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被篡改,谁之过?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7-13
手机版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最关心的就是填报志愿了。志愿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梦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的一种表达。志愿的填报,关系到考生的升学前途和人生道路,是每个考生的人生大事。

  然而,近日,湖北荆州一名高考生报警称自己的志愿被同学篡改,引发网友热议。经警方调查,违法行为人项某宇是受害人的同学,因为关系不好,利用拍下的准考证号登录高考招生平台,非法修改了受害人的志愿。目前,项某宇已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湖北省招办已准备让受害人重新填报志愿。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多地都曝出过类似的事件。2011年,安徽省37名高考生志愿被篡改;2012年,河南周口14名学生志愿被改,第一志愿均变成山东某职业学院;2014年,江西3名考生志愿被老师篡改……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要数2016年山东连续发生的两起篡改高考志愿事件。在这两起事件中,涉案人员分别是受害人的同学和老师,他们利用自己在高校或者教育部门的关系或者技术手段,篡改了受害人的志愿,并从中牟取利益。这些事件都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思。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事件的发生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个别人员的道德缺失和法律意识淡漠。无论是出于仇恨、嫉妒、利益还是恶作剧,篡改同学志愿都是一种极其恶劣和卑鄙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受害人的不尊重和伤害,也是对高考制度的不尊重和破坏。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损害了社会的诚信和和谐。这些行为人员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约束,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利,只顾自己的私欲和快乐。他们应该受到法律和舆论的严厉惩罚和教育。

  其次,是部分家长和老师对高考过度重视和干预。高考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唯一因素。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潜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在一些家庭和学校,高考被看作是一种唯一的出路和荣誉,家长和老师对考生的分数和志愿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干涉和影响考生的志愿填报。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考生的不尊重和压迫,也是对高考的不尊重和扭曲。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考生的心理压力和反抗情绪,甚至导致一些极端的后果。

  最后,是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主要依靠考生的准考证号和密码来进行登录和操作。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准考证号和密码容易被他人窃取或者破解,导致账号被盗用或者篡改。另一方面,志愿填报系统缺乏有效的身份验证和信息反馈机制,导致考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志愿填报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增加更多的安全保障措施,比如采用人脸识别、短信验证码、电子签名等方式来验证考生的身份,以及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来及时通知考生志愿填报的结果和状态。

  综上所述,高考志愿被篡改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从法律、道德、教育、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解决。我们希望所有的考生都能够珍惜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权利,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能够理解和支持考生的志愿和梦想,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和干扰。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和机构都能够完善和优化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保障高考志愿的安全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高考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不锈钢数字锁定平衡阀
下一篇:2023福建高考志愿填报!3步生成志愿方案!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