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下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知识点归纳
1课《古诗三首》
一、古诗原文
《绝句》[唐]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唐]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二、注释:
①迟日:春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③知:感知。 ④芦芽:芦苇的嫩芽。
⑤欲:将要。 ⑥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⑦却:再,又。 ⑧阴:树荫。
三、感知古诗。
1.《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曾几),诗中展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表达了作者(舒畅愉悦)的心情。
四、重点诗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两句诗揭示了只有(置身事物之中才能有深切感受)的道理。
五、诗意
1. 《绝句》诗意:沐浴在春光里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阵阵花草的方箱。泥土变得湿软,燕子衔泥筑巢,成双成对的鸳鸯睡在暖和的沙滩上。
2. 《惠崇春江晚景》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温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3. 《三衢道中》诗意:梅子成熟的时节,天天都是晴天。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声。
5课《守株待兔》
一、注释:
①耕者:农夫。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触:撞。 ⑤因:于是。 ⑥释:放下。
⑦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⑧冀:希望。
⑨复:再。 ⑩身:自己。 ?为:被。
二、文意:
宋国有个农夫,他的田地里有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着撞到了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于是他放下农具守着树桩,希望再次得到兔子。兔子不可能再次得到,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笑话。
三、填空。
1.《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2.《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努力,抱着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3.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笑话?因为农夫把兔子撞死的偶然事件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放下农具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没得到,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9课《古诗三首》
一、古诗原文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与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岁:年。
③曈曈:形容太阳刚出来天色渐亮的样子。
④除:去除,过去,结束。 ⑥欲:将要。
⑦断魂:心中有强烈的哀伤。
⑧屠苏:一种酒,古代常在元日饮用。
⑨借问:请问。 ⑩遥指:指向远方。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 ?异乡:他乡,外地。
?逢:遇到。 ?佳节:这里指重阳节。
二、填空。
1.《元日》描写了人们过春节时(放鞭炮、饮屠苏酒、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除旧迎新)的节日情景。诗中描写了(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等三个习俗。
2.清明节习俗有(踏青)(扫墓)等。
3.《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在路上行走的人失魂落魄,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缅怀亲人)的思想感情。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描写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两个习俗。
三、诗意
1.《元日》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迎来新的一年,人们饮着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2.《清明》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赶路的人伤心欲绝,简直是失魂落魄。他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馆,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我)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逢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个而生遗憾之情。
园地“日积月累”
园地一: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一、练习题:
1.这是一首词,描绘了春季 江南的美好风光。“谙”的读音是(ān),意思是(熟悉)。
2.这首词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怎么能不怀念江南呢?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园地二: 与寓言有关的成语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一、练习题: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①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没有远见。
②你加上的那几笔破坏了整幅画的美感,真是画蛇添足。
③这个人说的话自相矛盾,肯定是在说谎。
④他总是担心太阳会掉下来,真是杞人忧天。
⑤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⑥听完这个故事,小东总是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的。
⑦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⑧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刻舟求剑。
园地三: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一、练习题:1.中医四诊中的“切”指(切脉)。
园地四: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练习题:
1.本诗描写的是 春 季的景色。
2.“独怜”中“怜”的意思是 喜爱。
3.“舟自横”中“横”的意思是 随意漂浮。
4.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 喜爱 之情,诗句中 的“ 怜 ”字最能体现这一情感。
园地六: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意思: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意思: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意思:一般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一、练习题:
1.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要努力学习改进,有了错误就要马上改正。这是《周易》中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告诉我们的道理。
2.李晓明经常犯错误,而且知错不改,看到这种情况,我想用“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句话来劝诫他。
3.小明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后来他知道错了并决心改正。爸爸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每当宁宁犯错误时,他都会用“人谁无过?”来为自己辩解,但每次都不改正。针对这种情况,我会用《论语》中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来反驳他。
园地七: 八字成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练习题:
1.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哪怕别人说得天花乱坠,也不如亲眼见到更让人信服。
2.同学可能交了不好的朋友,你可以用名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劝说他;同学遇到困难,你可以用名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来安慰他。
3.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敢于靠近火山的摄影家才能拍摄到火山喷发那一刹那的壮观景象。
园地八: 《大林寺桃花》[唐]韦应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一、练习题:
1.读完古诗后我知道,在四月里,平地上是 芳菲落尽 ,而山上则是 桃花刚刚盛开 。
2.此诗表达了诗人 看到桃花后的惊喜以及对春天的无限眷恋和热爱 之情。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