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科学家丨李薰:善于“指兔子”的物理冶金学家
李薰(1913.11.20—1983.3.20),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我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先后于1940年、195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和冶金学博士学位,任该院研究部负责人。1951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国,领导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等职,于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调至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主任。他长期从事严格保密的国防尖端科学研究,在航空航天金属材料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薰是我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是世界公认的钢中氢研究领域的创始人。他归国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是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指兔子、打兔子、捡兔子”——李薰用形象的比喻把科研工作分为三类:“指兔子”是确定科研方向,“打兔子”是直接参与科研工作,“捡兔子”是做辅助工作,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果。而他就是一位善于为祖国科技事业“指兔子”的科学家。
海外成名,开创钢中氢研究领域
1913年11月20日,李薰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仁风乡一个颇有名气的书香门第,自小受到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932年,李薰被保送进入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读本科,连续4年获湖南省教育厅奖学金和湖南大学免学费奖。由于成绩出众,同学们都叫他“爆脑壳”,意思是“绝顶聪明的头脑”。1937年,李薰考取公费留学名额,于8月启程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此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一月有余,李薰人生旅途上的重要一步与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交织在一起,他更加感受到自己肩负的国家和民族使命之重。
谢菲尔德这座城市素有“英国钢都”之称,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在当时的科技界享有盛誉。据李薰回忆,在读博期间,他“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也从来没有在早晨5点以后起过床”。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和出色的研究工作,李薰获得了谢菲尔德大学颁发给研究生的最高荣誉“白朗敦奖”,并用不到3年的时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受二战影响,李薰博士毕业后无法马上回国,于是留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并指导研究生。1938年,一架英国皇家空军战机在演习中坠落,机毁人亡。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飞机引擎主轴内部出现了头发丝般粗细的裂纹,称为“发裂”。经过研究,李薰提出钢中氢可能是造成发裂的原因,并通过实验揭示了钢中氢脆的科学奥秘及去氢规律。这一成就轰动了西方科技界,李薰成为该领域公认的创始人。同时,这一成就也解决了英国军工部门所需优质合金钢生产制造中的技术难题,帮助英国在二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951年3月,凭借钢中氢等突出研究成果,谢菲尔德大学授予李薰冶金学博士学位。这种高级科学博士学位通常颁发给公认在相关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自谢菲尔德大学设立冶金学博士学位以来,在1923—1951年间,李薰是获得该学位的第二人,也是第一位亚洲人。好友王大珩在给李薰的祝贺信中写道:“这真是不容易得来的荣誉,它将为中国冶金界树立起一面旗帜。”
英国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并没有磨灭李薰心中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感。他有时会哼唱起《苏武牧羊》这首歌,想起灾难深重的祖国,竟流出了眼泪。英国同行多次劝李薰在英国安家落籍,但他明确回答:“我永远是中国人。”在李薰心中,念念不忘的是以己之长报效祖国。
1950年8月和11月,李薰先后收到时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局长钱三强、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来信,邀请他回国为新中国筹建中国科学院冶金研究所。他欣然应允,毅然放弃了经过多年奋斗取得的学术地位和优厚待遇,向谢菲尔德大学提出辞职。但由于英国当局阻挠,直到1951年6月,李薰才取道香港踏上归国之路。
白手起家,擘画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专业金属研究所,也是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第一个“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研究所。李薰多次在关键时刻“指兔子”,为金属所的发展指明方向。同事们常说,“李所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看得远”。
筹建过程中,李薰对所名和选址提出了建议,均被采纳。一方面,由于当时上海已有以“冶金”为名的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且金属研究比冶金研究的覆盖范围更广,李薰建议将原定的“冶金研究所”改为“金属研究所”。另一方面,金属所的选址有北京和沈阳两个方案。李薰赴沈阳实地考察后,决定选址沈阳,理由是沈阳地处多个钢厂的中心地带,便于直接了解冶金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1951年深冬,李薰带领同事和学生来到沈阳南湖,望着脚下这片被白雪覆盖着的茫茫郊野,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们的事业就从这里开始。”沈阳的建所工作开始后,李薰这位刚从英国归来的“洋教授”,又是南方人,跟大家一起吃简易食堂、住集体宿舍,从未提出过半点特殊要求。有人问他“过得惯吗?”他答道:“我们在办自己的事,生活再苦心也甜。”
1953年金属所正式成立,李薰被任命为首任所长。李薰认为,人民拿出这么多钱来建立这个研究所,应当给国家建设解决实际问题。他常说:“不要当‘波斯猫’,供人玩赏不捉耗子。我们要给国家‘捉耗子’。”李薰敏锐地判定,提升冶金技术水平是当务之急。建所初期,金属所工作重点是改进钢铁质量,支援各大钢厂建设。
1958年,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李薰决定将金属所的主要研究方向调整为国防尖端新型材料研发,组织开展了高温合金、难熔金属、表面涂层、原子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重返地面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关键材料,开拓尖端技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与高温合金研究工作的胡壮麒院士说:“李薰好就好在抓对了方向。方向要指对,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指兔子’……没有李薰,就没有高温合金。”在核燃料元件研发中,李薰带领团队从事铀冶金工作,日夜不停地苦干了10年,但由于保密原因,公开发表的只有一篇两页纸的论文。一代青年才俊,众多无名英雄,支撑起中国的脊梁。在回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时,原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将李薰誉为“沈阳金属研究所最强的科学家”。
在李薰创建和领导金属所的30年中,金属所的研究成果多次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覆盖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1年,英国金属学会代表团在我国参观考察后称:“在中国冶金方面的研究工作,各地参差不齐,而其高点可能是在沈阳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言传身教,培养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人才
李薰强调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和原创性,他经常勉励青年科研人员, “搞科研工作不要满足于‘瓮中捉鳖’,要去‘五洋捉鳖’”。他认为,人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研究所所起的作用不取决于人的多少,而取决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此,他特别重视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金属所筹建时期,分配到所的大学生普遍缺乏金属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李薰制定了边建所、边工作、边培养、边学习的方针。在中国科学院院部大楼的地下室,李薰和所内外专家亲自执鞭任教,为青年人补习专业课程,办起了“走廊大学”。
同时,李薰向各大钢厂派遣炼钢小分队,与炼钢工人一起发现和解决钢铁冶炼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做法一直持续到1958年金属所将主要研究力量转向新型材料研发。李薰也经常到钢厂了解生产一线情况。1952年,李薰参观鞍钢,向工作人员讲述钢材的高质量取决于每道工序的高质量。在鞍钢炼铁厂工作的周传典曾接待过李熏,他回忆道:“当时我是一名技术员,李薰同志已是中外闻名的学者,他平易近人,与我交谈,教诲良多。”这种深入生产一线的科研活动,解决了许多钢铁生产中的难题,提升了产品质量,也为金属所训练了一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
20世纪60年代,金属所利用暑假时间先后举办了金属电子论、位错理论等学习班,所有学员必须参加考试并公布成绩。张榜那天,人们惊讶地发现李薰的名字也在榜上,且名列前茅。原来,有的学员以工作繁忙为由,向李薰提出不公布成绩。对此,李薰并没有提出批评,而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大家一起参加考试并公布成绩。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励了学员。在李薰的带动下,金属所的图书馆总是座无虚席,西大楼常常彻夜灯火通明。一位刚入所的大学生感叹道:“一进所就感到有压力,不拼命学不行啊!”
金属学与金属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李薰强调:“实验技术对于我们搞应用科学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在英国时,李薰自己设计制造了一套真空定氢仪,成为英国最早的定氢仪原型。张沛霖院士在谢菲尔德大学跟随李薰学习,他回忆道:“自己努力学会掌握实验技术,是李薰在英国实验室养成的习惯。我是在李薰这种刻苦钻研精神的感召下,学会了焊接技术的。一般在实验室里,凡是李薰会的,我们大家都跟着学,李薰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金属所,李薰非常重视提高青年科研人员的实验技术,除了必须的金相、热处理操作外,他还要求大家掌握车、钳、铣、刨、吹玻璃等基本技能。
李薰的言传身教为金属所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项攻关任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提倡严谨、严肃、严格的“三严”精神,在金属所内形成了一个“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的和谐小社会”。
鞠躬尽瘁,规划国家科技发展蓝图
李薰学识渊博、视野宽广,极具战略眼光。他不仅引领着金属所的发展方向,也常常为祖国科技事业“指兔子”。
1956年,新中国组织制定第一个全国科技规划,李薰担任冶金学科方向的召集人,并参加综合组工作。实际上,1955年,李薰就对冶金学科的长远规划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认为,长远规划必须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与国家生产建设有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今后应该考虑的一些专业性或综合性的问题”。李薰提出,应当重点研究与发展适合我国资源特点的合金钢系统、开展钛基(及锆基)合金等新材料研究。这些意见建议最终都被纳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之中,对我国冶金领域的科研布局和长远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李薰参加各种规划的制定,为冶金学科、航空材料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1981年,李薰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主任。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大力推进技术科学的发展,强调不能完全依靠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设备,而是要“真正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他倡议组织学部委员对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进行评议,为后续推进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他敏锐发现科技工作中的创新思想和人才,积极开拓新的学科领域,例如,支持海洋机器人研究,关心我国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等。
1983年3月20日,李薰为探索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的新途径,在前往攀枝花钢厂考察行经昆明时,不幸溘然长逝,时年七十岁,他为祖国科技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今天,同事和学生常常会想起那个夏夜绿荫下蹲在路旁与工人对弈,工余在单身宿舍与青年科技人员谈心的老所长,他代表着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作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
来源:学习时报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