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高热惊厥怎么办,有没有后遗症,如何预防?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由于高热惊厥的发生都是突然间的事,并且基本都在家里,第一时间的应对只能靠自己,因此一定要掌握高热惊厥的处理方法,记在脑子里哦~情况发生时是没时间翻手机找资料的。1. 记录起止时间,测量体温。因为如果去医院,医生首先会问你:抽搐了多久?温度多少? 所以,这个一定要做,持续时长和温度是医生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2. 拿手机摄像。同样很重要,算是取证。医生会询问你抽搐情况,你描述过重了会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描述过轻了医生会认为可能只是宝宝发抖。所以直接把视频给医生看就完事了,大家都不会困扰。3. 散热。脱掉尽量多的衣服,冬天剩一套内衣即可,其它季节脱光,让热量尽快散出去。但是4. 放置正确姿势。马上将宝宝放成侧卧姿势,移开周围坚硬的东西。如果宝宝吐了,轻轻地将头部偏向一边。发生惊厥的时候不要做这些事:1. 不要给宝宝吃药;2. 不要把他放凉水里或用海绵擦身这些方式降温;3. 不要刻意掐孩子的人中,没有证据证明这样有用,反而可能让孩子受伤;4. 不要怕咬舌头而那东西让孩子咬住或者塞住嘴,更容易造成窒息风险。待惊厥过后,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服用退烧药。保持观察和体温监测,如果达到需要送医院的情况,这时就可以准备去医院了。

  那天发生惊厥是深夜,所以我去医院的时候挂的是急诊。医生问了相关情况,开了验血单,初步判断无大碍。但他还是再三嘱咐我要在第二天去神经科检查一下,主要排查是否有癫痫或脑炎。

  女儿的情况 第二天,去了神经科,首先做了电脑图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基本排除了癫痫的可能。不过医生交待仍需要监测体温,如果超过37度持续24小时,则需要返院排除脑炎可能。 非常不幸的是,接下来妹妹确实还一直维持着37度以上的低热,只好再去医院。这回我当然很清楚地知道,来就是来排查脑炎的。在腰椎穿刺和核碰共振两个方案中果断选择后者,后者无痛苦,并且做腰椎穿刺的最好时机是在病发当天。 虽然过程曲折,但最后核碰共振的结果是好的,一切都放心了。妹妹的烧也完全退了。相关检查的作用和弊端:脑电图检查:安全无辐射,是对于癫痫的辅助诊断方法中最为方便有效的。脑电图的作用是,判断大脑是否有癫痫波,如果确定有癫痫波,就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否有颅内感染,如脑膜炎等;如果没有癫痫波,也不能完全说明没有问题,仍然需要监测体温,如果持续有烧在37.5度以上,也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感染炎症。腰椎穿刺:非常痛苦,除非非常有必要,一般情况都会选择替代性方案做脑膜炎排查。腰穿的主要作用是,收集脑脊液,然后化验脑脊液的生化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性脑膜炎等病变。核磁共振:安全无辐射,但做前需要给宝宝喝5ML镇定剂,相当于麻醉的效果,使宝宝进入深睡眠,因为做核磁共振时人不能动。核磁共振的应用非常多,在这个情况里做核磁共振的主要作用是,判断是否有脑炎、脑细胞发育不全等问题。

  Q、为何会出现高热惊厥?A、高热惊厥是因体内温度急剧增高,造成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出现突发的全身抽搐。通常发烧导致惊厥的原因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脑膜炎的症状或其他严重的问题。Q、如何判断是高热惊厥?有哪些症状?A、高热惊厥时孩子会失去意识,同时可能会翻白眼,流口水或呕吐,身体会抽搐、痉挛,四肢变得僵硬,皮肤会比通常更黯更黑。Q、高热惊厥对孩子有害吗?A、通常是无害的,但是他会让你感到非常恐慌。高热惊厥过后宝宝可以能会看起来有点困,也可能看起来状态很好。Q、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A、超过三分钟的惊厥,或者发生呼吸困难,需要送医院。如果是第一次发生高热惊厥,哪怕是几秒钟也应该去医院,医生可以检查是否有何严重的传染或其它问题导致了这次发热。Q、我家孩子可能发生高热惊厥吗?A、2%-4%的6个月至5岁儿童会在某种情况下有一次惊厥;发生过一次惊厥的孩子中,有1/3会有第二次,约有一半人会有第三次。高热惊厥与遗传有关,通常其父母在早年有过惊厥史,孩子发生惊厥的可能性更高。Q、如何预防我家宝宝发生高热惊厥?A、惊厥的发生往往非常突然,有时甚至发生了你才知道孩子生病了。如果已经发生过一次惊厥,在下一次发热时,务必密切监测体温、保持降温;如果是经常发生惊厥,医生会开一些药物以在发热时降低发病可能,但是药物会毕竟有副作用,而通常情况下惊厥本身无害,所以也没有必要采取吃药这种预防措施。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妈咪OK”(ID:mami-ok):港大教育学博士主创,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发育、早期发展等靠谱育儿知识。也可以加微信号:ok15932936,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四岁以下的小儿,因神经系统未发能完善,一旦发热超过40℃,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面部肌肉也会不时抽动。伴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

    当正常的大脑活动受到干扰时,会产生高烧惊厥。发生高烧惊厥时往往没有前兆。在高烧惊厥期间,孩子可能会有如下反应:身体变得僵硬或瘫软、处于无意识状态或无法认识周围环境、身体抽搐、呼吸困难。

  1.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切勿惊慌失措。应迅速将小儿抱到床上,使之平卧,解开衣扣、衣领、裤带,采用物理方法降温。

    2.用手指甲掐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患儿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保障通气。

  3.小儿惊厥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与引起肺炎。家庭处理的同时最好先就近求治,切忌长途奔跑去大医院,惊厥不能在短期内控制住,会引起小儿脑缺氧,造成脑水肿甚至脑损害,最终影响小儿智力,个别患儿甚至死亡。

    4.如在家中惊厥就已停止,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以上就是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希望家长们能正确急救,以免引发窒息或其他意外事故。

  我女儿在去年国庆节期间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至今我眼前都能浮现出我女儿抽筋的时候的样子,一想到这个情景我就会浑身冒冷汗。本来计划国庆节去云南玩几天的,为了避开1号高峰期,我们特地定的2号下午的票。1号那天中午吃过午饭,我正在客厅收拾出行的东西,女儿在自己房间玩,过了会,我喊她,她也没答应我。连喊好几声,就是没人应答。我赶紧跑过去看,女儿趴在地上,迷迷糊糊像要睡觉的样子,我以为她想午睡呢,就把她抱到床上,没想到,她哭哭啼啼的拉着我,非要让我抱着。我一摸她额头,怎么这么烫!我赶紧量了下体温,38.2度。我赶紧给女儿喂了4ml美林。

  为什么会突然发烧呢?难道是上周打疫苗的原因?我也没有想太多,差不多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女儿发烧还在持续,美林也没有起作用,因为距离前面吃药才两个多小时,我也不敢喂太多退烧药。于是我拿湿毛巾不停地擦女儿的脖子、脸颊、后背和手臂。女儿迷迷糊糊的,突然他女儿的手、脚、大腿在不自主地轻微抖动,刚开始我还认为是自己的错觉。后来我发现她这种抖动有点明显了,感觉像在抽筋!女儿两眼斜视,面色惨白,嘴唇黑紫,四肢不停的抽搐,我被吓得直冒冷汗。大概持续一分多钟的样子终于不抽了,但是浑身都是瘫软的,隔了好一会才恢复。

  恢复正常后,我和老公赶紧带女儿去医院,想彻底检查下。因为我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特别的担心。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检查和家族病史的询问。初步判断是小儿高热惊厥。我很担心惊厥会给女儿带来后遗症,我就很激动的问医生,到底该怎么办?医生建议我们住院观察两天,而且还没有退烧!另外,建议我们第二天让儿科医生做一个更详细的检查,包括脑部CT。

  于是,这个假期的出游泡汤了,1号晚上住院的时候,女儿哭闹,想着明天不能出去玩了,不停的哭闹。医生给女儿打了退烧针之后,女儿才好不容易睡着。第二天经过儿科医生的检查和判断,排除了脑炎,诊断出这是单纯性的高热惊厥!建议我们家里常备一些止惊的药物(例如浓缩水牛角片)。医生说,孩子首次发作2年内再次复发率高达40%,所以发热时需重视惊厥发作的预防,避免因惊厥引起的脑部损伤。有研究表明,一次惊厥发作对认知有影响,相当于脑震荡所致损害。那如何预防小儿惊厥发作呢?第一,避免孩子出现发热症状,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症状时,可服用安全性高且无副作用的中成药(如浓缩水牛片)预防高热发生。如发热已超过38.5度,可联合浓缩水牛角片和美林等镇痛解热药物进行降温,防止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现象。《纲目》、《陆川本草》中记录水牛角有良好的定惊清热的功效。第二,是要注意增加孩子的免疫力,避免孩子出现颅内感染,而导致惊厥发作。平时需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可以给予孩子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平时需要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三,在病毒高发的季节,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孩子出现惊厥发作时,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由于宝宝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不是很稳定,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发烧的症状。又因为宝宝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在发烧的时候,容易出现过度兴奋而引起“抽搐”的症状。高热惊厥大多都见于0.6岁到4岁之内的宝宝,4到6岁之间的宝宝也可能发病,但发病率明显降低。

  手脚僵硬抽动或全身出现肌肉抽搐现象,还可能出现两眼斜视、翻白眼,并紧咬牙关等表现。发生抽搐症状时一般都会伴有意识丧失,抽搐结束以后,宝宝的意识很快恢复正常。

  高热惊厥时应松解衣裤,将宝宝置于通风的地方,立刻让宝宝仰卧平躺,松开衣领,轻轻扶住宝宝的身体,以免造成关节损伤或摔伤。防止宝宝的呕吐物呛入气道,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防止宝宝吸入异物引起窒息。抽搐时宝宝常常发生无意识的舌咬伤,可用清洁纱布包裹小木板(或婴儿勺的勺棒端)置于宝宝的口腔中。利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给宝宝降温。不可用力摇晃孩子、强行控制肢体抽动,也不可捂汗退热。及时就医。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3-5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家长不要着急;若患儿持续抽搐5-10分钟以上不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必须立即就医。就医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以免患儿口鼻受堵,造成呼吸道不通畅导致缺氧等。

  高热惊厥常有复发,在初次惊厥发作以后,约25%~40%的患儿会出现惊厥复发。因此,出现过高热惊厥的宝宝,在发烧初期就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低于38.0℃时,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前胸、后背等处,帮助患儿降温。手脚冰凉时,要给宝贝反复摩擦四肢。如果体温高于38.0℃,立即遵医嘱口服退热剂。建议平时带宝贝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喜芽医学团队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相信不少人跟常爸一样的感慨,不怕自己得病,最担心的是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这次新冠感染,虽说大多时候对孩子比较温和,但是揪心的新闻也是一个接一个,其中最让父母惊慌失措的就是孩子出现惊厥,如果处理不当,没有及时就医,甚至会导致意外发生。

  

  但很多家长会觉得惊厥离自己孩子很遥远,一是孩子之前没有病史,也没有家族史,便觉得这事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二是觉得常说的热性惊厥5岁以下的小宝宝才容易发生,咱们很多小常粉都上小学了,不会容易中招了吧?

  但其实这个年龄界限并不那么绝对。

  这次新冠发烧可以说是排山倒海般地袭来,家家孩子几乎都难以幸免。而且孩子感染新冠潜伏期相对短,往往是在短时间内体温迅速冲上39℃甚至是40℃,很多之前没有发生过惊厥的,这回都赶上了。各地儿童医院接诊最多的急症,惊厥就是其中之一。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热性惊厥(预后好),极少一部分是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各种脑炎或中毒性脑病(可危及生命)。

  前两天常爸还刷到一个视频,孩子感染了几天之后突然不省人事,四肢抽搐,看起来也是大小伙子模样,可见并不是小宝宝才需要家长提起重视。

  

  不仅是网络上,常爸周围也有好几个朋友经历了这样的惊慌时刻,有一个朋友家孩子幼儿园大班,这次发烧也是突发高热惊厥,双眼上翻、口唇发紫、口吐白沫、四肢抽动……虽然前后持续了不到1分钟,但是朋友后怕得不行,说那是他人生最漫长的一场劫难,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快有心理阴影了。

  的确是这样。大部分人对高热惊厥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突然发生真的会突然吓傻了,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第一时间怎么给孩子提供最需要的帮助。而事后,又可能会久久担心和自责,担心孩子会不会是什么严重疾病,会不会对大脑造成影响等。

  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不知道,就是“高热惊厥”更专业的说法叫“热性惊厥”,因为有的孩子不到38度,不是高热也会发生惊厥!所以这个话题真的值得大家重视。

  为此,常爸专门去采访了儿科医生鲁大夫,写了这样一篇关于热性惊厥的科普文,咱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提前花几分钟看看文章做做功课,真遇到孩子出现这种事儿,才能不急不慌,最重要的是,关键时刻能救急!

  专家支持

  鲁靖,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曾就职于北京儿童医院PICU、NICU及急救室10年,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及妇儿医院住院部,现任小苹果儿科医生集团医疗负责人。对儿内科常见病及危重症,特别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过敏相关疾病、新生儿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孩子体温不高也可能发生热性惊厥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孩子发烧到温度很高的时候有可能出现抽搐的症状,因为烧得太高,所以给“烧抽风”了。但实际上,很多孩子发烧体温不超过38℃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在医学上有个更专业的称呼,叫做热性惊厥。

  但并不是所有发热抽搐都是我们所说的单纯性热性惊厥,比如有一些本身有癫痫的孩子,发烧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还有病毒等感染有可能侵袭大脑造成各种脑炎、中毒性脑病等,孩子也会发生抽搐,这种相对更凶险,部分会留有后遗症,新冠感染后抽搐而最终死亡的大多也是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先来聊一聊更常见的热性惊厥,其预后相对良好,重要的是抽搐时处理正确避免人为伤害最为重要。

  热性惊厥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儿童期患病率在2-5%,5岁前最常见,18-22个月是发病高峰期。

  热性惊厥又分为单纯性热性惊厥(SFS)和复杂性热性惊厥(CFS)。

  单纯性热性惊厥(SFS):常为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5分钟,24小时内无反复,发作后可有短暂嗜睡,除外其他神经系统急症,患儿无神经系统缺陷。

  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惊厥反复发作;发作呈局灶性;发作后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出现以上情况之一为非典型或复杂性热性惊厥。

  一般情况下,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是单纯性热性惊厥,大部分时候表现为孩子抽搐,主要症状如下:

  孩子突然没了意识,对大人的呼唤没有反应;全身或者局部僵硬,四肢强直性或者针挛性抽动;牙关紧闭、口唇青紫、口吐白沫;双手握拳、双腿及双上肢伸直;部分头后仰,眼神凝视,斜视,或上翻;甚至会大小便失禁。

  但是这些症状不一定全都会出现,可能只有其中的几种表现。还有一种表现比较隐匿,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就是孩子抽搐时目光呆滞、没有那么多吓人的症状,但是大人呼唤孩子,他不哭也没有回应,这其实也是发作的一种。

  大多数时候孩子发生惊厥时状态恐怖,家长自己会吓得不知所措,甚至抱着孩子哇哇大哭。这里先给家长们吃颗定心丸,虽然看起来吓人,但是单纯性热性惊厥占比例更高,单纯性热性惊厥一般惊厥不超过5分钟,可能会持续几秒或者几分钟,发作停止后不久孩子就能恢复意识,预后良好,家长们大可放心。

  热性惊厥发生前有哪些苗头?

  热性惊厥突然发作,会让家长没有一点心理准备。那么有没有一些症状或者苗头呢?基本没有苗头,大多发生比较突然。

  单纯性热性惊厥一般发生在发热的头24个小时内,也就是说,孩子发烧第一天体温骤升时要特别留意。但也有孩子持续发烧3-5天,反反复复发烧出现惊厥的,这种更应该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惊厥,比如脑炎等。

  从体温上来看,大部分孩子发作时,体温会在39℃以上,但是这一点也不绝对,也有孩子体温不高,甚至是低于38℃的情况下会发生惊厥,而这样的孩子以后复发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发生热性惊厥后的4要6不要

  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估计没几个家长能淡定,第一反应就是怀疑孩子有没有什么大问题,冲动之下,想要立马要抱着孩子冲上医院或者拨打120。

  别着急,大家要知道一点:没有任何措施能帮孩子立即停止抽搐!就算是医生在场,也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行缓解,除非持续时间大于5分钟医生才给予止惊治疗。

  大多数热性惊厥是良性性质,多表现为时间短,单次发作,多数在5分钟内能自行停止,这时候与其手忙脚乱带着孩子奔医院,不如第一时间做好这4件事避免孩子少受伤害。

  热性惊厥的4个紧急处理/护理方式:

  把孩子放在平坦安全处,不易坠落:比如床上,地板上,去枕平卧,清理周围的尖锐物品、包括剪刀、玻璃等危险物品,避开桌角等硬物,防止受伤。

  让孩子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松开过紧的领口,解开颈部扣子,保证呼吸顺畅;

  观察孩子有哪些表现,持续的时间等,做好记录,以便跟医生描述。如果能用手机摄像,记录孩子抽搐发作的表现,有助于医生判断孩子的病情。

  家长一定要冷静清醒按照上面去做,通常孩子惊厥会在5分钟内停止,惊厥过后,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明确惊厥的原因。如果超过5分钟甚至更长,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惊厥发作时,错误的方式不但没法保护孩子,反而可能会威胁孩子的生命。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浙江一个2岁的孩子突发高热惊厥,爸爸慌乱之中以为孩子被噎住了,就用手去掏孩子的喉咙,有可能正是这个致命动作导致孩子窒息身亡。

  

  所以,当孩子热性惊厥发作时,再次敲黑板:这6个动作千万不要做!

  不要喂水喂药!当惊厥正在发作时,这样的动作很容易造成孩子误吸窒息。

  不要让孩子仰头躺着!这样呕吐物容易误吸,头要侧向一边更安全。

  不要掐人中!这样做并不会帮助孩子缓解,反而慌忙之中力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淤青。

  不要把手指或其他物体伸进孩子嘴里!惊厥发作时孩子一般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所以没必要用自己的手指、勺子、筷子等伸进孩子嘴里,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增加窒息的风险。

  不要摇晃及压制孩子!有的家长着急,可能下意识紧抱孩子疯狂摇晃,这样做于事无补,还容易让孩子呼吸不畅。

  不要抱着孩子往医院跑!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片段,实际上跑着孩子疾跑的过程中,同样有呼吸不畅或者窒息风险。

  最后提醒大家:孩子惊厥发作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精神头还不错,一切恢复正常就不管了。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发生,等孩子状态平稳后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找到原因。如果是以下这几种情况,更是建议惊厥发作之后带孩子尽快去医院,明确惊厥的原因,除外脑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抽搐:

  惊厥持续超过5分钟;一次发热病程中反复抽搐;抽搐后持续嗜睡、意识不能恢复正常,或意识恢复后言语沟通异常、四肢活动不灵活或不对称;剧烈呕吐,脖子强直等症状;每次发热都抽搐;5岁以上仍出现发热抽搐;既往没有热性惊厥史,首次出现,特别是大于5岁首次出现发热抽搐的;伴有呼吸不畅、频繁吐泻、尿少持续精神差喂养困难的;每次发热均出现抽搐。

  热性惊厥会损坏孩子的大脑吗?

  这是很多家长很关心的一点。

  对于这一点其实大可放心,研究发现,短暂的、单纯性由发热引起的热性惊厥对孩子的大脑没有明显损伤,不影响宝贝的智力。这也是为什么抽搐后要就诊让医生帮助评估是否为单纯性热性惊厥还是其他原因。

  而我们经常听说的某某孩子小时候给烧坏了、抽傻了甚至没命了,大多是因为脑膜炎、脑炎,或孩子本身有颅内出血、脑肿瘤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质上跟热性惊厥是两回事。

  热性惊厥怎么预防性用药?

  如果孩子发生过一次热性惊厥,家长会非常担心孩子复发,急于知道怎样用药来防止再次发生。

  最常见的说法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不必等到38.5℃以上使用退烧药,可以在38℃的时候提前吃上退烧热,这样就可以预防了。真的是这样吗?

  可惜的是: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能预防孩子热性惊厥的复发。

  目前确实临床上推荐有过惊厥史的孩子38℃以上就可以口服退热药。但退热药物的使用,并不能降低孩子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但即便如此,医生依然建议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严格控制体温,考虑到从吃药到药物发挥作用有个时间差,可以在体温38℃时及时服用退烧药,避免孩子体温骤然升高。

  而关于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一般不用于单纯性热性惊厥,除非频繁发作,由神经科医生决定。

  对于单纯性热性惊厥的预防用药,应个体化治疗,对于没有复发高危因素的孩子,不建议长期或者间断使用药物。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如何预防孩子发生高热惊厥,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孩子发生抽搐后应该就医分清病因,如果医生明确诊断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好在热性惊厥通常预后良好,不会对孩子的心理、生长发育造成显著影响。

  我们祈祷所有孩子都能安稳度过,但万一真发生了热性惊厥,记住最核心的做法就是4要6不要,及时采取正确步骤,帮孩子平稳度过后及时就医。祝宝贝们在家长细心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

上一篇:教资考试!7月7日起报名
下一篇:AA中学开展“相信奋进的力量”主题班会简报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