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外优青结果怎么样?以后还会有海外优青嘛?(包含海外优青评审标准)
作为一名三战海外优青的"老人",我深刻感受到的是上海外优青的难度太大了。尽管经常看到网上帖子,某某高校200多个海优,某某高校连续多年海优获评人数全国第一,内心实属羡慕。但是就目前关于能否上海外优青以及海外优青后续发展如何,我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海外优青从2021年开始,国内宣传的海外优青的认可度等同于国内优青,替代了原本存在的青年千人。第一年全国至少2w人申报,当然这里面包括了2019和2020年两批人。那一年所有人都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才能上会或者怎么样才能入选,是否需要像之前的青千,需要正刊,大子刊,大家也不能确定。从最初的评审到最后出结果,本人一直处于懵的状态,跟随大家的帖子了解动态,慢慢悠悠一年过去了,结果没上。后来根据上的人的情况,几篇领域顶刊+好看的履历,基本上都可以上。
2022年的海外优青情况基本类似,只是申请人数少了一半多,大概6000多人申报,从最初的评审到最后出结果也是一直懵。当时帖子上都在说开始函评和会评了,我也是处于懵的状态。虽然本人2021到2022在文章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博后经历也多了一年,最后还是没上,而且评的结果比2021差很多。据统计,2022年上的人较多,但整体水平比2021年那批低很多。
2023年海外优青刚刚提交,目前处于形式审查中。2022年我已经回国,对于国内的情况有一些了解,目前已知的是大家很多人都不愿意申请海外优青,全国预计3000多人申报。首先对于我们这种无任何关系的人,闭眼玩家们把精力投入这个里面很不划算,毕竟最后肯定上不了。然后海外优青上的人数剧增,导致学校对待海外优青的态度极具反转,从最开始给人才房加启动金,到现在连周转房和启动金都难以兑现。
按照我本人的经验,海外优青的评判标准到底如何,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说正刊,子刊以及顶刊可以上,也有很多人说需要好的学校,满三年博后经历。然而事实是怎么样不得而知!所以劝诫广大海优申请者们,大家都需要对自己有信心,外在的消息不能作为唯一参考,不管最后能否上,最好还是平常心对待!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大举稀释帽子,导致杰青和优青的人数急剧增加。海外优青也是如此。最终反应出来的现象是,院士子弟们的内卷少了,该上的不该上的基本上都上了,而无关无系,高不高低不低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出局!所以学校和科研院所对这些四青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下降,导致很多待遇没有兑现!此外,很多偏远地区甚至一些皮包公司都开始招海外优青,甚至宣传只要报名了即可获得奖金,但是这些地方到底是否有相应的平台,这些地方的待遇怎么样?还有所谓的奖金会不会分10年发放也不得而知。所以大家在申请海外优青是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毕竟一旦签了合同,必然面对复杂的纠纷以及潜在的巨大的赔偿!现在整体而言,全国海外优青宣传力度翻了几番,但是效果甚微,其背后有多少科研人的心酸不得而知。未来的海外优青是否会像青千一样,慢慢就没了,或者改头换面来个新的名号也无从预测。
总体而言,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们,身体健康。着眼于自己的科学研究,把工作做踏实,对于这些人才计划和帽子尽量看得淡一些。
一更:2023年3月15日海外优青本子提交完成。尽管官方宣称20日为最后截止时间,个别老师咨询本子修改事宜,因为发现重大失误。某高校给老师的回复是:本子提交后无任何修改权限,望知悉。随后,2023年海外优青的群被解散。高校对海外优青申请的态度就是这样嘛?
二更:2023年3月15日海外优青本子提交完成。最近经常收到私信,询问关于海外优青的评审细则,各个打分项。另外也很好奇为什么海外优青分成三个档:优先资助,同意资助和不资助。找了几个去年上过的好朋友要了评分细则,供大家参考。
(一) 对申请人教育、学术与科研工作经历的评议意见 (15 分) ;
(二)对申请人已取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成果及贡献的评议意见(30 分);
(三)对申请人学术见解、技术成果独特性及原始创新性的评议意见(20 分):
(四) 对申请人发展潜力的评议意见 (20 分) :
(五) 对申请人回国后的工作设想和国内依托单位支持情况的评议意见 (15分)。
优先资助: 参考分数85分及以上; 同意资助:参考分数大于等于70分小于85分;不同意资助: 参考分数小于70分。
三更:目前后台接到很多同仁的私信,关于海外优青申请系统中状态改变的事宜。目前2023年度优青(海外)的进度是:形式审查与评审中!而且后期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一直到最后项目结束评审!所以,如果你没有任何消息来源,你压根儿都不会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好像黑箱子一样。
四更: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告诉我海外优青的函评开始了,评审时间很短,大家请积极关注!希望大家都有好消息!
五更:身边的朋友很多朋友都在忙着各种找人!按照评委的原话,找到他了,他就给最高分!找不到的,基本上都是最低分!据说今年比去年更复杂!某院士子弟到现在才找到三个!倒计时还有三天,抓紧!
六更: 身边的朋友都在吐槽,今年太难找到评委了。很多人废了九牛二虎都找不到评委,哪怕强如杰青和大长江!北京时间5月5日中午12点函评结束,很多专家应该都已经把分数打回去了!最后结果怎么样也不知道,大概能够确定的是今年相对公平,大家都找不到,拼的就是实力!
七更: 今天是5月8日,函评都结束三天了,突然被通知递交材料,感觉很无语。最终决定不补交材料了,感觉没必要。ps听身边一些大佬的子弟说,可能最近海外优青就会组织会评,不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仅供参考!
八更: 今天是5月22日,函评已经结束近半个月。身边院士大佬的子弟还没有收到海外优青的消息,他们也没有任何关于海外优青的消息。但是他们申请的杰青和优青今天已经被通知答辩,今年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这种情况下,海外优青的会评是不是也快啦!
九更: 今天是5月25日,海外优青至今没有任何消息。突然被学校告知让申请海外博士后专项,说是系统重新开放,重点给以下三类人群:1.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的海外博士和博士后,已申报过海外优青未入选的;2.2023年回国的海外博士和博士后,未申报海外优青的;3.2023年回国的海外博士和博士后,已申报海优但入选希望渺茫的。这中间是不是说明了什么?
十更: 今天是5月26日,海外优青还没有会评的消息,但是杰青和优青的会评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天突然收到消息,函评的专家并不限于一个口,不同口的小同行都可以参与函评,并且专家会根据一个包里面不同人的情况进行打分。希望这个对大家有用。
十一更: 今天是5月30日,海外优青还没有会评的消息。但是杰青和优青的会评马上就要开始了,很多专家都已经开始计划动身帝都。在学校和学院老师的要求下,我刚刚提交了海外博士后申请。不管结果如何,希望消息能够早点来,这样也可以安安心心工作啦!
十二更:今天是6月3日,相信很多人都处于焦虑状态!最近教育部大小CJ都已经结束评审,其结果已经处于公示阶段。作为教育部今年另一大人才机会,海外博士后的评审工作在七月初就要开始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好消息!好事不怕慢!
十三更:今天是6月24日,端午节前NSFC各学部抓紧进度,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JQ和YQ的会评,相信端午期间很多人都收到了恭喜。最近面地青项目马上就要开始评审了,相信又一波忙碌要开始了。趁着节日也找大佬打听了一波海外优青的事宜,得到的回复仍然是不清楚,只知道这个项目不属于各学部负责,计划局单独负责管理,所以存在很多神秘性。好事不怕慢!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好消息!加油!
上一篇:不要被一二年级成绩“忽悠”,家长抓好3件事,学生学习更顺利
下一篇:2023年高考状元曝光,分数惊人,家庭背景更意外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