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你一生的运气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8-03
手机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几年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很多人对孝顺父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

  同时,因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父母对孩子也越来越溺爱,

  很多孩子长大后都不懂得要感恩父母。

  在医疗纪录片《中国医生》中,有这样两个触动人心的案例。

  烧伤科,一个重度烧伤的老人正在等待植皮手术。

  据悉,因为煤气泄漏、操作不当,引发了严重的爆炸。

  老人和老伴都被严重烧伤,

  每天的住院费、医药费以及紧随而来的手术费都让他的孩子感到不堪重负。

  对此,烧伤科医生已经帮助他们申请到了医院的补助。

  同时,家属申请的水滴筹也通过了,

  收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捐助。

  可是,老人的家属还是选择回家乡那边的医院进行治疗,

  因为这里的花费太高了。

  老人的儿子表示,自己已经尽力。

  家里才刚刚开了厂子,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父母治疗。

  而另一边,一个母亲却为了自己的孩子四处求医。

  虽然她的孩子生了很严重的病,

  救治的希望也不大。

  但是孩子的父母却表示,既然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他们就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治病。

  其实,把这两个案例放在一起对比,并没有谴责的意思。

  但是很明显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和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显然不是同一种感情。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对父母可以养活几个孩子,把他们抚养成人。

  可是等到父母老了,几个孩子却很难赡养一对父母。

  这不仅仅和经济条件有关,也和人的观念有关。

  其实,对待父母的态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运气。

  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这本书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中国人认为,无论一个家族有多大,有多少成员,

  如果父母不在了,这个家族的人也就不会再聚在一起。

  父母在的时候,孩子还有家可回。

  父母不在以后,孩子也就无家可归了。

  沈阿姨的母亲去年刚刚过世。

  以前过年的时候,沈阿姨都会带着孩子老公一起回娘家过年。

  她有五个兄弟姐妹,每年过年一起守着90多岁的老妈,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今年过年,母亲虽然已经不在了,

  但是沈阿姨还是期待能够和亲人一起过年。

  她联系了几个哥哥姐姐,

  发现他们早就有了其他安排。

  打了几个电话,也没人愿意回来过年了。

  诺大的房子变得冷冷清清。

  那时沈阿姨才明白,

  原来,照顾母亲根本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福报。

  母亲在,家就在。母亲不在,家也散了。

  她会想起那些过年过节陪在母亲身边的日子,不禁热泪盈眶。

  很多人认为,家里有一个老人是一种负担。

  不仅要分出时间照顾他,还要给予他一定的经济支持。

  但事实上,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不仅不是负担,还是子女的福报。

  父母在的时候,子女还能从那个家获得温暖。

  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还能和父母倾诉倾诉。

  虽然父母不能百分百理解孩子,

  但是他们却会告诉孩子,

  不管受了什么委屈,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二、孝顺父母也是一种言传身教

  一对夫妻对老母亲特别不好,动辄打骂,连一顿饱饭都不给母亲吃。

  有一次,他们看到儿子正在敲打木头,

  他们就很好奇地问儿子在做什么。

  结果,儿子对他们说,自己以后也会像他们对待奶奶那样对待父母,

  这个碗就是让他们以后拿去要饭用的。

  夫妻俩听了以后非常震惊,

  他们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

  从此以后对老母亲十分孝顺。

  很多人以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接受知识方面的教育。

  但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育更加重要。

  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也最长。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父母,

  他的孩子也一定会看在眼里。

  他算计父母的财产,孩子以后也会算计他的财产;

  他对父母态度不好,孩子以后对他的态度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会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正因如此,孝顺父母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积累福报。

  三、对父母多一点耐心

  孩子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与教导。

  这不仅仅和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经济支持有关,

  还和父母对孩子耐心的付出有关。

  孩子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自己吃饭,

  第一次学会上厕所,都离不开父母的耐心教导。

  他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没有丝毫不耐烦。

  他们会因为孩子的进步而感到开心,

  也会为孩子的成功而感到骄傲。

  可是等到父母变老的时候,孩子和父母的互换了角色,

  态度却很容易发生180度的大转变。

  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人在变老后会出现反应变迟钝、记忆力显著下降等情况。

  相对年轻的时候,

  老年人的思维逻辑也更加容易变得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人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都会变得特别不耐烦。

  他们责怪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责怪父母总是丢三落四,明明说过很多次的问题却仍然会忘到脑后。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

  当初在把孩子抚养成人的时候,父母是多么地有耐心,

  从来不会像他们这样发脾气。

  因此,对待已经老去的父母,年轻人应该多一些耐心。

  他们本来已经就正在和这个世界渐渐脱节,

  如果连子女都不能给他们多一点耐心,

  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更加孤独和痛苦。

  The End -作者 | 汤米达编辑 | 后海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举报/反馈

上一篇: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考进了考入杭州少儿交响乐团预备团 | 橙里有喜
下一篇:常务副校长:四川大学、吉林大学都有,山东大学为何没有?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