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90岁生日快乐!
九秩芳华,栉风兮沐雨
立德树人,继往而开来
今年10月3日是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90周年华诞
蕴育在北洋天大
这所闻名于严谨治学、务实求真
的学院踔厉奋发
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进步
以跨越两个世纪的“青春之我”
风华正茂,砥砺前行
大道之经,壮阔无垠
授业如砥,行者无疆
“道路”之于九十岁的自动化学院
可谓一种特殊的抽象
既意味立德树人的章法
更指引上下求索的方向
初心与使命弥足坚定、无远弗届
信仰的光芒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前行九十载,是波澜壮阔的长征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走好“兴学强国”路
弦歌不辍赓续“家国情怀”
1933年,高天滚滚寒流急。
历史擅长用“偶然”来展开波澜壮阔的豪情。而任何偶然的背后,都隐藏着日月经行般的必然逻辑——这一年,日军攻占山海关,继续扩大对华侵略,救亡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也正是这一年,北洋大学成立了电机工程系。至1937年夏天,电机工程系已发展到4个年级、近百学生规模,培养出的“星星之火”也迅速成为电机、工程、实业领域的一时闻人,为中国创建相对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天津迅速沦陷。与其他北洋师生一样,电机工程系千里入陕。在日军飞机炸弹的阴影中,师生背着“大锅盔”和咸菜,再迁汉中陕南。筚路蓝缕、人人自奋。8年抗战,电机工程系培养出了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院士等大批优秀毕业生,这点亮黑暗岁月的小小烛光,被后人誉为北洋天大的“七星灯火”,也成为自动化人永存的精神财富。
国运艰危,则“兴学储才”;山河破碎,则毁家纾难;当祖国迎来新生,则跪乳反哺,毫不吝惜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广阔天地中——这就是自动化人的“家国情怀”。1951年,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更名为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1955年,天大电机系的叶培大等一批师生受命迁入北京,成立今天北京邮电大学前身的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天大电机工程系调一部分教师支援河南,建立了郑州工学院(今郑州大学前身)电力工程系、无线电系和工程物理系……近20年的院系调整中,自动化人响应国家工业建设之急需,无私割舍出学科、系组、人才,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院系,为新中国高教事业作出了“孵化器式”的贡献。
1958年电力系电子计算机制造车间
1960年企电四年级同学进行程序自动控制车床研究
1971年,学校调整成立了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系;1997年,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系、热能工程系的工程热物理部分及地热研究与培训中心合并成立了电气自动化与能源工程学院;2002年,该学院又经调整更名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6年,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及国家级电气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合并,更名为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王成山担任首任院长。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今天的自动化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发展布局,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四个面向”,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师德师风,提升育人质量。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院在磨砺中不断前进,在奋斗中不断跨越。“今天我们的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在电气、电子、控制领域专业与学科门类齐全、具备国际化一流师资队伍和本硕博全链条培养的一流强院。”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继平表示:“我们的3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各具特色、交叉融合,同时紧密协同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面落实新工科教育理念,已形成了快速推进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在为‘双一流’建设与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2023年新生合影
走好“兴学强国”路
筚路蓝缕玉成大师之大
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乃有大师。
彪炳“天大品格”的自动化学院,陶冶出的师生亦当有国士风范。沧海横流90年,他们的故事虽已泛黄,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
他是博闻强识的电机专家,更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九·一八”事变国家危亡之际,他挺身而出,回到母校北洋工学院任教;时局艰难学校西迁,他不顾身患胃病,亦不畏教学环境恶劣,义无反顾地在最困难的时刻坚守一线,与师生共患难、同担当——他是刘锡瑛。
他是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开拓者,以连续3年考试第一名的成绩从北洋工学院电机系毕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数年,又回到母校担任教授。1955年,他成为北京邮电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将毕生心血倾尽于光通信领域,为中国通信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叶培大。
他是内燃机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也曾担任天津大学校长,成为我国第一位内燃机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冲破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怀抱。半个世纪栉风沐雨,他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以其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卓越的开拓者、领导者——他是史绍熙。
他是开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枚“金钥匙”,也留下了“办大学就是办氛围”的教育格言。作为“校长之师”,他将毕生心血投入祖国教育事业中,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助力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是吴咏诗。
他是天津大学“十八罗汉”之一,一手创建了天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更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担任管理学院首任院长。“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秉持这样的信念,他在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领域树立起不朽的丰碑,成为中国系统工程学科的开创者——他是刘豹。
他是中国大电机和水轮机领域的开拓者,主持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长江葛洲坝125MW水电机组与中国第一台引进技术制造的600MW发电机,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大型水、火电装备制造重大技术关键问题,彪炳于“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伟业,在中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梁维燕。
他与其他地下党员一起,在炮火中护住了北洋大学。毕业留校任职后,为了保护学校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荼毒破坏,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北洋大学应变委员会并成为骨干,保护校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配合解放军解放天津。上世纪80年代,他来到天津市委肩负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从学府的“好园丁”化身人民的“孺子牛”——他是何国模。
一个个滚烫的名字镌刻在自动化学院90年的历史卷轴上,也流淌于“兴学强国”的时代潮流中。从他们身上,你能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深沉厚重;你也能猛然彻悟——90年来,在跌宕前行的浩荡潮流中,那无数难以解释的疑问、荡气回肠的奋争、艰苦卓绝的牺牲是怎样汇聚成气吞山河的力量。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合影
走好“兴学强国”路
立德树人厚植成长沃野
沧海桑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自动化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构建 “三全育人”格局,始终确保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育人成效葳蕤蓬勃——仅近年来,学院即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1个、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青教赛工科组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6项。
学院大力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推动新工科再深化、再发展:2020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2020-2022),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2022年获天津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2023年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分别是《产业助力 新技术赋能 项目贯通——电气信息类学科交叉新工科改革探索与实践》《“一体三翼五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学院4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均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还充分把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这一实施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健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流本科专业,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与新工科建设同向同行:2021年,刘艳丽、刘洪、穆云飞、孔祥玉、王继东、曾沅、秦超负责的《电力系统基础》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贺家李院士主编的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五版)》入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学院还在新工科建设中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氛围,不断提升工程科技类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立足人才培养,增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育人功能: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建设是育人“主战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2020年,《电路基础(上)》(线上一流课程)《电工学(电气工程学概论)》(线上一流课程)《面向酿造过程的复杂系统控制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分布式发电与智能微电网》(虚拟仿真实验)《电工学(电气工程学概论)》(线上一流课程)《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A》(线下一流课程)《电力系统基础》(线下一流课程)6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贺家李院士等主编的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第五版)》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学院大力开展需求导向的“四位一体”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成立“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心”,以“产教融合、学科交叉、产教研赛、‘五育并举’”为支撑,形成了“四位一体”式智能电网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开放型产教融合,建校企协同机制;创新型项目牵引,建学科交叉机制;融合型产教研赛,建工程实践机制;协同型“五育并举”,建德智互促机制——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塑造的全面统一。
走好“兴学强国”路
科研创新聚焦国之所需
今年夏天,自动化学院举办了“无人系统智慧秀”夏令营。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的28名优秀学生跨越山海,奔赴学院,通过现场学习与实际操作感受先进的自动化无人系统研发的魅力。
“国之所需,吾志所向。”——90岁的自动化学院为自己庆生的方式不是回头怀古,而是带领年轻学子拥抱前沿科技,放眼未来、大胆创新。
聚焦国之所需,源于内心深沉的“家国情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王成山院士动情地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日趋复杂,自动化学院智能电网团队研发的安全域综合分析技术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成为电力系统可靠的“定心针”;配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关键技术护送着源源不断的光明和能量去往千家万户,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贡献力量。
聚焦国之所需,还要有“矢志创新”的追求——“厚植基础,追求创新”,这是自动化学院的育人理念。创新文化渗透在师生每一项科研成果中:李斌、赵亮等老师组成的团队向着电网变革性发展方向进发,攻克了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控制技术的难题,国内外电气巨头竞相研究的重点,在敬业湖畔的自动化学院产生了答案;自免疫分布电容影响的电流差动保护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这一带有中国特色的“天大智慧”已经应用于全球多个国家。而这些只是自动化人“矢志创新”的生动缩影——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2022年纵向项目经费和横向项目经费均有大幅提升,实到总经费突破2亿元,横向项目实到经费突破亿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连创新高,近5年获批16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联合基金、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等;近5年获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5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60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近百项。学院还牵头成立了“大数据在智慧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简称UNiLAB-BDA),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中国-东盟学者项目。
聚焦国之所需,更需有组织的科研和制度的激赏——盛夏时节,自动化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度发展论坛:科研用房如何更加高效利用、如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如何整合资源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如何解决青年教师发展的困惑、如何加强校友归属感……大家摆问题、提疑问、谈方法、说行动,气氛真诚而热烈。“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研成果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自动化学院院长谭超在论坛上表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当前我们学院正处于‘从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希望与会教师能够直面现存问题,深入探讨交流,多出实招妙招,创新发展思路,助力学院事业迈上新台阶!”
走好“兴学强国”路
时代征程再写壮阔篇章
对自动化人而言,一切都仿佛是厚重的,一切又都像是崭新的。
“知识是没有止境的,科学发展亦没有止境。”在学院90华诞之际,老院士贺家李谆谆寄语:“希望我们学院能永远前行,永远发展下去!”
“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涵养‘家国情怀’,有拳拳爱国之心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为党为国作出贡献!”在天津大学主题教育专题报告会,余贻鑫院士代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天津大学智能电网团队走上讲台:“无论是学术还是人生,我们都要拥有放眼未来的格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育栋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我们要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立德树人。”在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王成山院士充满期待:“自动化学院正在以智慧能源、智能电网、智能控制、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主线,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站在建院90年的新起点上,自动化人正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聚焦“四个面向”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协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全面发展,围绕国家在能源与信息领域的重大需求,以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服务国家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成电气、控制与信息3个学科融合的国际化创新高地与高水平师资团队,为全面建成教育强国贡献学院的力量。
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走好“兴学强国”路,“共扬校誉于无穷”——这是自动化人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是自动化人一以贯之的情怀担当。空间的征途,向星辰大海挺进;时间的征途,向民族复兴迈步。以历史视野为坐标,方可彰彰在目、骎骎日上,击鼓催征稳驭舟;以时代使命谋大业,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奋楫扬帆启新程。90年沧海桑田,自动化人的脚步从未停息,在这条继往开来的道路上,让我们面向未来,永不止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摄影:杨鸿钦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