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班主任心里话:从教28年,我发现“学霸”往往是这三类学生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25
手机版

  成绩虽然不是一切,却能阻挡你得到很多东西。

  孙红雷的微博评论区里,有一个回复很扎心:

  “作为一个初中毕业却有电脑天赋的人,想进华为、腾讯,可能么?”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孩子,我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劝导你用功读书?

  不是想要利用成绩去绑架你,而是为了你今后的生活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十几岁时所经历的困难和练就的毅力,才有可能使你拥有今后的成就。

  

  朗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练琴的艰辛。2岁开始学琴,每天练习至少8个小时。

  可对此,郎朗却很淡定:“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是天赋并不意味着你会通过更少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最怕你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可能要用后半生的岁月来弥补。

  

  

  虽然同在一间教室,但其实学霸与学渣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存在于学校,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这种差距只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大。

  聪明、爱学习、学习知识快……这都是一些学霸的基本素养,那么除了这些共同特征之外,在学校里,学霸有哪些相同的行为呢?我们听听班主任的心里话。

  

  虽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但按照成绩来看,学生还是有优劣之分的。在外人眼中,学霸各有不同,但在老师的眼中,无论什么样的学霸,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教28年,带过很多届班级,也见过跟多学生,根据经验总结她发现,学霸大多是以下三类学生。

  

  课后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学生:很多学生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在课堂上甚至会避开老师的视线,不和老师对视,防止老师注意到自己。

  然而,学霸们是不怕被班主任提问的,他们还会在课上积极发言,紧跟老师的思路,甚至还愿意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跟老师一起讨论。

  

  除了在课堂上会积极发言,课后还会多多思考。在下课后,会趁着老师还没走,主动跑到讲台前面,向老师请教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和老师探讨课堂上的知识点。

  除了掌握老师已经讲过的问题之外,还会去进行很多课堂之外的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这样,他们不仅仅会很多课内知识,还会将自己的知识面扩大,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好了,成为学霸也不意外。

  

  能跟上老师思路并且会做笔记的学生: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低头猛抄笔记,完全不管老师在讲什么内容,看似很认真学习,但实际这样的学生在抄笔记之后,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抄写的是什么。

  只顾着做笔记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后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复习,课上的知识点也完全没能掌握,只是一味地把笔记抄得很漂亮。

  然而,学霸往往会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跟紧老师的思路,然后对自己不会的地方多加以思考,简单地进行记录,在课后,再去完善自己的笔记。

  

  用自己的思维和思路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不能一味将老师上课的板书机械地抄到自己的本子上,而是自己多加思考,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学习知识,更容易实现提高。

  随身携带纸和笔记录的学生:班级里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有的时候喜欢独自一人,常常是若有所思的样子,想到什么还会主动记录下来。

  虽然他们看起来有些奇怪,但这样的人往往是爱思考的学霸,他们在碰到不会的问题时,通常会自己先进行思考;

  

  如果自己并没有思考出答案或拿不准,他们就会将自己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到合适的时间去问老师。

  这类更容易成为学霸,因为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积极,知识库也能及时更新,这种好习惯也有利于帮助学习和解决问题。

  

  不同的学生先天就会有智商上的差距,这一差距也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从出生开始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所以这时的孩子起点都是一样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学霸,也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学渣。

  之所以后天会有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被分为学霸和学渣,主要的差距来源于孩子后期的学习。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他们一致向中小学生诚意推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

  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1983年和香港中学生的谈话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谷超豪: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

  它介绍的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著名作家、画家 丰子恺:

  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到底是损失!

  最近给我稍稍补偿这损失的,便是这册书里的几篇文章。

  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

  他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

  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

  ——丰子恺1933年为《数学趣味》作序

  

  中国数学科普著作的开创者

  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的数学科普经典

  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

  曾任多所大学和中学数学教师或校长

  也担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审定过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

  出版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和科普读物

  发表了大量数学教育方面的论文

  他的论著对杨振宁、谷超豪、丰子恺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先生谈算学

  本书讲述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问题

  并且收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

  收录学习算学的态度 思索问题的途径 探究题目间的关系和变化

  便于观察和思索 使算术更贴近实际

  《马先生谈算学》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

  本书以第三人称——“马先生”的口吻进行写著,主要围绕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收集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数学严谨的态度。

  

  数学趣味

  著名画家丰子恺作序

  在嬉皮笑脸中来谈点严肃的数学法则

  说理浅明 深挖数学的内在趣味

  《数学趣味》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

  本书中所收录的都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随处拾来的数学文章。

  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难、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材和算法经过作者巧妙地书写,都变成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了。

  

  数学的园地

  一部数学基础概念的传播史

  一部数学江湖的演绎史

  一部高等数学入门手册

  《数学的园地》是著名数学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

  本书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

  抽象、枯燥的高等数学内容,经过作者巧妙的手法写出来,只要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就会很轻松、毫不费力读完并掌握。

  所以该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重要自学书籍。

  

  对于青少年打开数学这个江湖,这一套秘籍就够了!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让孩子在开心有趣的学数学,一顿饭钱,就能帮孩子带来学习数学的乐趣,非常值得!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道VV 全3册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给孩子的数学三书马先生谈数学小店月销量115¥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举报/反馈

上一篇: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启蒙了杨振宁的经典数学书,学生应该看的书
下一篇:办卡要充值,注销要扣费?记者揭秘“免费”安装ETC乱象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