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文明互鉴源远流长,华南教育历史见证中法友好往来
为庆祝广州与里昂缔结国际友城35周年
近日,“赓续历史·传承友谊”广州-里昂
结好35周年友好交流会在穗举行
4月19日至4月23日,里昂大都会政府区域开发和国际关系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夫·莫涅一行8人访问广州。此次里昂友好代表团访问广州,陆续拜访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参加广交会,参观兰圃、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地。
交流会中,双方参会嘉宾就两市在经济贸易、教育文化、城市建设、减碳环保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探讨两市合作机遇。同时也分享了两市灯光节、美食联盟、里昂中法大学、太阳之旅、博古斯、智奥等友好交流故事。其中,由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施瑛讲述的里昂中法大学与现代华南高等教育的渊源令人瞩目。
交流会现场。
百年传承:
“坪石先生”与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渊源
近年来,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组织下,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深耕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南粤古驿道的建设,期间在韶关西京古道上发掘出尘封已久的华南教育历史,其中包含法国里昂的中法大学与现代华南高等教育的渊源。
抗战时期,华南地区的中高等院校为躲避战火、保存教育星火,纷纷迁离广州,后又烽火逆行,于1940年冬迁至粤北韶关坪石坚守办学,包括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培道中学等中高等院校,办学期间涌现了一批“坪石先生”,战火中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其中部分“坪石先生”与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渊源颇深。
1988年1月19日,广州与里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里昂也成为广东与法国最早结好的友城。1920年,中山大学参与筹备成立里昂中法大学,1921年10月,中法大学正式开学。随后,第一批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区的中国留学生通过考试选拔,乘船于1921年9月在马赛靠岸,10月3日开始注册报到。据资料显示,留学于此、注册在案的共计473名中国学生,包括160多位粤籍学生。后来有四分之一中国留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论文通过后回国,回国后不少留法学人在抗战时期活跃在粤北坪石。
粤籍学子中最早从中法大学毕业归来的是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的张云教授,他1926年6月启程返国,曾任国立中山大学在韶关坪石办学时期的校长,任职期间力邀多位海外教授回国授课,包括后来成为“中国核能之父”的卢鹤绂。此外,抗日战争时期在韶关坪石的教师队伍中,曾就读里昂中法大学的还有崔载阳、虞炳烈、吴尚时、岑麒祥、叶述武、古文婕、卢干东、谭藻芬、黄巽、李慰慈、何衍璿、姚碧澄、康清桂、孙宕越等。
张云、崔载阳、虞炳烈均是第一批留法学生,现法国里昂市立图书馆还藏有张云、崔载阳的博士论文。而这一批留法学生的导师多为法国顶尖的教授,比如虞炳烈的导师是托尼·加尼埃。华南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林克明先生也在1922年进入中法大学追随托尼·加尼埃学习。
虞炳烈在1933年7月28日回到中央大学任教,当时他在法国已经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取得颇为辉煌的业绩。抗日战争爆发时,他在越南河内获知国立中山大学迁徙到粤北坪石,遂受聘为该校建筑工程系主任。虞炳烈的设计才华体现在坪石国立中山大学临时校园的规划和校舍设计上。1940年,他提早介入校区的规划与设计,充分利用地方材料营造实用、低造价的校舍。虞炳烈于1945年不幸病逝,但他培养的学生,有不少后来成为中国建筑界的骨干。比如当时协助他完成坪石校园规划设计的学生杨卓成,后来成为中国台湾的杰出建筑师,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均出自杨卓成之手。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系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广东著名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图为首次踏勘抗日战争时期工学院新村建工系办事处遗址速写,时虞炳烈任系主任。(许瑞生 画)
吴尚时1929年9月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地理,老师是里安德烈·阿利克斯,同年获得博士学位,1932年赴格勒诺布尔,师从著名的法国地理学家布朗夏布。孙宕越则于1930年9月至1934年7月在中法大学学习地理。
吴尚时、孙宕越在粤北坪石的教学期间,带领助教曾昭璇、何大章、罗兴华等穿越在岭南各山脉中研学,对当时国立中山大学地理学的学术定位和研究路线奠定了不可忽视的雄厚基础。岭南地理学研究由此独树一帜。
正是一大批学识渊博的先生们在抗战时期的坚守学研,延续了华南教育火种,才有了今天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广东高校的发展和繁荣辉煌。
不忘初心:
华南研学基地将成为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之地
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陆青江致辞称,广州与里昂在经贸、科技、文化、体育、教育、旅游等领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她相信,在广州市和里昂市的共同努力下,两市在经济、教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必将迈上新台阶。
图为中国驻里昂总领事陆青江视频致辞。
里昂大学副主席、农业兽医高等学院院长米蕾耶·博斯也在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和中山大学等广州的高校在多个学科开展深入合作,未来希望有更多学生能够来到广州实习。”
图为里昂大学副主席、农业兽医高等学院院长米蕾耶·博斯交流发言。
“我们非常高兴能够跟广州开拓新的合作,接续长期以来的友谊。”里昂大都会区域开发和国际关系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夫·莫涅在致辞中表示,他们非常愿意以一些新的合作方式继续拓展深化双方的友谊与合作。
事实上,里昂中法大学对于中法文化教育交流所起的历史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公认,见证并承载着中法文化教育交流成果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近年来也成为了粤港澳三地的教育溯源之地、寻根目的地,未来也将成为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之地。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自2019年建设以来,已完成中山大学(包括校本部、工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岭南大学农学院等多个办学旧址纪念地建设,有效地将金鸡岭省级地质公园、皈塘红色古村、西京古道等各类旅游点串联成线,助推研学资源、自然生态、乡村田园、红色文化在华南研学基地串珠成线,打造当地特色文旅品牌。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坪石研学基地举行了数十场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已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
施瑛在交流中表示:“明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三师协会希望有机会能和中法大学协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合作交流,欢迎到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考察指导,欢迎世界闻名的里昂‘太阳之旅’太阳能自行车大赛到华南研学基地举行,这必将扩大中法之间的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历史视野,持续增进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
交流会中,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主任纪优姆·阿尔努(Guillaume Arnould)代表里昂新中法大学将特意从法国带来的虞炳烈教授在法国里昂的相关历史资料,赠送给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协会会长杜黎宏;杜黎宏同时向里昂新中法大学赠送华南教育历史相关研究资料及文创产品。
图为里昂新中法大学赠送的虞炳烈相关历史资料(部分)。
中法大学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篇章,也为后世的中法互通搭建了坚实的桥梁。现如今,两国间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恰似一股股涓涓细流,汇聚成中法友谊的江河。杜黎宏表示,希望藉此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中法校友了解华南教育历史中这段跨越两个世纪的中法文化教育交流史,沿中法大学校友踪迹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延续里昂中法大学与现代华南高等教育的情缘,让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成为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之地。
原标题:《文明互鉴源远流长,华南教育历史见证中法友好往来》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