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达百万|高考填志愿,“碳中和”专业整理和填报指南来啦
高考陆续放榜,渡过了高考难关的莘莘学子,又面临填报志愿的挑战。 如何报考最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也成了各位学生和家长眼下最关心的话题。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业界对“双碳”人才需求激增,金融、能源、教育、环保等多个行业都急需“双碳”人才,缺口也比较大。
年轻学子们想要搭乘上碳中和的风口,提前做好碳中和职业规划,应该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什么专业呢?高校新开设的“双碳”专业有哪些?“双碳”行业就业前景又如何呢……
值全国各地相继进入高考志愿填报之时,为了让青年学生们有更精准的定位,本期 “碳中和行动”栏目,我们分析了“双碳"人才培养的背景,整理了一些与低碳发展相关的专业,希望为广大学子选择专业、参与碳中和提供一些帮助。
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低碳发展是一个综合性领域,需要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人才。今天的分享仅列出一些直接相关和热度较高的专业,其他的很多专业同样也是低碳发展必不可少的。
“双碳”目标背景下
碳中和人才缺口较大
2020年9月,中国提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相对于已经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欧美国家来说,我国“双碳”工作涉及的环节更多、时间更近、任务更重,因此更需要一大批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
但与使命重大、任务艰巨的“双碳”目标承诺相比,我国“双碳”人才却面临着较大缺口。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曾公布过的一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55万—100万名左右。而目前的相关从业者仅为10万名左右,人才缺口差距明显。
这让不少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开启了抢人大战。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用高薪岗位争抢双碳相关专业人才。
有鉴于此,“双碳”人才培养方面的顶层设计也实时出炉。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
2022年4月29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2022年9月27日,人社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新增的绿色职业就有134个,约占职业总数的8%,碳排放管理员、碳汇交易师等均为此新增收录的职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多项政策举措的刺激下,绿色“双碳”领域在未来10-15年内都将会处于上升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将搭理布局碳中和研究领域,越爱越多的高校也将开设碳中和相关专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也将成为推进我国碳中和进程的中坚力量。
高校纷纷布局“碳中和”
助力“双碳”人才培养
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进程中,高校一直走在实践、探索和研究的最前列。
自2021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发力碳中和的“双一流”高校就有21所。
图片来源:学术桥(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各大高校还互相合作,组建团队,致力于培养碳中和专业人才。
2021年4月,同济大学牵头“华东八校”共同发起组建了“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并发布《促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校行动倡议》,提倡加强校际开放合作,组建学科交叉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育一流双碳人才。
2021年10月,东南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一批世界知名高校联合成立了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世界大学联盟”,开展碳中和科技领域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
那么,与“双碳”相关的新专业有哪些呢?
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度及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与“双碳”相关的新专业包括碳储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可持续能源、智慧能源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等。
其中,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校较多。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所高校为我国首批获批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2022年已面向社会招生。
中国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北电力大学、长安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为全国第二批获批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计划陆续在2023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
另外,数字经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生态学、能源互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专业,也是备案热点。
已经审批的“双碳”新专业,除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外,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有开设;可持续能源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和福州大学有开设;智慧能源工程专业在北京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有开设;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在大连工业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有开设;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河北地质大学有开设;湿地保护与恢复专业西南林业大学有开设。
而除了本科增设碳中和产业专业,许多高校也增设了相关的硕博项目。比如,清华大学新增了“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
高校纷纷布局“碳中和”,不仅成为了高校贡献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使命和重要实践,也为我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据2022年8月,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建立健全碳中和教育相关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提案”显示,全国共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1个与“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直接相关本科专业,布点达2223个。
入局“碳中和”产业
应该选择哪些专业?
随着将“碳中和”被国家纳入顶层布局,碳中和产业正在创造大量新的就业与投资机会。
年轻学子们想要搭乘上碳中和的风口,参与到我国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应该如何做好碳中和职业规划,在填报志愿时又应优先考虑哪些专业呢?
首先,在碳中和背景下,减排潜力最大的是电力行业。
作为排放比例最大的行业,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电力行业要实现零碳转型需求,需要大量新能源工程相关人才,相关专业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机械工程、海洋工程等。
同时,为了承载电力的新能源转型,行业需要大量人才从事储能及电网改造技术,包括光伏及风电领域、源网荷储技术,涉及专业包括储能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
电力行业对应的还有绿电水解生产绿氢等工艺,涉及电解水中的质子膜技术等;还有水电的抽水蓄能,又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传统专业。
其次,是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大多数都传导到建筑中。
工业、建筑领域涉及到节能技术,相关专业是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工程、暖通等常规专业。
其中,电气化是目前实现碳中和成本最低、最为成熟的技术路径,通过工业和建筑、交通等终端能源使用部门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将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
地源热泵技术及分布式能源技术,还有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技术,则涉及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能源规划等专业。
再次,是交通领域。
虽然交通领域排放占比较小,但是产业占比较大。
碳中和需要将几乎整个交通领域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人才需求量巨大。
特别是未来的家用型轿车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电动车、燃料电池车)转变,涉及汽车设计、车辆工程、电池技术及储能技术发展。
相关专业包括:储能工程、氢能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电机电器智能化等。
最后,是农业、林业及土地利用。
农林行业可以提供大量的碳汇,以森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森林碳汇资源的资产问题、价值问题、核算问题与产业问题等都有待完善。
因此,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态保护等专业都需要相关的人才。
应该认识到,“双碳”人才培养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人类面对气候危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有志于参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青年学生能参与进来。
最后,祝愿莘莘学子都能如愿以偿,选中心意的专业,为我国的低碳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编辑|十八
来源:综合教育部、碳服网CarbonFA、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各高校官网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责任竞争力|第十八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召开
▲殷格非:中国式现代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ISSB全职理事冷冰:ISSB最新准则来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
▲企业信息披露又有新指令!已有约50000家企业采用|欧洲企业社会责任最新趋势
▲全球化新战线|TikTok危机与中企"走出去"
▲你关注的CSR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回应了
▲大国担当,责任领航|社会责任10年100事
▲香港可持续发展年鉴(1997-2022)|25年100事
上一篇:雅思口语如何上7分?搞懂这4点事半功倍!
下一篇: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职教基础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