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题”破局 书写优“粮”答卷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转自:黑龙江新闻网

  三江汇流,一马平川,夏至节气,生机盎然。

  全国农业看黑龙江,黑龙江农业看建三江。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每50碗就有1碗来自建三江。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以选准“课题”、摸清“问题”、精准“解题”破局,确保调查研究更深入,让推动发展成果更显著,在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书写优“粮”答卷,让端稳“中国饭碗”底气更足。

  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张景会查看水稻长势选准“课题” 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三江引领”

  在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张景会的水稻田里,自动灌溉、智能叶龄诊断等高科技设备和技术老张用的得心应手,通过科技示范,他实现了从普通农户到现代农户的“蜕变”。“今年春天,通过卫星导航、无人驾驶,不仅节省了人工,而且提高了作业标准和作业效率。”张景会望着碧绿的稻田,乐呵呵地算着经济账。

  作为全国科技示范户,张景会还当起了“老板”。他依托物联网平台建设,发挥质量追溯系统优势,自创高端稻米品牌“景会御香”,在产品内涵上注入“寒地黑土、江水灌溉、生态安全、专用品种”等品牌概念,并和儿子在山东弄了一家稻米直营店,累计自产自销优质大米100余吨,实现净利润30余万元。同时,他还带动周边种植户利用短视频平台销售大米500余吨,纯利润增收150余万元,带动广大种植户驶入致富“快车道”。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建三江分公司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地,更是农业科技人才茁壮成长的“蓄水池”。

  “通过实施‘农艺农机农户结合、良种良法良田配套’的技术试验示范,累计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29项,增强了农户的科技意识、标准种植意识和科技种田水平,创新推出了三江地区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使水稻平均亩产由原来的500公斤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20公斤左右。”七星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少波介绍说。

  这支平均年龄33岁的年轻科研团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核心,不断加强与中国农大、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党旗插在试验田里、论文写在黑土地上、成果走进农户家中”的优异答卷。

  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研究所签署黑土地保护框架协议摸清“问题” 持续完善黑土保护“三江模式”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无论是“米袋子”还是“菜篮子”,都离不开肥沃的土地。

  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作为乌苏里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与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院进行深度合作,坚决守住黑土耕地数量和质量“双红线”。启动推进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改革,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护机制,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向末端延伸,采取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旱田实施以轮作换茬、改革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为主要内容的黑土地保护措施,配合应用推广深松和浅翻深松技术;水田通过合理耕作、改良土壤、施用有机肥、稻草还田等措施培肥地力,保持合理耕层,推广旱平免搅浆、卫星平地、激光平地作业,保持稻田平整,切实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根基。

  “我们建立黑土地保护示范区,设置75个永久土壤监测点,为开展黑土地保护研究提供数据依据。同时,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旱平免搅浆、旱田轮作等保护性措施,大力开展侵蚀沟治理。”八五九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尹显洪介绍说。

  为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守住这份得天独厚的粮食丰产底气,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探索优化黑土地保护的路径和模式,走遍农场120多万亩农田的每个角落,每年行驶里程超过1万公里,对1万多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建立了以“控氮、降磷、增钾”为核心的水稻施肥模式。探索形成的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和打浆还田为主的黑土地保护“三江模式”在全国推广。

  在黑土地保护的实践中,建三江分公司以科技为支撑,落实“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施用有机肥113.2万亩;秧田100%双调酸;农业固体包装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率达到95.5%以上,通过用养结合、综合施策,让黑土地逐年“厚”起来,为守好“黑土粮仓”提供坚强科技力量。

  建三江分公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精准“解题” 呈现农业强国建设“三江作为”

  “稳定1200万亩播种面积,保证140亿斤粮食产能,优化稻米品质,提升食味值,发展订单农业,实现订单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高标准完成121.9万亩大豆供应链这个硬任务。”建三江分公司党委书记苍云在党委(扩大)会议上作出部署。

  分公司在深度融入国家“三主三辅”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布局,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区中,重点打造“稻梦乌苏农乐园”、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展示、水田和旱田先行先试、大食物观先行地、高端大米生产基地、现代水利、数字孪生灌区、国产农机高端智能化展示、蟹稻育繁推一体化养殖、水稻全程无人化生产、全环节节粮减损、水稻本田标准化改造、黑土耕地保护、三江节水模式等“十五个特色农业示范区”,实现“一场一特”;与此同时,进一步夯实水利工程基础,提高农田抗御洪涝灾害能力,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7.1万亩,水稻本田标准化改造50万亩,打造智慧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带和22项农业创新技术集成应用成果展示带,借鉴推广“北安模式”,打造30.72万亩水稻适度规模经营试点,通过“四良八化”粮食增产密码,为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和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建三江贡献。

  目前,建三江分公司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系列活动,延伸拓展“党建细胞”工程、“二十四节气主题党日”等工作载体,升级调整“稻米全产业链”党建模式六大版块,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二次创业”中争先晋位,推动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走深走实。

  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做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一张张优“粮”答卷展现的是北大荒人“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忠诚与奉献。建三江分公司党委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生物农业,推进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赋能农业振兴的要求,大力传承和弘扬北大荒精神,重整“行囊”再出发,永葆赤诚“粮”心,守护“大国粮仓”,走好新的“赶考”路。

  马海龙 安彬 赵爽 记者 姜斌 刘畅

上一篇:feel的过去式是什么
下一篇:浙江海洋大学设立医学院,海洋和医学如何融合,让人深思!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