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与就业谈一场双向奔赴的恋爱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文/李卉淼 本文发自中南大学

  

  “你以后打算做什么?”这似乎是每位大学生都会遇到的灵魂拷问。考公?保研?考研或者出国?进企业还是去创业?

  人生是未知的。成长的路很多、很长,而大学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在变化中规划”的过程。就业就像恋爱,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在不断积累自己的学生干部经历、实习实践经历等等,不停地为自己的那纸人生简历打磨、打拼。升学也好,择业也罢,无论选择的是哪条路,都可以算作是就业的一种,那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就业从优”!

  【起】痛痒唤醒求职欲望

  我们说就业和择业是两个概念。因为就业是从外向内去看的,通过分析自己可以做什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看自己适合做什么(匹配资源),再问自己愿意做什么(得出意愿);而择业则是相反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追随心中愿景,择后而业。现在是“95后”“00后”的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学生更愿意追随自己内心所想,择业者居多,最后选择的岗位也会遍地开花。

  正是因为这种“95后”时代的易变感,生活才多了烟火气。“你说今天不是最好,要从现在开始飞越。”这是痛仰乐队在《盛开》中写道的。不痛不痒不青春,在我们就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定的压力去感受“痛”,也需要一定的激励去觉得“痒”,才会激发自身的求职欲望。

  就业不难吗?难!我们都知道就业难,尤其是今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压力。但是这个难是全社会一起难,每个人遇到的是同样境地,要相信现在是最难的,未来的每一天都会比今天更容易,难的只是现在而已!

  【承】整合资源分析实践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的人不会在一开始就碰到,也不可能是微信时时会提醒的未读消息。在求职过程中,很少有人会一眼相中对方公司。在所能接触到的、漫天的招聘信息中,你需要不停地过滤“错误信息”。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使你快速获取到有益信息——

  一是实习实践机会,大部分企业都是缺少实习生的,而这样的机会对于象牙塔中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是将所学专业落地的难得机会;二是盘活校友资源,只要在象牙塔里,就会有师兄师姐,他们也许去了不同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岗位,也正是因为这样,你才会获取到更多有益信息;三是激活校企合作,高校与企业之间强有力的连接是解决就业问题较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生定点实习的形式,在为企业输送人才资源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转】冰山模型换位思考

  很多同学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企业为什么要做校招?校园招聘其实是企业“外获内生”的一个过程,不仅是为了可以招聘到“马上就能用”的员工,更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位可造之才!鉴于培养性质,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非常看重应聘者的胜任力。因此学生在制作求职简历之前,可以按照胜任力“冰山模型”去与自身进行比对。知识(K)和专业技能(S)作为外显部分,是更容易被看出的,在这方面,大家可以通过简历中的专业和面试中的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回答情况,快速判断自身的外部胜任力。那作为企业人才储备,其实更看重的是胜任力“冰山模型”中的深层部分,包括你的综合能力(A)、个性特征(P)、动机(M)以及价值观(V)。这部分对于每位应聘者来说,个体差异巨大,而这部分的形成过程与大学生活中学生干部经历、活动组织策划经历等因素都有所关联。因此在简历制作时,可以结合招聘信息中的岗位要求,比对这部分胜任力因素去构建简历中的文字表达。

  这里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转换视角去分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HR想看到什么样的简历等等,类似于在恋爱时,你想让对方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约会对象?那么在简历或面试的表述中,多呈现“影响”和“结果”,尽可能减少无关痛痒的信息。这里的技巧就是通过“USP建构四法则”去搭建你的文字框架,用关键词说话、动词说话、数字说话以及结果说话。相比于你干过什么,HR更想知道的是“你成就了什么”?

  有同学会问,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该如何拿到Offer呢?这个过程其实就像“你喜欢人家,人家不喜欢你”。这时候,该怎么去追呢?第一步,肯定是要建立好感,那在简历中,就要弱化本专业的内容,而是侧重于与目标企业意向岗位更匹配的实践经历。通过分析岗位核心胜任力,运用“USP建构四法则”,以叙事的方式体现出如下特质——“即使专业并不符合,但是你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去补充专业知识,并且愿意通过实习实践去弥补专业的空白!”

  【合】感性择业理性就业

  世界上没有契合度百分之百的两个人,那些相对契合的一定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才成长为最懂彼此、最适合彼此的人。同样,作为求职者,没有什么企业、岗位是与你的个人性格、行为习惯完全匹配的。此时求职者更应该注重企业的价值观。一方面是“假他人之口”,即可以通过师兄师姐这种已经在企业有过一定工作实践,较为了解企业价值观的途径,分析企业价值观是否匹配个人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成自己之事”,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短期实习等方式,切实咀嚼、体会企业文化,感受企业价值观与自身的匹配程度。

  就业需要理性,切忌“一见钟情”式就业。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是永无止境的,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给予帮助,给员工提供资源和可能性的企业,才是一个最适合毕业生的企业,才是一个当下较好的归宿。

  企业在努力,员工在努力。企业愿意培养值得培养的人,你希望选择愿意接纳你的企业,这就是双向奔赴,只有双向奔赴的感情才有意义!

  ——END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教育说:“高职”有范式,“民办”迎春归

  在焦虑的时代探寻心之道

  生涯故事:我的拆书故事

  关于本生涯豆~

  生涯教育创始人;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培训进入中国第一人;《笙芽》杂志创办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涯产品超30种,服务高校1864所,培训学员176483人,间接影响5000多万名大学生。

  带你了解更多生涯规划知识

  记得关注我哦~

  举报/反馈

上一篇:颈部学生如何弯道超车?这所上海学校3个维度制胜
下一篇:暑运高峰,中小学生志愿者“上线”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