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的学习现状:课间十分钟变两分钟,基本“住在教室里”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11
手机版

  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十分钟。

  但是现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课间十分钟已经变成了课间两分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还要归结于很多老师的一个“习惯”——拖堂。

  课间休息本来十分钟,但是很多老师都习惯性地将上课时间延长八分钟到课间休息,导致学生们的课间休息时间只剩下了两分钟。

  

  学生原本需要用十分钟完成的事情,需要压缩到两分钟之内。

  更有许多学生,气喘吁吁地从厕所里跑出来发现已经上课了。

  于是,匆匆忙忙地回到座位,赶紧开始下一节课,这样的课堂效率自然不必多说。

  除了课间两分钟之外,更让学生们痛苦不已的是“连堂”。

  

  有些学校故意将两节相同的课安排在一起,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直接将两节课连在一起上,学生根本没有课间休息时间可言。

  老师拖堂上瘾的背后,其实另有原因

  一次两次的拖堂无伤大雅,学生也能理解,但老师经常性拖堂,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为什么部分老师拖堂上瘾呢?其实另有原因。

  备课不充分,影响教学进度每一位老师上课前都需要备课、写教案,对自己上课流程有基本的概念,上课时一般都会按照教案的流程走,也有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是先上课后补教案。

  其实只要能合理掌握教学进度,后补教案也没有什么,但有部分老师备课不充分,实际讲课时状况百出,影响教学进度正常进行,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只能拖堂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

  

  与教学无关内容占比重还有一种拖堂情况也是老师的责任比较大,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喜欢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其实每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或引出自己的教学主题,都需要其他内容铺垫。

  合理的铺垫和引用是可以的,可总有老师不能很好地平衡教学内容和无关内容,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老师都用来“侃侃而谈”忽略了教学任务,就容易出现“课上时间不够、课后时间来凑”的现象。

  

  课堂纪律不好,管理纪律花费时间老师拖堂成瘾的背后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课堂纪律太差,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强调纪律,留给教学讲课的时间非常少。

  明知道拖堂学生很痛苦,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也很无奈,不管理纪律就没办法好好讲课,强调纪律就会“牺牲”教学时间,老师也是进退两难。

  

  压缩学生休息时间,就能有效提高成绩吗?坏处可能更多

  其实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应该都不喜欢“拖堂”,看似拖堂能把课上没讲完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提高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

  坏处一:学生无法集中精神,让拖堂成了“无效学习”

  下课铃一响,学生的心思已经随着铃声跑了出去,就算拖堂把学生留在了座位上,但是学生的心思已经无法集中在老师讲的内容上了,不管老师讲的多么热血澎湃,学生的学习都是“无效”的。

  

  坏处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课时设置并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每节课时长在40或45分钟,但实际上学生真正能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在这30分钟内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

  学生能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听完一堂课,已经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兴趣,到每节课最后学生基本上处于游离的状态。

  拖堂只会让学生变得更麻木,虽然也坐在座位上听完了课,但长时间的学习已经让学生感到疲惫,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坏处三: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心情

  原本应该是自由活动或休息的时间,但是被老师强行占用讲课,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就很不满,而且课间本来就是让学生休息、调整状态的,不少学生更是会利用课间时间小憩一会。

  老师占用课间时间让学生没有喘息和休息的时间,影响学生下节课甚至一整天的学习、精神状态,坏处反而更多。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课间还给学生

  无论是哪种理由,老师都不应该拖堂,课间本来就是给学生休息调节用的,如果全被老师占用,学生得不到适当的休息,不能更好地学习,反而不利于成绩提高。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备课、合理利用上课时间、科学把握教学进度,把课间还给学生。

  

  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青年人的强大;而青年人要强大,就必须学好数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杨振宁不仅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个厉害的数学家。他的杨-巴斯克方程,对现在科研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有人问杨振宁:“中国如何才能再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杨老回答:“快了,就快了!”

  

  为何这么说,因为自西方科学传到中国以来,中国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当年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大科学家,可都是咱们中国自己培养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需过分崇拜外国的教育,我们中国就很行。

  对此,杨振宁曾经提过一个有名的教育家——刘薰宇。

  1983年,杨振宁向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时曾说:

  “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

  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能得到世界最顶级科学家的首肯,刘薰宇到底厉害在哪儿?实际就在他所撰写的三本数学启蒙书籍——《刘薰宇数学三书》。

  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我就很惊讶。你还能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刘薰宇并不出名,因为他的努力主要是在教授数学和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数学家谷超豪曾经也深受这本书的影响,从而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刘薰宇老师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用通俗易懂的数学故事书,让孩子在看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数学所吸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本知识点丰富全面、故事导入性极强的“幽默文学性”数学书

  书中并不刻意去介绍数学的公式及理论,而是循序渐进,采用文学性的方式,晓之以理并动之以情,将算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术学科展示在孩子们面前。

  

  采用也是保护眼睛的双色印刷、不仅印刷更精美,图文并茂,在内文排版上也极具审美,合理的字间距在保护孩子视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孩子的阅读体验、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每册书中都搭配了函数图像、表格、抛物线等图像;让孩子阅读同时,提高艺术素养,奠定良好的审美意趣。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

  书里写道,孩子学习数学 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也实在是对数学太过“大材小用”,着实可惜,用 图解法直接来解决算术问题,这不但便于观察和思索,而且还可使算术更贴近实际~

  

  对于加减乘除,书里展示的也是图解法,比如加减法: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

  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

  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不管是为高考物理打基础,还是学习数学没有兴趣,这一本秘籍就能搞定了!

  激发孩子思考方法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本书,您的孩子便可亲身体验杨振宁先生所经历的数学教育。

  有了这本书,说不准您的孩子就是下一个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

  让孩子在开心有趣的学数学,一顿饭钱,就能帮孩子带来学习数学的乐趣,非常值得!

  原价199元,现在店铺特惠3册只要99元,平均一册仅需33元!!!

  点击下方链接即享特惠 ↓ ↓ ↓

  道AA 全3册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刘薰宇马先生谈数学精选¥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举报/反馈

上一篇:法制教案小学三年级(必备6篇)
下一篇:海南人才落户大专本科学历申请办理政策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