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的历史之最:上衣抄下四万多字,字如蚂蚁,还没被发现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近日,上海嘉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朝科举考试的作弊衣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对此纷纷表示惊叹。这是一件清朝考生作弊时使用的麻布坎肩夹带衣,以老鼠须为笔,上面密密麻麻预先书写了4万余字,一共誊写了62篇八股文,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据悉,这件作弊上衣共分两层,里面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而外面一件则密布着漆黑的字迹。上面抄写的4万多字,每个字的字体又小又细,可能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说实话,要完成这样一件作弊上衣,完成大量抄写,其耐心与书写技法都非同一般,且耗时颇久。据考证,这件作弊上衣的主人为了制作该“小抄”,前后耗时数年。令人惊异的是,他最终凭借此件别具一格的“作弊神器”侥幸通过了考试。

  

  彼时,考场单人单间、一考便是多日,考试期间,考生吃喝拉撒均不能离开,因此这样一件作弊衣可谓是隐蔽而实用。

  

  不过,这位考生究竟是谁,目前无从考证,只是将这件“弥足珍贵”的作弊衣留了下来。

  

  古代科举考试,作弊的方式多种多样。用随身携带物品,诸如馒头、蜡烛、鞋垫、帽子、靴子、考篮等夹带小抄的传统方式早已见怪不怪,贿赂考官、请枪手冒名顶替等案件也屡见不鲜。

  除却上述方法外,还有使用化学方法,例如用盐水、银盐、墨鱼墨等隐形墨水提前在衣服或纸张上写字,或用蜡烛或汗水显影的方式。

  针对作弊,朝廷每年都会出台许多严格的措施。

  例如,通过洗澡和换衣服的方式,让考生在进入考场前洗去身上的隐形墨水或换掉藏有小抄的衣服;

  采取糊名和誊录的方式,隐藏考生个人信息,避免考官暗箱操作。

  此外,针对科考舞弊现象,历朝历代的惩罚都十分严厉,作弊考生和被贿赂的考官一经发现,禁考、革职查办都是轻的,情节严重的,还将被判刑,甚至流放或处死。

  针对考试的历史,笔者便在《昆羽继圣》四部曲之“缘起金乌”中刻画了这一幕,其中就包括了老鼠须小抄:

  再次,又一人被检出有问题,原来,此人在衣带上作了文章。他的锦带被要求当即解开,翻开内里,竟是双层,里面那层是一特制的黄绢,宽约寸许,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抄录内容极其丰富,竟然是一本《五经全注》,绢布上的字形如跳蚤,小小的一粒米便能盖住八个字。

  护卫震惊不已,大呼道:“字如蚂蚁,作弊奇才啊!”

  言毕,他连忙将锦带内里的黄绢一把扯下,双手呈递给郤(xì)无缺。郤(xì)无缺拿着黄绢端详半天,又朝天透着光看了看,不由摇头叹道:“青龙派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道士想硬闯考场,强行渡江,结果掉江里去了,呵呵。你呢,你倒好,身为堂堂鬼藤宗的内门弟子,一出手还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不愧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作弊年年出新招啊,鬼才,鬼才!绢布如此之小,字体如此之小,你怎么就能写得上去呢?得用什么笔才能写出如此之小的字?本司监不佩服都不行啊!”

  鬼藤宗的那名内门弟子迟疑着,思量着,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一旁的护卫上前一步,横眉怒喝道:“司监问话,还不快从实招来!”

  鬼藤宗弟子被这么一吓,战战栗栗,结结巴巴地说道:“用、用老鼠须抄、抄的……不,不过,得精选韧性极佳的老鼠须方、方能胜任……”

  前后左右众人一听,不由连连惊叹,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一名护卫惊呼道:“啊?老鼠须?!”

  前方排队的人群中一个声音说道:“我还以为鸡距笔呢!”

  另一人闻言,开始娓娓而谈:“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鸡距笔形制似鸡爪后面突出的‘距’,弹性好,笔锋锋利,便于书写小楷、经文,笔管与笔帽选用湘妃竹,笔头呈笋尖式,用鹿毫为柱心,麻纸裹柱根,兔毫为外披,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缠纸的,即中间是笔芯,然后用纸裹住笔芯,在外面继续披毛;另一种是不缠纸的,又名蒜头笔,比一般毛笔要胖,腰力强,笔毛密集。一粒米能盖八字,纵使鸡距笔也写不出这样的字来,看来用的还真是老鼠须啊。”

  “那本朝的三副笔呢?”又一人问道。

  一身着白衣的猛煞宗弟子似颇有学问,答道:“三副笔不就是诸葛笔么?宣州诸葛氏笔,自魏晋始,擅名天下久矣,毫健心圆,定然也是写不出如此‘蚁字’的。诸葛高之散卓笔,笔毫长寸半,有三分之二纳入管中,出锋部分只有半寸,类唐时有心短锋笔,也断然不可能写出这样的‘蚁字’。”

  又一玄月世家弟子,身着靛蓝色劲衣,背后图案为玄月化蛇,领口袖口绣银丝云纹,忽然放声大笑道:“今日可算是长见识了!估计用不了几日,你们鬼藤宗就闻名天下了,哈哈哈哈!”

  又一人附和道:“自此以后,鬼藤宗以作弊行走天下!”

  一句话引得众人哄笑起来。

  鬼藤宗的那名内门弟子作弊手段被识别,本就觉得颜面无存,又被众人如此嘲笑,顿时无地自容,连忙上前对花神宫护卫说道:“我跟你们走!快带我走!”

  《昆羽继圣》四部曲之二“奇境历劫”中,也有鼠须笔:

  官家笑了笑,感慨地说道:“还是你贴心啊。不过,也无妨,这点儿力气朕还是有的。不信,你试试?”官家捏着李师师的头颈,忽然手上的力道大了许多,疼得李师师叫了起来。

  “官家,您的力气真的是好大啊!”李师师疼过后,叹了一声。

  “那你觉得爽不爽,舒不舒服?”

  “嗯,官家掌握分寸,拿捏适当,奴家已经十分享受了。”

  候立在门外的几名内侍宫人听见屋内传来的动静,纷纷低头,窃笑不已。符公公与石殿帅对视了一眼,却神色肃然,不苟言笑。石殿帅依旧警惕地环视四周,而符公公则狠狠瞪了偷笑的宫人一眼。

  床下,周廷婴见周邦彦面色异样,有些凄楚,不禁微微一怔,暗暗思忖道:“我讲的故事不好笑吗?这样你都不笑?额?”

  他迟疑了一下,明白了些什么,这才如梦初醒,悄声问道:“原来,你是动了真情啊。你们俩不会是真的吧?”

  “什么真的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周邦彦面色铁青,心如刀绞,沉默了一下,忽然问道,“你……有笔吗?”

  “你要挥笔疾书,纾解胸臆?”

  “别废话,有没有笔?”

  “唉,想开点,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周廷婴劝解道,“生活其实就如同呼吸。呼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出一口气。那么吸呢?是为了争一口气。所以,生活啊,不过就是为了出一口气、再争一口气。痛苦的日子会结束的,只要你咽了这口气。”

  “你哪儿来那么多废话,怎么婆婆妈妈的?”

  “人到中年,一油腻,人生如戏,便是一部西游记。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比悟空大,身材比八戒好,头发比沙和尚少,至于说话嘛,自然也就像唐僧一样啰里啰嗦、磨磨唧唧了,嘿嘿。但这还不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光阴如梭,你很快也成了他大爷,离西天越来越近了。”

  “住口!别说了!”

  周廷婴这次真的闭上了嘴巴,一言不发。

  周邦彦一见他沉默不语,又急了,说道:“哎呀,我是让你别扯其他的,没让你不回答我的问题。你究竟有没有笔?”

  “有。”周廷婴点了点头,说道,“算你运气好,问对人了。笔嘛,我多的是。什么样的都有,宣城的诸葛笔,就是缠纸、鸡距、三副笔那种,紧心缚长毫,三幅颇精密,硬软适入手,百管不差一。

  也有制笔海内第一高手诸葛高造的鼠须笔,用的是狼毫,不是真的老鼠须,此笔绝佳,千金求买市中无。

  还有吴无至做的无心散卓笔,大字小字都好写。要哪种?”

  “唐以后,缠纸法工序在制笔技术中显得有些多余,已逐渐消失,缠纸笔失去主导地位后一直在走下坡路,诸葛家也已经开始没落了。时下流行的是无心散卓笔,就用无心散卓笔吧。”

  “不好意思,没带。”

  周邦彦瞪大了眼睛问道:“你不是说你有笔吗?”

  “我是有笔,但是无心散卓笔在家里啊。”周廷婴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以为你只是借个笔,可你又没说现在就写。”

  “你……”周邦彦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点了点头,说道,“好,好,我现在就要写。”稍顿,又反问道,“我不现在写,什么时候写?”

  周廷婴想了想,话锋一转,说道:“这样啊,那诸葛笔我带在身边了。”

  “快点拿来。”

  “你就这态度跟人借东西?有这么说话的吗?”

  “好吧,快点借我用用,用了就还你。”

  “连句道谢的话都没有?”

  “谢谢!”

  “嗯,这还差不多。”周廷婴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从身上摸啊摸,掏啊掏,变戏法似的取出一支诸葛笔来,递与周邦彦。周邦彦伸手取拿那支诸葛笔,却发现被周廷婴攥得死死的,他还不肯松手。

  周邦彦顿感困惑,抬眼诧异地望向周廷婴。这时,周廷婴郑重地说道:“我有笔,但没有纸,也没有墨,你怎么写?”

  周邦彦固执地说道:“你松手!山人自有妙计。”

  于是,周廷婴松开手,让周邦彦拿走了诸葛笔,好奇地注视着他,看他有什么法子。孰料,周邦彦从身上取出一方素绢帕子,把手指头放入口中,皱了皱眉头,一用力,咬破了指尖。

  周廷婴吃了一惊,问道:“你要写血书?”

  周邦彦默默地点了点头。

  “既然是写血书,那你要笔来作甚?”周廷婴大惑不解,“直接用指头写不就完了?”

  周邦彦蓦地愣住了。

  他犹豫了一下,憋出一句话:“要你管!我喜欢用笔不行吗!”

  “行,行!”周廷婴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蘸好你的血,请自便。”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大学排行:东大居次、南航进步明显
下一篇:回顾2016年南宁女子骑电动车被踹案:踹人男子获刑10年,赔偿13万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