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根基,重融合,为孩子搭建连结世界的桥梁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29
手机版

  原标题:稳根基,重融合,为孩子搭建连结世界的桥梁

  

  一进苏科外校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博慧之窗”。

  十个转动的白色方形,

  象征着通向未来的时光隧道,

  希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带给他们走向世界的渴望和勇气。

  在此使命与愿景之下,

  我们用 基础教育奠定基础、扎根土壤,

  用 融合教育打开思想、勾连世界,

  努力让博慧学子,

  成长为未来所需的多元人才。

  ?

  4月15-16日,2023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郑州举办,苏科外作为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 基础教育课程国际融合创新精品课例资源基地校受邀参会。

  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 国际特色学校与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 基础教育课程的国际融合与创新以及 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主题与苏科外长期以来的探索与发展不谋而合。

  

  而在北京, 2023年IB中国教育论坛也火热开展。 苏科外IB负责人、MYP项目主管Seema和金文琦老师受邀在活动中带来了主题为《Continuum the back of IB》和《How the ATLs inform our daily teaching》的演讲。

  

  

  【苏科外团队与IB教育先锋人物邬晓莉(左二)合影】

  在每人长达40分钟的演讲中,Seema分享了她作为学部主管的经验之谈以及如何在苏科外串联PYP、MYP 和DP项目。金文琦老师的演讲则立足于她自身在苏科外的学习和带班经验,分享探究单元中学习方法是如何有效实施并对苏科外融合二部四年级的孩子带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为以外语教育作为显著办学特色的学校,苏科外坚持华夏根基,培养国际视野,打破思维的局限,连接时空,融通中西。

  于我们而言, 外语特色是一座桥,而非目的地——学校将国际融合的维度融入课程、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带动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扎根课堂,激发教学生命力

  苏科外的外语课堂与活动,学术扎实、形式多样、气质灵动、思维开放。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纯正语言,提升交际能力与全人素养。

  

  在小学低段,我们 通过听说领先带动读写,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研讨方向,在实际的情境构建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与阅读兴趣;小学高段则是 重阅读、拓思维,通过整本书阅读,课内外融合拓宽语言学习途径,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小班化和个性化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浸润;教师的创新设计、个性作业兼顾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学业能力。如小学高段小组探究式的文学圈阅读探究,群文阅读探索;小学低段读者剧场呈现,角色扮演等都从不同方面为学生表达提供契机。在作业方面,除了基础作业,预习作业的前置,课堂作业的趁热打铁,课后作业的多样延伸夯实学习内容。更有如挑战作业的设立,为优秀学生更好操练提供机会。

  还有“博慧好声音”、“博慧才艺秀”、“博慧电影节”等已经形成了特色和体系,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很生长创造平台,为实践探索提供契机。

  

  在初中实验部, 国标课程与校本课程并驾齐驱。校本课堂精选英语原汁原味的美文、报刊时事和分级名著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年一度的“典范之夜”经典名著戏剧节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学生们根据名著改写剧本,自导自演,把名著搬上舞台,将戏剧融入教育,从语言能力到舞台实践,从知识迁移到领会创新,深化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通过英语演讲诠释中国故事,将英语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此外,“拼词大赛”,“英文书写大赛”、“英文诗歌朗诵”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以及语言特色社团,把语言的实践与运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高中英语课程强调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中部 “同步教,异步学”的授课模式。同步教——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好不同学生能从各自基础出发,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异步学——使优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异步学中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课堂里,老师会设计辩论话题,学生进行英语辩论,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发展思辨力,提高综合能力。

  放眼世界,挖掘学生创新力

  国际交流,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在苏科外, “博慧使者”人文交流项目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涵盖多语种社团、多语种竞赛、模拟联合国、国际友好学校主题交流等多项内容,目前正常态化开展。

  

  除英语以外, 多语种教学包括德、西、法、日、俄五种语言,共签约莫斯科国立第556中学、西班牙巴塞罗那Agora圣库加特国际学校、法国格勒诺布尔国际学校等12所友好学校。初中部多语种学生与友好学校进行跨文化交流并保持邮件往来,跨国界举行合唱活动;教师也每周与友好学校极开展线上交流活动。

  

  学校还会搭建国际精英青年领袖峰会(IYLS)、亚太青年领袖峰会(APYLC)等 国际交流平台,让博慧学子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们互学互鉴、碰撞思维、输出文化,向世界传达博慧青年的全球视野和领袖风范。

  

  苏科外“6C”育人理念中,创造力、合作力和交往力是未来人才的关键能力,博爱、自信、奉献是立德树人的品格和素养。学生们在课堂、活动、竞赛中积累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同时不断地认识自我、拓宽视野,逐步找到更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优质师资,提升成长内驱力

  苏科外外语老师均为专职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团队呈现老中青结构,由特级教师曹伦华校长领衔,一批一线骨干教师,市区级一等奖获得者深根教研,多篇论文发获奖或表于各类期刊。

  其中,小学部外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46%,英语专业100%通过英专八级;初中部外语教师研究生占比82%,50%以上教师拥有至少五年以上中学英语教学经验;高中部93%的英语教师拥有硕士文凭或海外教育留学背景,平均教龄十年,均持有过硬的英语专业能力资格证书,如TEM-8、TKT、IELTS及TOEFL高分等。

  

  在优质团队的带领下,学生们收获了累累硕果。 据统计,2023年截至目前,博慧学子获得外语语言类竞赛奖项约370人次,涵盖“美育中国说”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SPBCN国际英文拼词大会、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等 。

  同时,苏科外也收获了 “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正式会员”、 “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研究基地”、 “苏州市第二批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教师梯队的打造成长,需要长期打磨——教师共同品析经典的论著,追踪前沿思想;观赏专家的视频,在课例中点亮思维;研磨课堂的教学生成,在实战中磨砺自我;开系列主题讲座,辐射研究的心得;办多元的教育沙龙,分享研读的细腻体验;练学各项专业技能,每人成就一项职业优势。

  除了不断的自我探索与反思,我们也借鉴他山之石,把好的理念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用于教学。此次,2023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也给了参会代表不一样的思想启迪:

  副校长 顾娟:

  苏科外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国际融合创新精品课例资源基地校有幸参与此次活动,受益良多。在多位专家的报告中都提到了“推进教育数字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等关键词。我认为, 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育变革,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拥抱变革,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例如,应对ChatGPT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变革,我认为可以积极运用此类新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课程改革,注重实践和应用;增加教师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小学部校长助理 章耀文:

  在参与基础外语教育与改革研讨会的过程中,对国家层面的宏观“全球治理”和“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落实到我们实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加关注建立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当前的教育背景的改变,教育时空的改变,我们要拓宽学校的边界,在教育实践上尊重常识,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

  外语教育体系下,我们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中接轨国际,同时注重吸收中国育人传统理念,凸显新时代中国教育要求和特色。以智慧启迪未来,以匠心追求极致,积累沉淀、精耕细作,获得新的生命力。

  我们将不断优化育人为方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丰富特色课程体系为载体,丰富教育内涵与特色,凸显教育成效与个性,提升教育质量与品位,让每一个孩子遇见更多可能。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招生招聘信息

  编辑、撰稿、排版:陈楚珺

  资料收集:各学部

  发现 “在看”和 “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责任编辑:

上一篇:首都体育学院连续2年排名第3,招生数量稳定、个别项目报考门槛降低
下一篇:本科211与研究生211的差别何在,经验者揭示异同,揭秘考研真相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