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促进秦朝发展还是加速秦朝灭亡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7-31
手机版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现代社会当中,博士指的是研究生学位中的一个部分。那些被称为博士的学生,也被誉为社会建设的未来栋梁。但是在古代社会中,博士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它不再是一群学生群体的名词,而是参政议政的官员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博士制度就已经建立并且发展起来。

  

  博士参政议政,也体现了中国早期社会当中的一部分民主政治的色彩和痕迹。从秦国到秦朝的演变过程中,博士制度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博士制度究竟是促进了秦朝的发展,还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个问题,也成为了众多史学家们热议的重点问题。

  博士制度带来了秦朝政治的转折,也直接影响了秦朝政治制度的转化。它究竟代表着什么具体含义?一起来了解一下。

  博士制度,参政议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博士这个名称指代的对象并不是参政议政的官员,而是一群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阶层的学者。

  这些学者可能拥有不同的学术思维和思想体系,但他们都能在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是一个混乱和分裂的时代,周天子所代表的绝对权威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土崩瓦解。各个诸侯国的国君都想要一展锋芒,逐鹿中原。不管哪一个人,都想成为最终那个结束混乱,统一天下的人。

  为了个人的统治利益,各个诸侯都想要从社会范围内寻找智囊团。而这群博士学者,正好就非常符合他们的政治需求。

  于是,博士渐渐从江湖之外走入到朝堂之中,开始正式进入到官僚体系当中。他们所代表的一个群体,对政治事务有着源源不断的关心,也能够在国家大事面前对君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以战国时代的秦国为例,博士在秦国朝堂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当时,秦国国君推出了廷议制度。

  

  所谓廷议,其实指的就是君主广开言路,广泛倾听各位朝廷官员的意见,大家共同对某一项决策做出调整和创新。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廷议制度其实带着早年间的民主政治色彩。但是,它又与西方社会政治改革过程当中的民主政治完全不同。它所围绕的核心,仍然还是具有绝对权利的诸侯国国主。

  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种畸形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统治者的内在需求,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奴隶制社会特色的廷议制度。

  除了秦国之外,其他六国也陆陆续续走上了这样一条相对民主的参政议政道路。

  

  社会范围内的博士,也能够在国家官僚体系当中尽可能找到自己的所属位置,更能够在研究学术思想之外,发挥出更多的作用。

  秦始皇灭掉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也延续了国家对于博士的广泛重用。

  当时秦始皇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型政治改革,许多战国时代还存在于秦国的政治制度,都被秦始皇消除或者改变。但是,博士参政议政的制度却被秦始皇保留了下来。

  他认为,这一制度其实代表了其余六国的普遍政治发展实况。每一个诸侯国当中的博士,都已经在一个相对稳固的政治体系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贸然取消这一制度,或者进行大规模的改变,那么实际上会导致诸侯国和秦朝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所以沿袭博士制度,这是秦始皇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他认为,秦朝即便已经统一了天下,但仍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六国作出妥协和适应。为了消解六国的矛盾,有些制度的存在还是具有必要性的。

  当然,秦始皇也有出于个人统治利益而做出的考量。

  他原本统治的区域只是秦国,但是统一天下之后,辽阔的版图都归他统一管理。中国实在庞大,他个人的精力也实在有限。如果没有熟悉六国发展情况的官员从旁协助,他只怕会有些捉襟见肘。

  正所谓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因此秦始皇才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六国的博士制度。

  这些博士对于六国的政治情况相当了解,也积极在秦始皇的统治过程中建言献策,从而巩固了秦始皇的统一秩序。

  

  另外,他还对博士制度做出了一定的创新。

  秦始皇面向天下,广泛招揽博士官员。在三公九卿的政治体制之下,他也对每一位博士官员的职责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如此一来,大家更能够各司其职,通力配合,整体政治工作的效率也会不断提升。

  这些博士官员当中的佼佼者,还被秦始皇纳入了专业的辅政集团当中。具有雄才伟略的秦始皇,当然需要专业的智囊团队来辅佐自己的政治统治。而这一群精英博士,正好符合他的需求。

  

  一系列制度的保留和创新,让我们看到了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的政治智慧和个人魄力。他对于博士制度的推动,也让秦朝这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迎来了政治上的转折点。

  抑制军功,和谐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秦国政治实力迎来突破性发展的一件事,毫无疑问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法家思想逐渐渗入到秦国政治各阶层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法家思想也在秦国的政治统治当中确立了主导地位。

  商鞅变法里有一个具体的举措,那就是军功爵制。这一制度改变了秦国选拔人才的方式,让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到了官僚体系当中,也从极大程度上缓和了秦国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推动了秦国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此之前,秦国如同其他诸侯国一样,以世卿世禄制为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这一制度更加看重官员之间传承的血脉关系,如果你的父辈和祖辈是重要的朝廷官员,那么你就可以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顺利继承官位,不管你是否具备承担这个官位职责的真实能力。

  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让整个社会的阶层相对固化,社会资源都被垄断在上层,无法向下流通。上下层之间的阶级差异越来越明显。社会矛盾自然也会越来越大。

  而且对于统治者来说,这种相对偏颇的选拔方式,无法为他选到一个真正能够辅佐他进步的官员。在恶性循环之下,整个国家的官僚体系或许都会因此而罢工。

  所以军功爵制的出现,让那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武将有了更多的盼头,也让秦国民众的参政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可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也由此而产生,那就是实际能力与官位职能不相符的情况。

  

  一个武将在战场之上大杀四方,收割了足够多的人头,那么他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军功,在朝廷当中谋得一个等级相对较高的官位。

  可是,他的能力体现在战场之上,却无法体现在军事指挥之上,又或者是行政管理之上。因此,他在这个职位上无法完全发挥个人价值,反而还会进一步影响秦国的统治和实力。

  秦始皇逐渐意识到,商鞅变法当中的一系列政治举措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秦国的综合国力,但这些举措无法适应秦国长治久安的发展。

  所以在建立秦朝之后,他广泛召集博士官员,把文官也纳入到了官僚体系的重点部分当中。行政管理或者后勤保障工作,总还是需要这些更具备人文思想的官员来承担。

  

  而且,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管辖如此庞大的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在某些时刻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群对六国实际情况熟悉的官员,才能够在真正的关键时刻为他排忧解难。

  因此,博士官员制度的建立,实际上也是秦始皇在平衡军功爵制之下的官僚体系。

  事实上,秦始皇的博士官员制度,也确实推动了秦朝的发展和强盛。

  在秦朝建立统治的早期阶段,博士官各司其职,为社会建设提出了非常多的有效见解。

  但是,这些博士当初来自不同的诸侯国,他们的脑海当中建立起来的也是不同学说的完整体系思想。所以,他们的某些想法和举措,必然会影响法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全体民众就已经逐渐接受了法家思想的影响。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法家思想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主流思想体系。

  可是博士官员所具备的多元文化和思想,却对法家思想带来了不少的冲击。因此,秦朝当时的丞相李斯,就对博士制度提出了大量的批判。

  秦始皇为后人所诟病的焚书坑儒的行为,其实最开始也是由李斯提出来的。他是法家思想的忠实拥趸,他也一直认为只有法家思想才能够维持秦朝的持续性统治。

  现在,当他的直接利益受到冲击时,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地抑制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而这件事情,则又成为了秦朝发展历程当中的一个政治转折点。

  法家崛起,又一转折

  秦国时期的法家崛起,让秦国顺利完成了国家实力上的蜕变,并且一跃成为战国七雄当中的佼佼者。最后秦国能够一统天下,消灭六国,这与商鞅变法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后,有意识地广泛任用博士,也有意识地扶持其他思想体系的学说发展。博士官员的思想让法家思想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法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也在一步步被击溃。

  法家思想的代表官员在许多公开场合都对秦始皇的政策提出过质疑,不管是三公九卿制度还是郡县制度,都曾经在施行过程中遇到过不少的阻碍。

  这些法家代表政治人物对于秦始皇举措的抗议,又把法家的政治地位一点点拉了回来。法家思想的第二次崛起,其实也代表着秦始皇在秦朝初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举措的失败。

  而在此以后,法家思想对于秦朝政治制度的控制愈加强烈。严刑峻法,成为了秦朝刑法体制的代名词。在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的打压之下,博士制度的发展也迎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停滞。

  

  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进行冲击,其产生的火花从短时间来看,推动了秦朝的统治。但是从长时间来看,秦朝最终的灭亡与之也有很大的关系。

  结语:

  博士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延续下来的一种政治制度。

  博士对六国实际情况非常熟悉,同时也拥有不同类型的思想文化体系,所以对法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而法家思想的二次崛起,事实上也代表着秦朝政治步入了一个转折点。

  参考资料:

  1.《史记》

  2.《古代政治制度分析》

上一篇:母婴护理手法教学:新生儿称体重 - 守护健康的第一步
下一篇:如何区分「知る」和「分かる」?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