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诚陈晓民: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有所改变
12月1日,由新浪教育主办,博辞教育联合主办的新浪2019国际学校冬季择校展在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展会汇聚了国内优质国际学校&国际班,13位国际教育大咖轮番登台,现场解疑答惑;5位领域专家一对一咨询,定制个人升学择校规划;实景打造6场“全景课堂”,现场体验国际学校精品特色课程;助力学生和家长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规划国际教育之路。
君诚学校总校长 陈晓民博士
以下是君诚学校总校长陈晓民博士的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2019新浪国际学校冬季择校展的活动现场。今天在这儿我们也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君诚学校的总校长陈晓民博士,欢迎陈博士。
嘉宾: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想跟您交流的问题就是说,我们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整个孩子兴趣激发的过程当中,可能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一个困惑,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可能学生自己本身有这样的一个困惑。对于这种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我想知道君诚学校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嘉宾:首先关于这个问题,也是刚才我的主题演讲的一个问题。就是在21世纪,我们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我的观点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今天的整个教育内容要有所变化,第一个是我们的老师教法要有所变化,这样的话作为一个国际学校,或者是今天不管是传统学校还是新的学校,都是要顺应跟上今天整个质的一个变化。什么叫做内容要变呢?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要认清孩子的今天,他在整个青少年阶段所能学到的所有东西,有一半已经是来自于学校的以外,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这样的一个事实,这样一个新的变化,这是在以前是不具备的,在以前就是说你不到学校来你是学不到东西的。
主持人:是。
嘉宾:在今天在学校以外学生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东西的,这就意味着我们教育内容要有所变化,我们依然可能还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但是在这个传统课程体系里面的内容呢,要有很多跟时事有关的,跟今天趋势有关的,跟今天最新的发展变化有关的一些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跟随他们产生契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教法我们需要有所变化,传统的教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笔记回家总结,梳理做作业,这是传统的一个教法。这个教法也越来越落后于今天我们青少年的认知习惯了,他们很重要一点是要跟今天他们切身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整个办学整个教学的方式转移很重要一部分。就学生们所做的作业是完成课程很重要的工作,是跟今天世界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他们所做的作业是有用的,而不是简单的一种理论上的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转移。
第二,我们教法上要变得,就是从学生们传统的解题思维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综合思维,这就是我们讲的high level thinking。另外两点,还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传统的如果是很多的老师包办,老师把学生们的工作规范的非常细节,学生的自主性就缺乏了,或者用很高的作业量去压学生,学生自主性也会有所缺乏,这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融合科技,就在教法中要把科技这方面融合进来。我们青少年今天基本上生活离不开科技,有什么理由到了学校课堂里面要迫使他们离开科技呢,我觉得因此融合科技也是在教法中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通过以上这两点,内容的变化、教法的变化,我们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教育的过程当中,其实学校是做了很多的改变,以适应现在孩子目前的一个要求。现在很多学校也提出了叫做家校共育的理念,就说明家长在整个孩子教育过程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对于家校共育一个理念的话,君诚这边有什么一些自己的心得或者说一些方法呢?
嘉宾:非常好。我觉得家校共育实际这个是永恒的一个话题,就是没有什么教育靠一方能够解决好。首先第一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再好的别的教育都不能替代的,缺失了这一点那孩子的成长就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并不是说随机性不能培养出很多的人才,只是说它的比例和比率就会有所下降。学校跟家长,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互动环节,学校跟家长有三个互动的渠道。首先第一个是家委会,这也是家长代表跟学校的建营建设,这样的一种长效的互动机制。第一个是我们的家长的见面会和家长会,传统的一些学生的家长跟老师跟校方的一些见面会解决问题的一种机制。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机制,就是我们讲的家校教育研讨会,我们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说关于手机问题,比如说关于青少年的成长问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课外兴趣的问题,我们通过研讨会的机制来共同地进行探讨形成一种共识,这样家校能共同地行动来帮助孩子提升提高。比如讲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反映我家的孩子在家里做作业,做完之后空闲时间太多了,这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问题,但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教育理念。今天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传统做法,孩子们在家里的作业太少了,空闲的时间太多了,怎么办呢?老师增加作业,直到学生们的全部东西都填满。但这个恰恰跟我们前面讲的,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是相违背的。然后用更多的作业去压学生,最后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学校的兴趣,也不是很理智的一个做法。
主持人:没错。
嘉宾:因此我们怎么做呢?我们跟家长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学习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我们经常讲学生能听懂课,能够会做作业,能够把学到的东西消化,这只是学习的三个最低的一个层次。在这以上学生还有很高的层次可以走,比如说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做得到活学活用,学生可以做得到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做得到融会贯通,学生还可以做得到最后不管是怎么来考我都是无懈可击。因为这几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学生们在家里应该怎么去学习,也知道家长怎么去督促孩子们怎么去学习,怎么样一个一个往更高的层次去往上走。于是当孩子们有很多的空闲时间的时候,我们知道家长知道怎么样去给孩子们安排好时间。但孩子们有些时候发呆并不是坏事,但是光发呆问不出更好的问题,那这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也会除了学术以外,我们也鼓励家长们带领着孩子去做很多非学术的一些活动和学习,才艺方面、音乐方面、美术方面、文艺方面,包括创意写作,这些都是孩子们可以去从事的,我们不怕孩子们空闲时间多,就怕孩子们的兴趣没有,只要有兴趣我相信一切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样家校共育只要是理念上我们能达到吻合,我们的共同行动我觉得就很有把握了。
主持人:OK。现在很多家长在选择这个择校过程当中,会比较关注这个国际学校的中西结合的一个情况,怎么样去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国际的教育去进行一个融合。那在这样的一个方面我想知道君诚学校是怎么样做的呢?
嘉宾:我们学校是一所双语学校,唯一中西合璧的,这也是我们办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特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宗旨。怎么样理解双语教育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句话大家要理解,就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一个人不能掌握一门语言,直到他至少掌握两门语言以上,这句话是来自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语言学家约翰·希尔。基于这句话我们就能理解语言学习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两种语言能够让学生骑上一个通往未来的一个自行车,两个轮子,双轮驱动,双合双思维双文化这样的一种内心和一种才智。更重要一点,语言它对文化的内在洞察,在学习过程中也给我们的孩子能够产生。
比如说我举个例子,我们在中国我们的文化里面,对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是怎么讲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一定要从自己切身修身做好,然后重视跟家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才能够到更大的一个大家,到天下这样发挥作用。西方又是怎么讲的呢?西方很重要一点,它就实用主义的一个哲学,就不管碰到什么困难,你都朝着最正面的那个方向去努力,这就是西方的一句话,碰到困难,不管你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你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我觉得这两句话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我们要成才,我们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是要努力的不同方向。光从一个方向,光从一种文化,我们可能会失去掉另外一个文化里面很重要的一些内涵。同时我们光有一种思维,我们还缺乏一种叫做高清的视野去看待快速变化的未来。因此中西合璧的教育我相信一定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也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
主持人:好,感谢陈博士今天在我们这个专访间里,跟大家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今天我们的专访就到这儿了,感谢大家的收看,也谢谢陈博士。
嘉宾:好,谢谢新浪教育,谢谢各位新浪教育的网友。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
- 济南将碎片化经验总结提升,创新推出五项地方标准 让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标准”可
- 拓斯达:三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39%,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亚运薪火”与“宸星星火”同频共振 中学运动会迎来亚运冠军
- 多地清退编外人员,他们的“编外困局”:有人没资格报考所在岗位,有人因编外经历失去
- 民航局发布《活体动物航空运输工作指南》
- 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映月校区:借数字应用于课堂 创智慧引领于教学
- 促进家校共育 巴蜀蓝湖郡小学开展家校共话成长系列活动
- 云南电网公司充分发挥公司律师四个作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 汇聚邻里 共筑幸福丨合肥万科物业2023“朴里节”圆满落幕!
- 中拉跨越大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广东报名自考有什么条件?
- 山东东营:文明宣讲进乡村 勤俭节约树新风
- 初中女生体测时突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AED“救了命”!
- 李刚,进京任职
- 1-9月海口港海关共受理“加工增值”试点扩区企业内销报关单404票 合计货值1.
- 重逢雁栖湖畔,国科大校友回家啦!
- 好水才能养好蟹
- 这种“鱼骨线”能变道吗?答案是……
- 今年上半年全球手机CIS传感器出货量20亿:同比下降14%
- 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自考相对容易专业都有哪些?
- 远程“扶智”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 黄喜灿:能被瓜迪奥拉称赞非常荣幸,新绰号可以向大家多宣传韩国
- AI赋能教育智变
- 同题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