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6质量守恒定律1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5-31
手机版

  命题趋势

  本考点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考查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质量守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考向

  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易错警示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2)质量守恒的原因

  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2)推断化学方程式中的未知化学式及化学式前系数(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3)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密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相关数据问题(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易错警示

  ①“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参加反应”是基础。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质量总和”是核心。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④“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知识拓展

  1、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对象是化学变化,对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分子总数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参加反应的”和“反应生成的”,对于未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关注。

  3、如有气态物质参加在敞口装置中进行,则空气中没有参加反应的气体进入装置中,影响测量的结果。反应中若生成气体在敞口装置中进行,则气体会逸出装置,影响测量的结果。两种情况均无法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不代表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方法技巧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

  (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

  (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

  (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

  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

  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跟踪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2.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

  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

  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    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D.50克水与50克酒精混合质量为100克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5.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6.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D.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是因为生成物都没有逸散

  真题再现

  1.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g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2.下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1:1

  3.2021年2月13日,重庆合川区一名小女孩在玩耍时,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被炸开,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B.生成物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4.铜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生成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下列物质与铜制品生锈无关的是()

  A.N2 B.O2 C.H2O D.CO2

  5.工业上用CH4和CO2制取合成气会产生积碳,如图是抗积碳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i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合成气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价值大

  6.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7.某反应的观过程如图所示,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D.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举报/反馈

上一篇:罗湖架起军地助困连心桥,办好军民帮扶暖心事
下一篇:高二日语国际班学生参加西北师大日语趣味大赛获佳绩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