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再次拜读路遥和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这向来是一部评论十分两极分化的作品。

  大抵是因为它其中记述的内容,无法被我们之后的一辈人所理解。因为它描述的真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世界,透过平凡的兄弟两人的视角,看着七八十年代时代背景下再平凡不过的充斥着悲欢离合和琐碎纠葛的生活,脱胎于真实生活的文字让我们感同身受,而书中的描述也由此鲜活。例如过年时,村民们个个头顶红绸手拿锣鼓,争抢比拼扭秧歌的红火场面,都在我们陈旧的记忆之中有迹可循。

  

  我们对此感同身受,可而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教育理念和生活水平的再度割裂,则造就了下一辈他们无法理解吃窝头、蘸菜汤、睡窑洞、扛煤球这般生活的艰辛,或许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再对书中的艰苦生活感同身受,或许也便说明我们的国度真正的富强了起来吧。

  

  作为一名老师,我更能清晰感受到两代人间的诉求上的差异可许多事物仍不是我们应当抛却的。平凡,毋宁说书中所描绘的平凡,自身是带有某种缺憾的不完美,兼具着坚持与抗争的主题,以及在最严苛的苦难前也不放弃希望的平凡者的坚持,这也正是一直被我们所讴歌和称颂的东西,顾城在自己的诗中写下“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的句子,所要表达的也莫过于此了。

  

  或许是教师职业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我时常会想,这种坚持是否是当下这一代年轻学生们,最缺乏的东西。他们未尝经历过赤贫的年代,他们生活在富足或最起码温饱的生活环境下,但他们其实并不缺少坚持与抗争的精神,因为他们的未来同样面临着严酷的高考竞争机制。但正如过往赤贫年代之于我们是平凡的年代一样,如今这一时代又何尝不是之于他们的平凡?

  (段万里)

  举报/反馈

上一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下一篇:上海插班生考试、复旦大学插班生考试难度到底有多大?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