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高频考点清单·下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01-23
手机版

适合2019下教资笔试

??模块四 学科知识

1.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4.数学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5.英语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6.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第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第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第四,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第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7.英语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3年级为起点,以初中毕业为终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要求。其中,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在九个级别的目标中,一级、三级、四级和六级为过度级别。分级目标的设置有利于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指导,同时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模块五 教学设计

1.小学教学设计的步骤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

(2)教学策略设计。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

(3)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

2.综合课程的主要类型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3.综合课程的设置依据

(1)学科的融合是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综合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5.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6.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式

(1)明确我国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定位;

(2)教师培训是整合的关键;

(3)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分层次、重实效地进行整合;

(4)建立持续发展的机制。

7.教案的具体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的;

(3)课型;

(4)课时;

(5)教学重点;

(6)教学难点;

(7)教学方法;

(8)教学过程;

(9)作业处理;

(10)板书设计;

(11)教具;

(12)教学反思。

8.编写教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案要有完整性和层次性;

(2)编写教案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3)在课堂上应该灵活调整教案;

(4)不能忽视教学后记的资料作用。

9.习题课的编写要点

(1)设计好设问的问题和时机;

(2)写好方法性总结;

(3)明确启发引导思维的方向。

10.新授课的编写要点

(1)设计好复习引课的内容;

(2)写明新授内容的逻辑层次;

(3)写明有效措施,便于突破难点;

(4)进行适当的巩固小结。

模块六 教学实施

1.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

价值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区别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品位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3.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真实情景,开展活动性学习;

(2)创设模拟情境,增强情感的体验;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欲望;

(4)创设暗含情境,实施隐性的教育。

4.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5.教学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7.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8.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5)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7)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8)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1.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

一是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二是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三是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是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2.上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教态自如、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13.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

(3)作业分量要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

(4)作业的要求应明确;

(5)对作业的反馈要清晰、及时。

14.课外辅导的内容

(1)教师在课外辅导中要指导、督促、检查学生课外复习、预习、作业的情况;

(2)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

(3)对学习较优秀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15.测验的质量指标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受试者的身心状态,测验的指导语,评分标准等。

(2)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一张试卷总的来说,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6.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内容应力求全面;方法要求灵活多样。

17.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客观公正;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创新。

18.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19.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

(3)以“课”为活动单位。

20.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4)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

22.课堂组织的策略

(1)管理课堂秩序,建立良好行为标准;

(2)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2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积极的情绪情感;

(3)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的迁移;

(4)避免过多的物质强化。

模块七 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侧重于对教育活动的成果做出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告相关人员。

(2)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绝对性评价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作为标准的评价。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可以比较个体状况前后的变化,也可以对个体不同侧面相互比较。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指采用开放的形式获取评价信息,运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做出结论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测验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方式,通过编制问题让学生作答并提供一定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根据题目的不同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

(2)量表评价法

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评估法。

(3)表现性评价法

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

(4)轶事记录评价法

所谓轶事记录,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观察所获得的有效事件的真实记录。

(5)成长记录袋

在传统评价方法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新方法。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语文、数学、外语、科学、艺术等学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4.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5.教学反思的类型

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集体反思。

6.教学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更多教师考试核心讲义、笔面试真题、全真金考卷、优质课视频、精品教案、笔面试网课等,关注我们:jszg2013交流学习。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核心讲义,考前复习,必备讲义;针对性强,重点标注;权威实用,过关无忧;

2019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重难点,常考点核心讲义,讲义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综合素质;每一章节的重点都圈划过,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了,每个知识点容易出什么题型也标注了,在往年的考试中知识点命中率在85%以上。

数量有限,先买先得。祝您一次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点击下方链接惊喜更多哟!!!

如何购买/领取:

购买/领取电话:18163609124(微信同号)

点击下方链接,更多了解教师资格,教师招聘,普通话,职业能力提升的网络课程!!!

https://m.lizhiweike.com/liveroom2/24341953

上一篇:新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陕西省旬阳中学“君子教育”喜获全省校园文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两项大奖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