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毕协作|人物风采系列报道之九」广州天河华康小学派驻毕节七星关第四实验学校帮扶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07
手机版

  开栏的话:穗毕同心,山海情深。位于珠江入海口、岭南天地间的广东广州,与居于珠江发轫地、乌蒙山腹中的贵州毕节,因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而牵手,由此,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便紧密连接在了一起。穗毕两地自开展协作以来,广州源源不断向毕节注入帮扶力量,在乌蒙大地上谱写着一个个生动的帮扶故事。

  从4月10日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从广州帮扶干部、广州帮扶专技人才、广州帮扶企业的故事开始讲述,全方位展示穗毕东西部协作的风采。

  谭健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华康小学,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级长和语文教师。2022年8月,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将她选派到毕节市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参加教育帮扶工作,到校后,她挂职副校长,承担起一年级新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学科建设、班级管理、教研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帮扶教师一起,倾心带教、携手奋进,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用心用情投入工作

  到校第一天,谭健就应学校要求,在一年级新校区对新教师们作了《好习惯 早养成》的培训讲座,分享天河区华康小学一年级常规管理经验,给新教师们传经送宝。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谭健了解到学校一年级新校区存在班级多、新教师多等情况,为此,她组织帮扶教师共同商定帮扶策略: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运用浸入式管理工作模式,通过行政包楼层、进班级、看常规、听评课、值周等方式提升新校区的教学质量,并制定了一年级风采展示等活动方案。经过培训,新教师掌握了课堂常规管理的方法,清晰了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流程。

  谭健开展培训讲座

  为了提升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谭健重视分享引进广州天河教育理念和个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她不断地走进课堂,大量听课评课,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新教师顺利完成校内达标课,指导一至六年级语文骨干教师校内优质课评比,指导骨干教师参加七星关区第七教育集团优质课赛课,指导的课例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校领导称赞谭健的课堂是三新课堂:渗透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发展;让教学回归了课堂、回归主体、回归本真。她采用的导读课课型在学校迅速得到推广,老师们纷纷借鉴,积极开展新课程的践行活动。

  谭健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去年9月,毕节市七星关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停课不停学”,线下教学立刻转为线上教学。了解到教师们缺乏线上教学经验,在各学科、各年级线上教学会议中,谭健作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策略》微讲座,线上答疑解惑,指导教师制定线上教学计划表,掌握学生健康情况和学习进度。

  关心关爱困难学生

  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的班级中,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农村低保户、残疾学生、特困救助四类学生,谭健会格外关注。

  二年级的晓琴(化名)聪明懂事,成绩优异,但父母患有残疾,照顾抚养晓琴三兄妹的重担大部分落到爷爷奶奶肩上,家庭经济收入靠一家五口的低保收入和爷爷的一份退休金维持生活。谭健积极为晓琴申请减免了个人费用等照顾措施,争取到爱心资助。

  远志(化名)是一名一年级的残疾儿童,患上发育迟缓症状,智力和学习能力远远落后于同龄儿童;他的母亲讲起这些年坎坷的求医康复训练之路,忍不住哽咽不已。慰问走访中,谭健与家长沟通,与孩子谈心,陪孩子阅读、绘画,想方设法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工作的每一天,在谭健心中都是充实而有意义的。平凡的教育岗位,她用心付出,尽心尽力地把广州市天河区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播撒到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让天河教育的温暖、广州教师的温情,成为滋润学校师生们的甘美泉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整理

  编辑 闵建华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凯

  举报/反馈

上一篇:杨陵区高级中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下一篇:在千湖之省 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