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发现距今2000多年的粽子
记者21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葬内发现了大量圆形植物包裹。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些槲叶粮食包裹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粽子。
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发掘现场负责人武志江介绍,八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葬,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发现了大量用叶子包着的圆形包裹。
图为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发现的圆形植物包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完整的圆形包裹有40个,还有很多破损散落在椁室底部,这些包裹都由宽大的植物叶子层层包着,由麻绳或者茎秆捆扎,呈现厚圆饼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与寄生物考古实验室主任蓝万里说,通过测量,包裹的直径约10至15厘米,厚3至5厘米。
据介绍,随着包裹一同出土的还有少量树枝,考古人员推测这些植物包裹几个为一组,串在或系在树枝上。
“由于八号墓所处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墓室整体被地下水浸泡,形成了特殊的埋藏环境,这为墓葬中文物的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圆形包裹千年未腐。”武志江说。
考古人员通过体视显微镜分析发现,40个完整包裹内有39个里面装的是没有脱壳、没有煮过的稻谷,另外1个装的是黍。
图为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发现的圆形植物包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为了判断包裹这些稻谷和黍的植物叶子,我们找来同种类现生叶子进行比对,通过拼合各个部分的残片,根据叶形、叶缘、尺寸、叶脉形态等特征,最后判断圆形包裹外的植物叶子是槲叶。”蓝万里说,槲叶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现在豫西一带依旧流传着食用槲叶粽子的习俗,也叫槲包。
“楚国槲叶包,如今端午粽。先民们的饮食痕迹,以文物为载体,跨越千年,见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蓝万里说。
记者:桂娟、史林静
上一篇:想知道你的养老金和职业年金能涨多少?看看2023年补发标及条件!
下一篇:美国援乌克兰武器陷“黑洞”,“会计错误”导致估值高了62亿美元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