播与常态[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11-12.

  [4]丁斯.校园戏剧的亮丽风景——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巡礼[J].当代戏剧,2007,No.220(04).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2022年第25期。

  

  作者简介:禹杨碧晗 ,陕西安康人,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举报/反馈

上一篇:联合国首次授予后,深圳超万亿行业盛会扩容!引领全国技术革命与艺术创新的“深圳早期
下一篇:维他奶内地业务“掌门人”生变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