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育人路径探究
原标题:新时代“五育融合”视野下的育人路径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五育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创新路径,促进“五育融合”与学风建设贯通融合,增强全面育人实效。
德育正心,强根铸魂涵养品格。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德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居高等教育的首位,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培育优良学风,高校应当深挖“厚广深”德育内涵,通过宣传引领、感染熏陶,全面推进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教师应当时刻将师德师风放在首位,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优良的学风环境,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有效结合。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等过程中。
智育固本,启智赋能创新引领。智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在五育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打牢学生科学文化基础、发展学生智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切活动。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除了设置合理的学习奖励机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还需加强模式方面的创新。比如高校可以严格落实党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听课制度、“手机入袋”制度、上课考勤周报制度等,检查上课出勤率,规范课堂秩序,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抬头率明显提高,缺勤率和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各年级召开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对优化学风建设提出具体措施,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优良班风学风。当然,智育的内容边界不在于书本,课堂教学所依据的内容边界必须扩大,才能让智育真正成为智慧的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各大平台的合作,营造书香氛围,为学风建设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体育健身,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体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理素质基础的教育,在培育学生德育、开阔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审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体系,高校需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转变,实现教学内容由整体化的“大水漫灌”向以俱乐部式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个性化学习转变,实现学习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向以课后自主锻炼为主的转变,实现教学考核由考试考查向平时锻炼习惯表现与体质达标情况结合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能力等。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开展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毽球比赛、荧光夜跑等参与性强、学生喜欢、有实效的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进阳光”,让大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使体育锻炼常态化,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改善精神状态,培育优良学风。
美育润心,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美育是学校教育中综合了很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学科,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通过音乐、诗歌、美术、戏剧等艺术的鉴赏、创作等方式,教育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作美,旨在让其在经历美与感悟美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开发思维,聚焦“创新”,对学生的全方面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高校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构建美育育人体系。补足师资力量、把好质量关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首要前提。而美育课程是高校美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应以美育课程为抓手,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地位,以期实现“以美育人”“五育融合”等目标,例如构建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可以形成国家、高校、社会美育三方合力,将美学实践和学风建设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促进高校优良学风建设。
劳育立身,砥砺品格锤炼本领。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受教育者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成效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校应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安排来保证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学过程的连贯与循序渐进。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的资源与力量,由学校和后勤部门、周边社区、实习实践基地等共同策划与实施组织劳动。因地制宜,进行校本化的劳动课程体系设计,推动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渗透与融合,挖掘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劳动教育元素。
德育教人向善,智育教人求真,体育教人强体,美育教人审美,劳育教人务实。德为根基,智为枝干,体为土壤,美如清泉,劳如果实,五育融合、密不可分。“五育”依靠各自独特的内涵共同承载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优良学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高校要在学风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和创新学风建设的具体路径,书写好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奋进之笔”。(作者: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吴雅芳 肖艳娟)
责任编辑:
上一篇:高招首日河北本科提前批A段投档
下一篇:珠海入户2023年新政策来啦!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