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院士任大学校长引热议 专家称校长当职业化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03
手机版

  日前,48岁的陈吉宁正式出任清华校长。与前几任清华校长甚至众多理工科大学校长的最大不同是,陈吉宁并非院士。大学校长之“大”,到底应该是学术还是管理?“非院士大学校长”的出现,由此引发热议。

  一辩:校长素质 学术精还是管理强?

  正方:学术不精难当大学之“大”

  侯正方(教育学博士):现有的国内大学校长,既是管理大师又是学术大师的人才少之又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认为优秀的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学术大师。学术不精,怎可当大学之“大”?

  所谓大学,大气,有学。中国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缺的不是楼堂馆所,不是仪器设备,也不是教授博士,缺的是独立之精神,以及追求卓越之理念。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好大学,贵在领导者有文化,有内涵,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个好的大学。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也曾表示,今后校长要专业化、职业化、去行政化。孙霄兵强调,专业化不是行政化,不是按照官员的标准来选校长,而是按照校长的标准来选。

  反方:当好校长比做院士更重要

  余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我们希望大学的校长能做些什么?是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还是能把学校管理得很好?通过现在陈吉宁出任校长看来,大家还是希望大学校长能有很高的管理水平的。管理好一所大学并不容易,不是说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就可以,如果校长对管理不大懂,哪怕他学术水平再高,对学校的发展也无法起到校长应有的作用。

  我认为陈校长这次上任,很可能是一种导向,非院士做大学校长。因为在国外,大学的校长都是职业化的,比如耶鲁大学的校长,他就不会去潜心学术,而是努力地把学校管理好,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我想作为清华的校长,难道把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重要吗?还是自己做一名院士更重要?其实每个人的社会分工都不同,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事儿做好。

  二辩:校长培养 “清华模式”受认可?

  正方:嫡系培养 便于工作衔接

  史宗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这次清华校长的提拔过程,依旧是和前几次一样,从清华原有的领导班子里提拔。不同于很多学校从外校调配,这已成为了一种“清华模式”,中组部的这次任命,也体现了对“清华模式”的认可。我认为,大学校长在自己学校学习、工作多年,对学校、对师生有足够的了解,这样可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有一个很好的衔接,能够顺利地继续开展,并不断把清华大学的各项建设推进至更高的高度。

  反方:新人新思路 有利“破旧立新”

  李淑华(高校教师):大学校长担负着全面领导建设学校的重任。在新时期,对于大学校长的一项重要要求是“敢于创新”,而从外校调入的校长,能够充分利用他原先单位的工作经验,给学校以新的建设思路和成长动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高校里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潜规则”,这些潜规则阻碍着高校的“去行政化”和进一步发展。外校调入的校长,由于较少受到学校原有人际关系的影响,在推行建设举措时,就能够大胆破旧立新,突破这些“潜规则”,使得改革更加深入,推动高校向前发展。

  12下一页

上一篇:助理职称怎么评定?工程师助理职称要什么条件?
下一篇:桃源九中举行2022年下学期开学典礼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