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通三迤」深刻把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时代要求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3-10-17
手机版

  作者:李盖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既要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扎实物质基础,也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进行了系列部署,把握好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进文明云南创建提供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每个个体的文明素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但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由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因此,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最终要落实到提升现实个人的文明素养上来。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个人是什么样的、如何表现自己的生命,取决于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归根结底,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精神交往是人们的物质行动的产物,并受个人所处生产力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形态的制约。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就没有解决好财富积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全世界其他国家展开了全方位联系交流,生产力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积累不断迈上新高度,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使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条件好了,但远没有到可以松松劲、歇歇脚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诚信文化也更为迫切。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城乡、区域之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有的区域生产发展还不充分,这些地区的人民还不能同其他地区建立具有普遍性的交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与之相对应的精神状态也具有很强的地域局限性。要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精神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加大力度发展本地区生产,不断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促使本地区同全国直至更广范围发生更为紧密的实际联系,通过丰富现实关系来促进人们精神上的丰富,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水平、综合素质直接相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物质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归根结底,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就需要从更宏阔的视野来思考精神文明和精神世界的内涵。一方面,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的综合素质直接相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要得到发展,关键在人。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大量源源不断高素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应该掌握扎实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在德、智、体、美、劳、政治素养、法治素养等多方面都始终与时代的要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代表着整个国家国民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思想领域发展水平越高,越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整个国家的国民来看,人的现代化是评价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和人才保证。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形势任务要求我们加快培养出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时代新人就是培养现代化的人。在核心层次,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指向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信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全体人民观察、把握和处理人与世界之间重大关系及问题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了最彻底的决裂。精神文明程度较高的现代化的人,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两个大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主动将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要具有高远的道德情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这些为时代所需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不是自然获得的,需要学校教育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通过多种途径,系统性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升思想境界。这些思想和理论是这个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智慧,能帮助人们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帮助人们更加科学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终极意义上的阐释和支撑。一个民族要想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先进行列,绝不能没有高度的理论思维要培养能够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堪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一刻离不开对人民主观世界的改造。一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改造主观世界、提升思想境界,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伟大认识工具和有力思想武器。通过各类学习和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全面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其中的基本观点、世界观、方法论,把握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其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领悟并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通过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精神状态。二是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人们用来评判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只有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解决好部分人面临的信仰危机、意义失落、价值迷茫、灵魂虚无等精神贫乏问题。持续开展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宣传教育,发挥好红色资源、历史教育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鼓舞斗志,增强人们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三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这里的德不是狭义的道德规范。在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职业、家庭、社会等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道德规范要求,持续推动人民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了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英雄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应把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文明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之间的区别。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文明是时代的精神,是这个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看不见的智慧和精髓,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则是时代精神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是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缺乏了这个时代最珍贵的智慧和精髓的指引,文化建设将失去灵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既要从问题本身出发,也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置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中进行思考和谋划。在推进文明云南创建过程中,既要重视文化形式的建设,更要重视从长远和根本上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升思想境界,充分发挥科学理论诠释现实、审视现实、指引现实的作用,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持续不断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作者系云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本文系云南艺术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研究中心”理论研究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强国理论的创新性发展研究”(2022云艺XZX04)阶段性成果】举报/反馈

上一篇:首批名单公布,大工+13!
下一篇:上海8天迎客超2129万,旅游消费逾292亿,同比增29.70%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