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杰出青年”各单位推荐青年事迹材料(三)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按姓氏笔画顺序)

  周毅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始终如一、塌实肯干、严谨求实、勤奋刻苦”这是周毅同志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印象,作为一名年轻的地质技术人员,他虽然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骄人的业绩,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追求、甘于奉献。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期间,积极配合支部书记完成了本支部各项任务。在平时的组织生活中,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主动,精神饱满,为支部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该同志一直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众所周知,野外工作条件差、生活苦、劳动强度大,该同志始终任劳任怨,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在人员紧、任务重的条件下,他总是主动多承担工作,减轻其他同志的工作强度。在野外工作期间,他的妻子怀孕生产,他从未特意回家陪护,妻子住院临产后才急忙回家,孩子出生不到一周,他就匆忙回到野外工作。工作区距离该同志家乡只有很短的距离,甚至每次出队、收队都从那里路过,可该同志从未特意回家探望,很多同龄的年轻人仍然活在父母的身边享受着父母的娇惯,可他却冒严寒、顶酷暑,在野外专心工作。从这些细节之处,真正体现出了该同志热爱岗位,顾全大局的思想观念。担任项目负责人以来,为保证项目质量,该同志更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加班晚了就住在单位,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会儿,饿了有时就吃袋方便面,繁忙的工作不仅培养和锻炼了他的工作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养成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更加提高了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年的野外生产实践,他已然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基础扎实的项目负责人。现在分别担任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负责人、区域矿产调查、矿产评价项目的技术负责人。

  生活方面,该同志热情开朗,待人亲切,与人为善,在青年人中间有很高的威信,在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均有上佳表现。遇到挫折或者问题,他总是主动自我反省,及时发现工作和学习的不足,积极改进缺点,使自己更加优秀,在原则性问题上不因个人感情而影响工作,待人诚恳,公正公平。

  该同志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单位年轻人中的楷模,并以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周围的人。

  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棵奉献于地质事业的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他鲜活的人格魅力。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一批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着美丽人生。

  孟庆伟 中国地质科学院机关

  

   

  孟庆伟同志思想坚定、爱岗敬业,在地质学会承担了学术交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部分报告、文件、稿件的起草工作,人才举荐和科技奖励部分工作,信息报道与宣传工作。孟庆伟同志管理与服务工作量饱满,科研工作效果优良,具有扎实的业务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与服务能力。

  (一)学术交流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孟庆伟同志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分支机构学术交流的协调管理工作;二是在总会主抓 “‵十一五′成果交流会”、“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年论坛”、“学会成立90周年文集”、“国际地质大会组团展览征集”、“2009、2011学术年会”、“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等重点活动。

  (二)报告、文件、稿件的起草工作。孟庆伟同志参与起草了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讲话、第38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成立九十周年座谈会讲话、学会新春茶话会讲话、分支机构和省级地质学会秘书长会议工作报告、分支机构评估总结报告、地球日系列活动讲话、夏令营活动讲话、青工委大会讲话和倡议、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讲话等多篇讲话稿、主持词、报告,并参与起草了学会部分会议通知、文件、信函。参与编写了学会有关工作的汇报、交流、总结材料。

  (三)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孟庆伟同志结合单位亮点性的工作,在《科技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矿业报》、《大众科技报》、《科学导报》以及部(局、院)网站、部《政务信息》、中国科协网站等发表报道80余篇;维护学会网站良好运转,网上发布信息1500余条,图文并茂,推动了学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办公效率;促进信息报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负责并起草了《中国地质学会信息报送若干规定(试行)》;2012年,地质学会荣获了国土资源部2011年度信息报送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地科院信息工作先进处室称号,扩大了工作影响力。

  (四)人才举荐和科技奖励的部分工作。一是做好国土资源奖的项目推荐工作。二是做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暨地质科技进展和找矿成果汇编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三是参与黄汲清奖、金银锤奖部分组织和材料准备工作,部分颁奖活动的材料准备和校对等工作。

  (五)调研咨询工作。按照工作安排,组织省级学会、分支机构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献计献策,收集、整理、编辑、印发了《中国地质学会“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言献策汇编》,集中收录了学会各级组织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所采取的行动措施;协助卢耀如院士、汪集旸院士出席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分别为福建、天津、河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港口开发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气象、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减灾建言献策,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认可。

  (六)科研项目工作。参与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重点古湖泊环境演变序列》,荣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九;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地学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圆满完成各项计划任务,推动了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参与中国科协《地质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项目,并参与撰写4篇专题报告,其中的中央地勘单位“同城待遇”问题专项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参与《科学技术对地质调查的支撑作用研究》、《2009年度中国地质工作发展报告》、《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等项目工作。合著专著4部。

  综上所述,孟庆伟同志通过近些年的管理服务和业务工作,逐渐形成了两个稳定的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方向,一是面向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细致化、规范化的科技服务工作,二是业务带科研、科研促业务的“研、管结合”工作。通过高压饱和工作的锻炼,吸收和引进了相关的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经验,不仅为上级领导的指挥决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且为促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聂兰仕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聂兰仕同志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应用地球化学研究,作为项目骨干先后参加了863、973等重点项目,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承担地质大调查项目《中蒙边界地区地球化学块体编图》和《中蒙合作边界地区地球化学填图与勘查远景区优选》2项,社会公益性行业基金项目《化学地球软件-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管理技术》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国际会议摘要2篇,“化学地球”(Chemical Earth)软件著作权1项。

  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多次到最艰苦的青藏高原、中蒙边界戈壁沙漠、热带雨林等无人区从事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积极参与 “全球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的实施和境外区域地球化学填图合作。

  2007年远赴南美洲圭亚那,深入到南美洲热带雨林无人区从事野外地球化学调查,完成圭亚那热带雨林区1:25万地球化学填图10万平方公里,并初步建立了圭亚那地球化学数据库,帮助其制订国家地球化学调查计划,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

  2008年在西藏开展1:20万化探扫面工作,在长期缺氧的艰苦环境中,不怕苦、不怕累,有困难挺身而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深入西藏高海拔地区,带领采样小组圆满完成野外工作,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2009年-2012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4次到中蒙边界戈壁、沙漠无人区从事中蒙合作地球化学填图工作,特别是在蒙古境内生活保障条件极差的环境下,带领项目组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完成中蒙边界地区干旱荒漠戈壁草原景观区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130万平方公里,初步建立了中蒙边界地区地球化学数据库,成果被局评为优秀级。获得蒙古矿产资源局高度评价,并被授予蒙古地学界最高荣誉奖— “蒙古荣誉地质专家”称号。

  主持研发了“化学地球”(Chemical Earth)软件平台,实现了全球多尺度海量地球化学数据与图形管理与发布,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1项。

  翁炜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翁炜同志是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岩土钻掘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负责科研、生产等重任,他始终坚持在科研、生产一线,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刻苦钻研攻关,业务精益求精,科研创出新成果。近5年来,翁炜同志主持、参与了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9项,其中3项担任负责人,3项担任副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精细原位保真多元取样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针对不同地层取样难点,研究液压剪切式取样技术、密闭胶体取样技术、多元复合取样技术以及防堵塞多节式衬管取样技术,解决了用户的难题,部分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密闭胶体取样技术在内蒙铀矿钻探现场将取样率由30%提高至90%以上,液压剪切式取样技术通过后续研发,在海洋钻探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该项目成果评价为“优秀”。

  2011年起,针对深孔钻探动力不足的难题,翁炜同志迎难而上,研究小口径孔底动力钻具和配套固控技术,研制的等壁厚螺杆钻具在汶川科钻工程成功应用,这是等壁厚螺杆钻具在地质钻探领域的首次应用。同时,翁炜同志通过对俄合作专项平台,成功主持引进了俄罗斯先进的涡轮钻具设计、制造技术,带动了整体的技术进步。

  在环保钻掘技术领域,他不局限于现有技术产品,利用科研院所专项平台,研发液压集土式扩底钻机具,打破国外垄断,改变了目前扩底桩基础施工的繁琐工艺,提高了扩底钻进的效率。

  在科研过程中,翁炜同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畏路途艰险,赴青藏高原、内蒙沙漠、四川山区等多个钻探现场进行现场调研和试验应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了钻探效率。

  二、积极推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创新高。翁炜同志在科研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坚持技术优先、质量根本、管理先行的工作思路,主持制定了多项旋挖钻具企业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监督执行,为产品开发提供质量保证。他本人全程参与了各型式钻具的设计与改进工作,岩土钻掘产品及取样钻具近5年来转化收入已经超过了亿元。

  三、坚持学习,团结同志,同心协力共同发展。翁炜同志注重知识结构更新,坚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资料,2011年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在自身发展同时,翁炜同志保持谦虚低调、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团结同志,积极为年青同志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他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树立良好工作风气,带动整体团队发展,推动研发工作开展。

  高永宝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1. 长期奋战在青藏高原等艰苦地区,积极为祁漫塔格、塔什库尔干等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服务。自工作以来,带领项目组克服了高原反应、泥石流、狂风、暴雪、荒野抛锚、车陷沼泽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了秦祁昆造山系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重点对祁漫塔格、塔什库尔干等整装勘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极推广应用成果,广泛与各地勘单位野外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积极应用成果到找矿部署与找矿实践,服务于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

  2. 地质调查与科研结合,开展创新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7篇。

  (1)积极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著名学者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展祁连-龙首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认识到龙首山发育新元古代以金川事件为代表的大规模岩浆作用与铜镍成矿,青海省化隆一带具有加里东期岩浆熔离型铜镍矿的找矿潜力,在《地质通报》、《地球学报》等发表论文5篇,并分别在2009年西安岩浆铜镍(PGE)矿床国际研讨会、2012年第12届岩浆铜镍(PGE)矿床国际研讨会等会议上作专题发言,得到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积极将该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找矿实践中,参与主持地质大调查项目“青海省化隆县甘都地区铜镍矿调查评价”,通过地质、物探及钻孔验证工作,优选找矿靶区3处。

  (2)开展祁漫塔格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认识到:奥陶-志留纪(429~458Ma)北东向分布的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类以A型花岗岩为主,与矽卡岩-石英脉型W-Sn成矿密切相关;早-中泥盆世(394~403Ma)和中-晚三叠世(212~242 Ma)北西向分布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以I+A型花岗岩为主,与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热液型铅锌矿等密切相关;晚三叠世(~210Ma)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典型碱性A型花岗岩,与稀有成矿密切相关。以第一作者在《Mineralogical Magazine》、《岩石学报》等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

  (3)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统总结了马元、金顶铅锌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在《地球化学》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提出区内铅锌成矿所需大量还原硫的产生与油气热化学还原作用密切相关的认识。

  3. 爱岗敬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以李向同志为榜样,吃苦耐劳,积极上进,为人诚恳,作风优良,连续五年考核优秀,多次获得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作为中心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及学术部主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学术活动,带动中心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思维,投身找矿突破实践活动。

  高幼龙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高幼龙,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一直从事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等相关工作。主持建立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站,经专家组评审认定,项目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同时示范区科学意义典型,数据采、传、发平台良好,基础条件扎实,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评审,成为我国首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之一。 在多年从事《链子崖危岩体防治监测工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判据研究》、《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示范》等地调、科研和工程项目过程中,系统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各类监测技术方法,将监测技术分为变形、力、影响因素、宏观现象等四大类数十种小类,分别总结了各种方法的测量原理、系统构成、常用仪器、技术特点与适用性、施工与安装流程、数据记录与处理等,目前正在汇总,不久即将以专著(手册)形式出版,可为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同仁、大专院校师生提供参考。积极探索了监测数据后处理分析理论与方法,开发了多元监测数据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研究成果改变了依赖于人为判断进行早期预警的现状,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近5年来,主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性成果有:

  (1)著作《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2)论文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Landslides(国际刊物收录);

  (3)论文Real-tim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landslides at relocated Wushan Tow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hina(SCI)

  5年来,获省部级奖励5次:

  (1)2011,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届青年技术科技奖(银锤奖);

  (2)2010,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河北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排名2),获奖项目“地质灾害预警关键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

  (3)2010,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2),获奖项目“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

  (4)2012,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排名6),获奖项目“滑坡监测预测新技术研究与推广”

  高延光 地调局机关

  

   

  高延光,男,1975年9月生,中共党员,200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局工程技术部、科外部、总工室工作,现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199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1年和2007年分别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负责地质调查规划、工作部署及项目计划建议编制等工作。主要事迹如下:

  一、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高延光同志热爱祖国,始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工作中顾大局,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视事业如生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宏观、强统筹,团结协作,为人谦逊,不断开拓,工作有声有色,地质调查规划、部署等各项工作走在全局前列。2011、2012年局年度考核优秀,获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2011至2012年度模范职工称号。

  二、地质调查规划工作

  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方案》,部《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土资源地质调查“十二五”规划》、《地质矿产保障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方案编制工作,参加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5年)》编制,作为主要成员组织编制了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2013-2020年)总体方案》。

  三、地质调查工作部署能力建设

  按照部、局统一部署,作为主要成员组织各省国土资源厅、发展研究中心、大区地调中心、航遥中心、物化探所、监测院及相关单位、相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一张图”,梳理了工作程度,明确了未来8年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方向,初步实现了中央、地方地质调查工作的统筹部署。积极构建中央地方地质调查工作常态化对接平台,组织发展中心等相关单位研发了全国地质调查协同部署平台,实现了地调局、大区地调中心会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以全国地质调查协同部署系统为平台,同各省厅就中央地方下一步拟开展的地质调查工作进行协同部署,搭建了中央地方地质调查工作统一部署平台,初步实现全国地质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

  四、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编制工作

  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和大项目机制,作为主要成员组织编制了近几年地质调查年度工作部署指南。按照“项目怎么来、工作怎么干、成果怎么用”要求,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与各部门、各行业、各专业等的统筹对接,构建了“两下两上”计划建议编制体系。组织大区地调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地科院及相关单位、相关部室共同编制了2012、2013等年度地质调查项目计划建议。加班加点,没有周六日,不分昼夜,晚上住办公室,充分发扬了拱地三尺精神。

  五、业务综合管理和研究工作

  总工室规划处是局业务综合部门,作为主要成员,按照领导要求积极做好地质调查各项业务的综合工作,积极参加局重大业务活动。负责地质调查规划部署、宏观战略等项目管理工作,积极构建地质调查部署体系,不断深化宏观部署、专业部署和区域部署等。参加了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成果总结、我国地质矿产工作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宏观部署研究等工作。获2013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1项。

   曹德婕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曹德婕,29岁,满族,2006年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毕业后到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工作。2009年5月任实验室副主任,2011年4月至今任办公室副主任。

  工作5年来,她先后荣获2011-2012年度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优秀职工、2012年度国土资源部优秀信息工作者、2011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团干部、2011年度地质调查系统优秀通讯员、2011年度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优秀中层干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她时刻要求自己做一名全面发展的青年,干工作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做人宽容友善,团结同事,赢得周围领导和同事的一贯好评。

  做事:兢兢业业、不断创新、成绩突出

  曹德婕同志大学毕业后到实物中心实验室工作,成为一名实验员。虽然工作岗位平凡,但她时刻站在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和谋划工作,在完成繁重的样品测试任务的同时,她还研究探索开展新的测试项目,先后牵头开展新测试项目7项,在拓宽了实验室测试范围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009年被破格提拔为实验室副主任。 她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发表5篇论文。以此同时,她还精于管理,编写了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起草了申报部级检测中心的材料,实验室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并被命名为国土资源部唯一一家从事煤炭测试工作的部级检测中心。2009年所在实验室荣获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调入实物中心办公室工作,任办公室副主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牵头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保障了系统的有效运行,大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她主抓的新闻宣传工作亮点频出,牵头组建了一支优秀的通讯员队伍,上报稿件数量和质量逐年大幅提高,2012年所在单位被评为国土资源部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她个人被评为优秀信息工作者。她起草的综合文字材料超过10万字,同时,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和《中国矿业报》上发表了多篇评价高、反响大的文章,其中《坚实的支撑》一文影响较大,文章向社会全面展示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事业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发展前景,使公众了解了实物地质资料事业为国家、社会和地质事业提供的支撑与服务。

  作为兼职团委委员,她努力做好团委工作,多次参与组织了读书活动、青年论坛和多种青年文体活动,提高了年轻人业务素质,丰富了业余生活。她积极参加部、局组织的文艺活动,多次参加部文艺演出和书法比赛等活动。

  做人:积极上进、宽容友善、乐于助人

  曹德婕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同事宽容友善、以诚相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用一颗诚挚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保持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胸襟。她要求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她平时注重学习,目前正在攻读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在学习中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拓宽视野,不断提高能力。

  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正用努力和智慧谱写着一曲青年人的奋进之歌,为实物资料中心和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韩占涛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韩占涛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刻苦钻研,并注重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单位的需求相结合,在个人取得优秀学术成就的同时,也在许多重要学术活动和其它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一,在学术上, 2007年获得美国麻省大学Baoshan Xing教授的邀请,到该校做一年的访问学者。在美期间,迅速做出重要创新成果,发表在环境领域的顶级刊物ES&T上。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立为应用纳米零价铁进行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

      2008年4月回国后,在水环所建立了纳米铁地下水修复实验室,其后续研究于2010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2011年,获得了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英国一年博士后)。

      2012年6月,被选拔到新成立的地下水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任主任。上任以后,韩占涛带领全室同志迅速整合资源,确定研究方向,申请各类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当年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当年申报的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也于2012年底通过桌面评审。

      二,在管理上,2009年6月被选拔到科技处任副处长,分管科技与外事工作。在任期间,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并取得突出业绩。

      作为技术骨干协助以石建省研究员为首的团队获批水环所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机制与调控》,并兼任该项目办公室秘书,协助首席科学家完成了项目的启动、组织实施和中评估。

      2010年3月,被紧急抽调到国土资源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指挥部办公室(昆明),在陶庆法副司长的领导下,负责联络各省队伍并编辑统计报表。在昆明坚守74天,编报快报和统计报告89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表彰。

      除此之外,在分管所长和处长的领导下,组织申报和获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个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1个科普基地。

      另外,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韩占涛同志主动要求参加灾后堰塞湖风险勘查工作,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深入灾区,很好地完成了调查任务,受到国土资源部的表彰。

  蔡炳贵  国家地质试验测试中心

  

   

  蔡炳贵同志,男,1974年8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四纪地质与环境专业,获博士学位,并进入中国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至今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工作。先后参加国家“973”项目专题研究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2012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培养计划。

  全新世和最近2千年来的高分辨率气候变化档案是评估全球变暖及其对未来气候影响的重要依据。如何建立高精度的年代标尺和正确地理解气候待用指标是重建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关键和难题。近年来,具有年纹层的石笋成为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的重要材料之一。然而,气候信号在通过植被和表层岩溶系统最终被石笋所记录的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首先需要解决石笋年代学和古气候代用指标的气候学意义问题。多年来,蔡炳贵同志潜心科学研究,通过大量的野外洞穴调查和石笋纹层年代学研究,在我国北方地区(北京和辽宁)和泰国西北部地区获得具有连续年纹层的石笋样品,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了野外洞穴观察站,系统地开展高分辨率石笋古气候记录研究,在最近两千年的古气候记录重建中获得了新的学术认识。

  基于多年的洞穴沉积现代过程观测,蔡炳贵同志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北京石花洞滴水的方解石沉积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受控于滴水的饱和度、滴率和洞穴空气CO2浓度,沉积主要发生在旱季,而雨季沉积量非常小,这与以往的认识完全相反,为理解石笋微层形成和解释各种气候代用指标提供了基础。通过对泰国西北部的石笋微层和氧同位素逐年分析,并用器测降水资料校准,发现石笋氧同位素反映的是雨季后期与早期降水量的相对比例关系,这与以往普遍认为的热带地区石笋氧同位素反映降水量明显不同,为该地区的石笋氧同位素解释提供新的参考依据。相关成果已经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6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3篇。

  在此基础上,蔡炳贵同志通过石笋微层年代学和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近两千年来中国北方和泰国西北部地区的石笋氧同位素年代序列,为了解东亚地区季风演化历史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年际分辨率的古气候档案。通过这些工作,蔡炳贵同志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台湾大学以及泰国玛希隆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蔡炳贵同志常年奋战在野外工作第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节假日他经常是白天在野外洞穴进行观察,晚上加班整理资料;平时周末常常是在办公室、实验室度过,难以有更多时间在学业上辅导上小学的孩子。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名利,工作上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他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工作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转化为高度的责任心,他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在他热爱的事业中不断升华,是测试中心年轻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

  谭秀民 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谭秀民,男,34岁,副研究员,金属矿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12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英才第二批培养计划,同年通过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初审。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长期从事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技术研究。熟悉所属技术领域或行业的科技技术和行业发展状况,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先后参与了非金属矿十二五科技支撑、矿产保障工程的规划设计;作为项目负责或子负责人先后承担了863、国土资源大调查以及社会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

  紧盯难题,加强基础研究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钾的国家。截至目前,我国已查明钾盐(KCl)储量2.4亿吨,基础储量约5亿吨,分别约占世界的1.83%和1.86%。目前,我国钾盐产品年消耗量达1100余万吨,其中70%以上依赖进口。钾盐是我国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为数不多的大宗矿产之一。同时,我国许多含钾资源因赋存条件复杂、开发利用技术不高等原因,无法得到高效综合利用。此外,作为新型战略产业,锂电新能源需要的碳酸锂原料也主要取自盐湖卤水。世界锂储量的91%来自盐湖卤水,卤水提锂占世界锂盐产量的80%以上。除了富含钾、锂之外,我国盐湖及地下卤水还有大量的硼、镁、碘、溴、铷、铯等元素,是我国丰富的盐类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此,近几年我国大力开展钾盐资源战略勘查,切实落实国务院领导“油钾兼探”的批示。盐湖及地下卤水是钾盐的主要来源,我国钾资源的97%来于此。

  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谭秀民博士,一直从事盐湖资源利用技术研究,现已成为该所金属矿研究室主持工作的副主任。他说,盐湖课题组依托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发展中心综合利用研究室而成立,专门从事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有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目前,该课题组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地质矿产评价调查项目1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市场项目多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负责完成的地调项目“盐湖锂盐高值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工业碳酸锂的深加工技术,采用碳化-离子交换的工艺制备高纯碳酸锂,扩大了产品的应用领域,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负责完成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罗布泊浮选尾盐分离回收七水硫酸镁”,针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硫酸钾镁肥浮选尾矿的组成情况,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采用分步溶解-蒸发结晶工艺,进行了提取七水硫酸镁技术研究。另外,针对湖北荆州江陵凹陷富钾卤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分阶段提取、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对卤水中多种有价元素进行了有效提取。

  持续攻关,促进产业化发展

  扎布耶盐湖位于西藏日喀则仲巴县境内,海拔4422米,面积242平方千米,是一个锂、硼含量达到超大型,钾、铯等达到大规模开发的碳酸盐型盐湖。其锂储量达153万吨(按金属锂计),是世界三大锂含量超百万吨超大型盐湖之一,锂储量位居世界盐湖第二,钾含量位居国内盐湖第一,铯含量居世界第一,潜在经济价值达1500亿元以上。

  扎布耶盐湖的整个开发过程都有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参与。其提锂工艺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采用“冬储卤、多级冷冻日晒、集温沉锂”工艺,生产碳酸锂含量60%~80%的固体锂精矿。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通过擦洗-分离工艺,进行了混盐选矿半工业试验,获得碳酸锂达70%的精矿,锂回收率为73%。混盐精矿经硫酸法、石灰转化法、碳化法试验比较,确定了以碳化-热解工艺作为提取商业级碳酸锂产品的方案,在国内率先从盐湖中提取品位达99%以上的国标一级品碳酸锂934千克,锂的总回收率达98%。

  采用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提供的擦洗-分离工艺和碳化-热解工艺,西藏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得以建成,分别在日喀则和白银建有西藏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和白银扎布耶锂业有限公司。正是对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的贡献,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凭借参与“西藏扎布耶盐湖矿床成因、地质勘查、动态观察与开发试验”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西藏当地的交通、能源及环保的限制,加之扎布耶盐湖卤水组成的复杂性,截至目前,工作人员只对扎布耶盐湖锂资源进行了产业化开发。而其含量众多的钾盐和硼还没有得以开发利用。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研究所盐湖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扎布耶盐湖钾、硼的综合回收研究,通过多年的积累和突破,有望为钾、硼资源的产业化提供可行的方案。扎布耶盐湖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已获得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局的大力支持,入选了2013年新开地调工作项目,谭秀民博士作为项目总负责,并在2013年3月地调项目设计专家评审中获得优秀。

  强化研究,落实“油钾兼探”

  湖北荆州江陵凹陷中南部深层富钾卤水整装勘查区是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第二批31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之一。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是江汉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在凹陷地层深部蕴藏有富钾卤水,是我国第3个深部地层蕴藏有富钾卤水的盆地之一。据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前期勘探初步估算,江陵凹陷卤水资源量达1000亿立方米。其中,江陵凹陷钾资源量7200万吨,金属锂资源量60万吨,钠资源量约1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巨大。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盐湖课题组率先对江陵凹陷富钾卤水进行了可利用性试验研究,经过近3年实验室研究,确定了采用分阶段提取、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对卤水中有价元素进行了有效提取,各有价元素提取顺序和工艺为:钠(高温蒸发)-钾(低温冷却)-碘(空气吹出法)-硼(萃取法)-溴(空气吹出法)-锂(沉淀法)。各元素的提取阶段相辅相成,使元素得到了最大化的回收利用:钾总回收率73.02%,钠总回收率95.34%,硼总回收率81.37%,锂总回收率78%,碘、溴回收率均在80%左右,且获得的产品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2012年,江陵凹陷深井富钾卤水主微量元素提取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作为一个子课题被列入2012年度国家863计划项目“深井盐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通过国家863项目经费的支持,课题组将持续对江陵凹陷卤水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并进行扩大试验范围,以确定出合理的工艺流程,为该卤水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可行的方案。”盐湖课题组组长谭秀民博士表示。    

   

      

  腾学建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滕学建,男,1980年出生,助理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地调中心基础地质调查院副院长。自该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努力学习地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成为一名能独立从事国家地调项目的技术人员。工作中也赢得了身边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分别在06年、11年、12年获得了天津地调中心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08年获得了中心第三届“专业技术岗位标兵”称号;11年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年获得了天津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及地调局优秀项目负责人。

  多年来,他先后参加了6个区域矿产调查项目,先后发表5篇学术论文。目前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区域矿产调查及科研项目的立项、设计、执行、报告编写等工作,并能够准确抓住和解决项目的关键问题,除提交基础基质成果外,还为国家提交了多处矿点矿化点,较出色地完成了天津地调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2008年滕学建同志参与了内蒙古狠麦温都尔矿调和满都拉矿调2个项目,任技术负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狠麦温都尔项目明确了宝力高庙组的形成时代,并将其划分为上下两段;查明测区内钙碱性花岗岩的时代、构造背景,圈定出22个高磁矿致异常和27个地球化学综合异常;新发现了矿点9处,明确了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背景。

  2010年他参加了内蒙古1:5万查干敖包等5幅区调项目,任技术负责。对区内古生代地层进行了重点调查,将安格尔音乌拉组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查明了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岩相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喷发旋回和喷发韵律,圈定Ⅴ级火山机构和Ⅳ级火山构造盆地,为中生代火山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将测区的20余个侵入体划分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三期12个侵入岩填图单位;圈出综合地球化学异常19处,划分出8个成矿预测区、新发现矿化点9处,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2012年主持完成了内蒙古1:5万阿尔塔拉等6幅区调项目,任项目负责。项目重新厘定并建立了古生代地层系统,依据获得的大量古生物化石资料确定了各地层的时代,特别是明确了安格尔音乌拉组为深水复理石-远洋硅质岩的沉积建造;依据野外接触关系结合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将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解体,建立了工作区的构造-岩浆事件序列,明确晚华力西期(310Ma)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背景、燕山早期(155-169Ma)为岛弧型汇聚背景、燕山晚期(129-140Ma)处于伸展背景;查明罕乌拉韧性剪切带NW向滑脱的运动学性质和和早白垩世的活动时限,为研究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盆岭构造的存在提供了资料;提交新发现有色多金属矿化点6处。

  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内蒙古1:5万奥尤特等6幅区调和内蒙古1:5万查干呼舒等6幅区调项目。经过几个项目的锻炼,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几年来,由于生产任务重,人员紧张,他很少得到休息,将青春奉献给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和祖国的地质事业。

   

上一篇: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工作总结300字范文
下一篇:“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渑池县尚德小学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暨庆六一文艺汇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