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08-26
手机版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马轶男

  “厚德载物、明德弘道”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不懈追求,经历了千百年来的不断积淀,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中。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其中,《象传》中提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彖传》中提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大意都是说大地厚重、载育万物,君子当效法之,即君子应具有同大地一般的宽厚和包容的德行。

  “明德”见于多部经典,《尚书·君陈》中记载:“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真正能发出香气的是光明的品德。《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此言圣贤之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德性。“弘道”出自《论语·卫灵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道是人追求的目标,不是人用来标榜自身的工具。“人能弘道”旨在鼓励人们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追求正道、弘扬正道。

  “厚德载物”提倡宽厚包容、博大无私的胸襟,“明德弘道”强调弘扬正道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厚德载物、明德弘道”所突出的“德”与“道”,不仅关乎个人的价值取向,更关乎当今社会的发展大局与国家的繁荣强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厚德载物、明德弘道”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精练概括,在当下更有创新性发展,激励人们追求崇高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坚持培养宽厚、向善、无私的崇高品格,培养责任感、进取心,正体现了“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当前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既充满机遇,亦面临严峻挑战。如若不能坚守正道,就会在前行路上迷失方向,因此必须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引领自身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应严于律己,自觉做到明大德、严私德、守公德,始终保持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积极弘扬传播“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内涵,激发人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自律,不断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既能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凝聚力量。

上一篇:肥东县东城实验小学:拾来时星火 聚前行之光
下一篇:全球最大警报系统夏威夷火灾没启动 部署约400个警报器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