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高一,生物和地理不特长,还想学偏理科,3+1+2怎么选?
@沉淀阿建 答友专门行文提出了修改,已经确定是“3+1+2”。这种高考新模式,是专属江苏等八省市的高考改革模式,其中的“3”指统考科目语数英,每科满分150,以原始卷面分计入高考总分;“1”是确定偏文或者偏理,在物理和历史两科中选择其一,满分100分,以原始卷面分计入高考总分;“2”只能在化生政地四科中选择其二,卷面满分各100分,转换成等级赋分后计入高考总分。这就是典型的所谓新的高考“3+1+2”模式,既然该考生想学偏理科,那么“1”必选物理,生地不特长,也就意味着要放弃,“2”也只能选择化政了!
选科“物化政”的主要优势,笔者谈两点:
其一是在将来高考志愿填报时,适合院校和专业特别多,有着太多的可供选择方向。由于有物理这个专业覆盖率较广的学科,大部分理工科专业都在可报范围内,并且政治学科也可以覆盖到一些偏文的专业,因此,它的可报专业超过98%以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甚至高能达到100%!因而,学生选报物化政科目组合,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供选择的大学院校与专业学科非常多,只要你喜欢,将来高考填报志愿时,几乎就可以随便填报,高考分数够了的话,被录取率接近100%!
其二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无论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会省时省力、占尽优势,令人羡慕。由于大学毕业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选考科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差不多1~2年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断档期,直接会对今后的考研和考公务员之路影响颇多和颇深。所以,高中学生选报物化政科目组合,可以说影响深远,对于将来大学的继续升学、司法考试、或者就业考公务员等,都产生直接影响。与此同时,据相关统计,选报这个科目组合的考生相对较少,高考竞争力也相对较小!
选科“物化政”的主要不足,笔者也谈两点:
第一、学科难度较大,尤其物理与政治,鱼与熊掌兼得的可能性不太大,差不多就是高中最难得分的学科。理科性最强的莫过于物理,文科性最强的差不多也就是政治了,这种需要两极性思维难度的学科,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折磨”,尤其是在当下的“3+1+2”高考新模式下,文理不分科,政治学科得分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哪怕是你平时政治考试成绩不错了,高考时也未必一定能够得到高分,更何况还有一个等级赋分制,即使卷面差一分来,也许就是差一个大等级,这让考生情何以堪!
第二、物化生组合的关联度太小了,给大多数高中生学习上带来较大难度,真不是一般学生敢于选择的。事实上,物化生三门学科各有侧重:物理需要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与实验能力,并且需要超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化学则需要的是分析推理及实验的能力,并且由于知识体系驳杂的因素,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然而政治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解、记忆、思辨、与评价能力,而且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和体悟能力。这三门学科关联度几乎没有,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发挥关联、促进的运用,有的学生甚至会觉得三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刚上高一,生物和地理不特长,还想学偏理科,3+1+2怎么选”的问题,相对来说,能够选择的科目组合就比较固定了,即物化政科目组合。而对于学生选科物化政组合,可以说是利弊参半,真的学霸当然没啥问题了,而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这个难度可就大了,希望你真的有勇气面对,并能应付自如!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