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5小时摩托车上岗,乡卫生院迎来第一批本科医生……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7-13
手机版

  熊畅贤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曙光镇联合村新洞子组位于一个偏僻的小山坡上2014年熊畅贤通过国家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来到北大医学部

  2016年,上大二的熊畅贤选择了报名参军度过了两年的军旅时光“家庭的教育让我对军队深深向往再加上学姐退伍回来分享了她的军旅生涯我深受震撼,想向学姐学习于是选择了参军入伍”

  图片

  刚到部队的熊畅贤受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带着北大医学生的光环来到部队一开始想着大家可能会‘捧’着我到那儿后才发现,自己身体太瘦弱很多训练都非常困难”尽管练习时手脱臼了好几次但是手榴弹投掷的科目总是不合格

  反反复复的失败让熊畅贤一度质疑自己“你是北大的,还是学医的你要为大家做出榜样!”班长的一次谈话深深激励了熊畅贤他抓住休息时间去训练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去练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训练在新兵营结束时,由于表现突出熊畅贤被评选为4名标兵之一

  图片

  临近毕业熊畅贤和所有毕业生一样迷茫过有人对他说:你家里穷应该抓住学校的光环,去挣点钱但他认为“受益于国家教育扶贫的政策我才得以走出大山我的经历告诉我北医人的光环,不在于收入有多高而在于贡献有多大”

  面对毕业时的两个选择:一个是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一个是家乡的基层公务员熊畅贤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贵州选调生

  图片

  “我是从祖国西部的大山里面走出来的回报家乡是我的使命”从西部来回到西部去熊畅贤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在他看来这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

  当被问到放弃高薪工作家里会反对吗他说,“家里非常支持我的选择”谈到对未来的计划时,熊畅贤说“回到家乡后我不会忘记军队对我坚强意志的打磨不会忘记学校对我知识与品德上的教育以不懈的斗志去担难、担重、担险去乡村振兴一线拼搏去大山深处践行青春诺言深入基层沉下心去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

  图片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责无旁贷”

  2019年毕业那年,余渔从北京出发,在西行的火车上度过了三天两夜,横跨了祖国河山8000里路,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

  这名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是来这里工作的。

  那时候,摆在他面前的路有3条。要么去高校科研机构做研究,要么考公务员,或者去企业工作。可这3条路,余渔最终哪一条都没选。他甚至拒绝了企业提供的待遇优厚的高薪岗位。

  在学校举办的基层座谈会上,余渔得知了新疆方面招聘的消息。好奇之下,这位年轻人来到了宣讲会现场,就此决定了自己未来前行的方向。

  “去南疆是我必然的选择。”在回顾自己当初的决定时,余渔始终这样坚信。

  余渔起步的地方叫提坚村,这是个贫困村,属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阿扎克镇。2019年10月,他正式就任为提坚村党支部副书记。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又称“万山之州”,山地面积超过95%。4000多口人在提坚村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以种植葡萄和无花果为生。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他需要担心很多琐碎的事,例如,牲畜有没有打针,葡萄在冬天到来之前有没有埋藤,农产品的外销顺不顺利,诸如此类。也正是这些琐碎的日常,切切实实帮助了每一个具体的人把日子越过越好。

  那时,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余渔和村干部们一起,一户一户走访,一点一滴了解村里的情况,踏踏实实落实政策。邻县突发牲畜疫情时,他带领干部自学打针,挨家挨户入圈接种、防止疫病,又组织干部群众下地埋藤,日夜兼程,赶在大雪前完成两万余亩葡萄的销售和埋冬,保住农民生计,增加农民收入。他也帮助当地的失学儿童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继续升学。

  “因为牛抗拒打针,我躲闪不及,被暴怒的牛撞到,还被牛蹄踩伤,但终是完成了任务。”他在自述中回忆。

  余渔还积极投身于村产业的发展中,将闲置的房屋翻新建设,打造了服装产业生产加工区和木纳格葡萄仓储保鲜区。2019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坚村完成了整村退出贫困村的任务。

  图片余渔(右)帮农民采摘葡萄。受访者供图

  余渔扎根基层这条路上的下一站位于帕米尔高原。这个在南方平原地区长大的孩子,又不得不重新适应环境了。高原反应带给他头晕、胸闷、缺氧失眠等前所未有的体验,余渔一度是抱着氧气袋,才挺过来的。

  “到了基层才明白党员的使命,到了边疆才知道祖国之伟大。”他这样说。

  出任阿扎克镇党委副书记后,他分管大农业、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等工作。余渔和同事进一步打造出产业一条街,整合吸纳纺织服装、冷库保鲜和食品加工等企业入驻。产业街产值突破2亿元,容纳366名村民常驻就业,并解决了1560名村民的临时就业问题。2021年,余渔被授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比起在屋檐下做研究,他更喜欢在基层走访调研的工作。读书期间,他曾走访过宁夏的数个县市,去过陕西眉县等地,看到许多地方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他如今是乌恰县乌恰镇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他认为投身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责无旁贷”。

  为“矿”痴迷

  “你一个研究生来矿山工作,能待得住吗?”2015年,从江西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位于赣南革命老区的一家矿山企业面试。面试时,看着眼前这个白净的小伙儿,企业主管王新强忍不住问道。

  邱金铭说,“我学的是采矿专业,学了这行不想就这么丢掉,何况还能回自己家乡工作,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能成长。”

  邱金铭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质疑。不善言辞的他,每年平均有200多天待在矿上。在矿山的日子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他也没有时间体会孤独,而是为“矿”痴迷——在班上的时间,可以跟师傅们聊天,学到很多书本外的知识;下班后,他每天都要挤出一点充电的时间,了解当代前沿技术和工艺。家人理解他的不易,每逢周末,只要有空,妻子就会带着儿子来到矿上看他,一起度过亲子时光。

  邱金铭常常下到生产一线,从工人那里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及现场变化状况,掌握每一个生产环节,合理优化作业现场技术与环境。

  图片邱金铭在井下采场测量矿脉脉幅。

  一天,井下一名排水工向他“诉苦”:“每天开启、关闭水泵,需要多次往返,走上一万多个台阶,碰上汛期排水困难时,来回爬两万多个台阶也是常事。”

  这名排水工的吐槽,也道出了矿山排水系统存在的诸多弊端。淘锡坑钨矿矿井最初开采设计时,采用了传统的各区域逐级排水系统,井下每个区域也都有着独立的排水系统,60余台水泵担负着矿井的主要排水任务。

  “这样的排水系统操作工序复杂,排水难度大,加上水泵数量多,设备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排水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也大。”如何改进排水系统的问题,一度让邱金铭“头大”。

  当时,作为矿山总工程师的他,多次深入同行业矿山企业交流学习,了解各个矿山排水系统的经验做法。考虑矿山实际,邱金铭提出“集中化、智能化排水系统”的改建思路,获得一致认可。

  他带领地质和机电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到各区域、中段采集矿井涌水基本数据,测算矿井日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根据各区域水量大小,最终确定适合该矿的水仓、水泵房选址,排水路线及设备选型。

  经过一年多的基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终于建成了该矿106中段集中化、智能化排水系统。同时,通过利用成熟的传感技术、PLC控制技术、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排水系统的远程启停操控监测。

  井下集中化、智能化排水系统的建立,不再需要排水作业人员不断巡回启停看护各中段排水设备,作业人员也由原来的10余名减少到3名,极大地降低了用工成本及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邱金铭介绍,系统依据监控数据自动启停设备,保护了排水设备,减少了故障率,每年可节约用工成本、检测维修成本、电费约100万元。

  “踏踏实实做事,每天都有成长,我要做的是跟自己竞争。”邱金铭说。就这样,毕业8年来,这名85后做过矿技术员、生产科副科长、总工程师、副矿长,如今成了章源钨业大余石雷钨矿矿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高校毕业生鼓励引导他们“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图片图片编  辑丨秦伟栋校  对丨宋 凯校  审丨孙小千值班编委丨钟亚楠图片点亮“在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一篇:梅州中考7月7日9时起可查成绩!第一批次招录分数线同日10时起发布
下一篇:【暑期预习】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一定要给孩子收藏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