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份重磅教育教学改革文件落地!将会改善义务教育哪些痛点?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0-02-07
手机版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教育教学改革风起

  又一份重磅教育教学改革文件落地,这次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在此之前,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学前教育的顶层设计已出台,至此全学段的改革将进入实施阶段。在此次关于义务教育的改革文件中,对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招生中过于注重分数等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痛点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丨王峰、祝乃娟

  编辑丨张星、欧阳觅剑

  “2016年时,我们学校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垫底,那一年初一新生招生只招了不到400人,现在想来都还觉得愁人。”山东省青岛市下辖某县级市一所初中校长刘伟说。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刘伟想了很多办法。2017年,他为学校引进了北京一家教育信息化公司的产品,配套清华附中的教学课件等资源。两年后,这所初中的中考成绩升到了全市第7名。

  “哪怕义务教育实行就近入学,学生也还是会想办法到成绩更好的学校读书。2018年,我们没费力气就招到了800名学生。”刘伟说。

  王芸依(化名)的儿子今年将升入北京中关村(000931)一小的六年级。“对孩子来说,每天练练钢琴就算是放松了。语文、数学、英语全报了培训班,现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学而思等大机构‘树大招风’,都降低了学习难度,我就给孩子报名了中小机构。”她说。

  “我们的目标是考入‘六小强’,如果不行,就考民办初中,它们在中考成绩上更出色。”王芸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六小强’也在增加登记和派位等就近入学的招生名额,但听说今年它们还是通过考试招了一部分新生,所以我们就不能放弃备考”。

  刘伟和王芸依的故事展现了义务教育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还未实现,学生们为了“好学校”残酷竞争,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业负担过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就要求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从现实来看,尽管发展素质教育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推进的决心不能动摇、推进的步子不能停下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7月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图/新华社

  义务教育多样化个性化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对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有基本规范和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教学,不能增加教学难度。同时时间上也不能赶超进度,本来是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放到半个学期来学习,那孩子负担肯定很重。”郑富芝说。

  《意见》多次提到“课程标准”,包括“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等。

  这些都属于智育方面的内容,在智育“减量”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德、体、美、劳教育。“我们历来对智育是很重视的,这一次关键是要强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的短板补起来。”郑富芝说。

  对此,《意见》增加了很多非传统的学习内容,比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

  除了教育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个性化也是《意见》的鲜明特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记者表示,《意见》中有两方面措施值得关注,一是落实学校自主权,保障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二是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教育。

  作业就是体现个性教育的一个细节,《意见》指出,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给学生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减负。比如,有学生有数学兴趣、特长,他学难度更高的数学,并不会觉得有负担,但要求没有数学兴趣的学生也学一样难度的数学,就是很大的负担。”熊丙奇说。

  

  图/新华社

  推进素质教育要牵住“牛鼻子”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文件先后印发。关于本科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8年9月17日印发;关于高中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11日印发;关于学前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年11月7日印发。

  此次《意见》的印发,补齐了全学段顶层文件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最受社会关注的一块。一系列文件的印发,也表明教育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义务教育深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传导,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考试招生这根“指挥棒”。

  郑富芝指出,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要把“指挥棒”调好,把“牛鼻子”牵住。一定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的倾向,为学生想得远一点,不仅仅为了当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对记者表示,义务教育应该强调合格性,不应具有选拔性。“在义务教育有限的课程内容里,中考要分出成绩高低,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都用在有限的规定课程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优势潜能、兴趣爱好,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很强的抑制。”他说。

  对于小升初、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意见》综合了以往文件中提出的重点举措。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指出,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意见》按照公办民办学校同等对待、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原则,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做出规定,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按照成绩选拔学生,会越来越破坏整个教育生态,让学校之间出现不平等。而在招收同等水平学生的情况下,哪个学校办得好就一目了然。如果公办学校办得不好,就要想办法改善学校的管理。”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教育部负责人还介绍,在高中阶段,对招生和考试分别提出了要求。一是强调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二是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这些措施此前教育主管部门均曾提出类似办法。熊丙奇认为,《意见》能否得到切实落实,是社会公众更为关心的。把部门规定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意见,主要用意就是强化政策的效力。

  

  图/新华社

  评论:义务教育应该向“公平而有质量”这个方向迈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须知,以往所谓改变人生的高等教育在很多时候吸引了众多社会“镁光灯”,而义务教育方面则主要是注重地方的入学率,对义务教育的质量并无太多提及。

  这份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回应了民众的许多期盼。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来说,亦是如此,普通民众迫切希望教育从“有学上”(2018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2%)提升到“上好学”,教育教学改革亟需深化,义务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份纲领性文件可以看作是对义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回应与指引。

  此次意见指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即以人为主;并且,“五育”德智体美劳并不是新近提出的,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原则,不过,德智体美劳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以其中的智育为例,意见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这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与求知欲的智育,契合了现代教育体系对于教育本质的定义,即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应该是唤醒与启迪;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也与我国正在推动落实的创新驱动战略相符合,创新型人才一定不是灌输型课堂所能培育出来的。同时,意见也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赋予了义务教育全新的生命力,对于“行”的强调,弥补了以前单纯生本教育对于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只有真正重视对人的教育之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式课堂、填鸭式教育、刷题式应考以及屡禁不止的各种辅导班。

  在明确了“五育”并举的基本原则之后,意见还强调教学端的改进,首先,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以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承担了最大的任务与责任,人们通常以校风、教学质量、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来评价一个学校,这也是一些城市里家长择校的主要考量指标;近年来,随着教育多元化以及一些教育研究专家们理论的发展与传播,一些家长开始逐渐重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家校合作是许多学校(尤其是小学)的做法;但是,这种情况有时又发展到了一种过犹不及的状态,加之小升初以及中考的各种压力,导致了社会上反响很强烈的所谓“家长作业”现象,即给家长布置作业,根据相关报道,民调发现75%的网友都觉得“家长作业”负担很重。郑富芝副部长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关于给家长布置作业的问题,一定要坚决治理。意见也为此指明了方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需要合理化,而并不是任何一方的置之不理或是过犹不及。

  此次意见主要重在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方面,无论是从“五育”,还是从课堂教学、对教师队伍的扶持与规范等方面都做出了很明确的部署,令人期待。但同时,义务教育的一条重要底线应该是公平。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3月回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现在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

  一个考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个考题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坦率地说,确实如此,为了加强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明确了教育基本理念与原则之后,仍需要从制度着手,实实在在地为民众提供优质而公平的教育。

  义务教育应该保证最基本的公平,这应该是政府向社会供给的最基本的教育公共品,政府应该尽快推动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一座城市不同区域之内的教育资源均等化应该不断被推进,这是减少各种择校与密考等升学压力的釜底抽薪之策,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是未来方向。“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无论教学方式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如何更新,教育资源如何投入,入学政策如何变化,整体的义务教育都应该自觉以“公平而有质量”为标准,围绕着这两个标准进行制度设计。

  21君

  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上一篇:可远程答辩,不可提前返校,江苏研究生教学管理十问答
下一篇:教育部发文强调充分利用线上慕课在线教学 5股有望受益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