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课上,如何做到有效提问?4步提高授课能力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07
手机版

  

  

  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手段。在绘本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绘本教学的催化剂。

  

  但对于绘本阅读中应该如何有效提问,很多老师依然会有困惑:

  比如有的老师通过频繁地抛出问题,甚至绘本的每一页都要提出问题,数量非常频繁;

  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总是希望可以听到孩子回答出“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不能出现任何偏差;

  有的老师在孩子回答问题以后,要么刨根究底,一定要学生说出个所以然,要么浅尝辄止,回答完就结束,导致在教学中时常感到吸引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有老师经常会觉得问题设置的太过开放,孩子的回答天马行空,在面对孩子的回答时,总有接不上话的感觉。

  通过上述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绘本老师在关于绘本阅读时如何有效提问中,很容易出现繁琐、预设色彩过重、缺少层次、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难以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激发思维的活跃性,而有效的提问和回应,可以帮助孩子通过丰富的阅读情境中感受故事的情节,在已有的理解水平上进行深度的思考。

  在绘本的教学中,怎样的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样一个前提,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时,并不是在单纯的读绘本。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以及孩子的年龄发展水平,来引导进行学习,最终培养他们深读阅读的能力。

  其次我们在绘本课上引导孩子进行深读阅读时,要避免提问过于频繁,这样不仅不会调动起孩子的专注度,还会打乱孩子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导致最后难以流畅的思考。

  最后,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孩子预留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和问题之间的间隔也不要过短,这样很容易削弱孩子的思维连贯性。

  基于上面这三个注意事项,我们在进行提问时,具体可以参考这几个维度:

  一、抓住关键细节提问

  1.和绘本主题相关的关键信息

  绘本是图X文的关系,两者相互补充,共同表达特定的情感,图画中也隐藏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在绘本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画中的细节,抓住封面、封底、环衬页等图片里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提问,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进行合理的推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故事,读懂故事。

  比如《今天的运气怎么这么好》这本绘本,老师们拿到绘本可能会让孩子们观察封面上躺着的小猪和远处森林里探头探脑的狼,猜猜看它们可能在干什么?当孩子们在回答时,可以适时让孩子们关注封面上出现的作者——宫西达也,想想之前读过的这个作者的绘本,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猜猜这个故事的主题又会是怎样的呢?这对于理解该绘本,甚至这个作者的作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和故事情节有密切联系的细节

  老师们在上绘本课之前,首先要对绘本有着充分的了解,对绘本中的关键信息、与情节密切相关的细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孩子们忽视了这些重要细节时,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孩子们关注和思考。

  比如在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鼠小弟红色的小背心是全文的关键线索,小背心穿在不同的动物身上,由最初的大小合适到最后的越来越大,当老师牢牢抓住这一线索,并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提问时,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能跟着你的节奏来回答问题了。

  

  3.与主题相关的、暗含隐喻意义的细节

  在绘本中,图画具有很强的叙事功能,能生动地表达文字上没有的内容,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绘本创作者常常通过画面上的视觉元素,比如远近镜头、构图、色彩、人物造型等等来隐喻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传达故事的主题和深意。

  作为老师,可以抓住一些与故事情节发展有密切联系的隐喻细节进行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故事的主题和深意。

  比如在绘本《公园里的声音》里,四个人同时去公园,经历同一件事情,却产生了四种不同的声音,作者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来隐喻四位主人公内心不同的声音和人生态度。这些无一不在表达作者的想法。

  

  二、针对内容矛盾之处提问

  在2022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牢牢占据了课改的高光C位。它要求“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并给出了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

  

  在绘本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绘本内容中的一些矛盾之处,通过提问,启发孩子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让孩子们在“共同探究”的氛围中,提升表达力和思辨力。

  比如在《拼拼凑凑的变色龙》中,变色龙不满意自己,想要变成别的动物,为什么兜兜转转它又想变回原来的自己了?在绘本《狼大叔的红焖鸡》里,狼大叔做了好多美味的食物给母鸡吃,想要把母鸡养得更肥一些再吃掉它。可当狼大叔来到“小鸡之家”,发现了母鸡和一屋子的小鸡时,为什么却没有把它们都吃掉呢?

  

  

  这样的矛盾之处,其实很多绘本里都存在,通过提问,可以让孩子们对故事的主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理解,对比看故事前后态度的变化,思辨力就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对故事的发展进行猜想式提问

  让孩子们根据已读的内容对故事的发展做出预测,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还能够引导孩子关注细节,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往往涉及课程的核心主题,千万不要在与主题无关的地方肆意发散。

  比如在绘本《月亮冰激凌》中,当月亮融化了,天宫里的月兔无家可归时,楼长奶奶会怎么做呢?有什么办法能让月亮再出现吗?比如在《后来呢,后来怎么了?》中,爷爷设想的天堂真是太有意思了,你觉得天堂有什么好玩的?

  

  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和故事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又能引导孩子们关注绘本中的细节,帮助他们大胆想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增加创造性的提问

  这一类的提问其实是绘本故事中最常用到的,一般放在故事的最后,让孩子们自然的想象,续写新故事。但这一切的基础源于已经掌握绘本基本信息、理解故事内容、深度分析人物特征之后,能够将以获取的知识和材料联系起来,重新综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产生个性化的新作品。

  比如在《小老鼠和大老虎》中,小老鼠和大老虎依然是好朋友,但是经历过风雨以后,他们更懂得友谊的真谛,也知道友谊来的不易,因此会好好珍惜友谊的。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翻开下一页的画面,犀牛来了,接下来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这就要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编写他们之间的故事。

  

  再比如绘本《逃家小兔》中,可以让孩子们想象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把小兔抓回来呢?通过这种提问,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当然,想要让提问变得有效,老师的提问不能过于单一,还要根据绘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问,懂得运用反问、假设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等不同的提问类型,要从故事的整体出发,科学地设置系统化、有层次的问题。通过提问更好的达成绘本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提问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但背后却包含了很多的技巧,如果你还想学习怎样上一堂高质量的绘本课,提升个人的绘本素养,授课能力和研发能力那就赶紧报名爱丽丝大会员教师版吧:

  

  爱丽丝大会员 教师版

  

  

  

  

  

  我是教师,我要订购

  很感兴趣,我要咨询

  瑞奇老师

  微信添加:130 4662 1003

上一篇:沧州: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力量
下一篇: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