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领千名网友资助200多贫困生

栏目:教育教学  时间:2022-12-06
手机版

  

  现代快报网电(记者 赵丹丹) 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很“有名”,这个协会建立了泗阳春晖民间助学群,专门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圆读书梦。协会的发起人叫张矾,是一名从事墙纸经营的80后个体户。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程度的她,三年聚集了千名网友,帮助了2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张妈妈”。

  全家最艰难时遇到好心人

  张矾的童年是艰苦的,家中有7个孩子,大姐读到一年级辍学,紧接着二姐也辍学。张矾排行老三,她记得,小学时她交不起学费,三年级就辍学了。

  没过多久,全家遇上了好心人陶国元。当时陶国元是南京来泗阳挂职的干部,父亲经人推荐成了他的司机。一次,父亲载着陶叔叔下乡路过家门口,陶叔叔提议去家里坐坐,这个贫困的家庭让陶叔叔惊呆了。张矾记得,没过多久,陶叔叔让人送来了衣服、食物,还有两张大床,全是他自掏腰包买的。

  在之后的十几年中,陶叔叔对家里的帮助从未停止。1993年,在陶叔叔的帮助下,张矾和姐姐进了溧阳一家水泥厂打工。几年后,陶叔叔的外孙女出生了,请父亲在老家物色一名保姆,张矾自告奋勇来到了南京。她又一次得到了陶叔叔的帮助,陶叔叔鼓励她上夜校。她在山西路读了夜校,学裁剪。让张矾感动的是,陶叔叔从来没把她当外人,邻居问这姑娘是谁,陶叔叔说:“这是我们家小三子。”

  建立泗阳春晖民间助学群

  1997年,张矾回到泗阳,在服装店里学过徒,之后她开过4年饭店,后来经营起了一家墙纸店。

  2010年,张矾看到泗阳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介绍一名叫刘荣荣的女孩,父母离异,母亲出走,父亲又再婚,荣荣只好跟着70多岁的爷爷一起生活,面临辍学。节目打动了张矾,她找到了荣荣的家,像母亲一样关爱她。

  在帮助第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张矾发现泗阳有许多家庭贫困儿童面临辍学。于是,她在2011年11月创建了“泗阳春晖民间助学”QQ群,开设春晖民间助学网,希望更多的人来帮助这些孩子。

  如今,群里的网友从几人,发展到了1100人,三年来他们帮助的孩子已超过200人。

  而张矾也给志愿者们立下了“规矩”,不仅仅是捐钱、捐物,要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他们从农村各个小学老师那收集孩子的资料,然后组织志愿者去做家访,去了解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建成资料库。再找到合适的资助人和孩子结对。

  孩子们都叫她“张妈妈”

  张矾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是看到孩子们快乐。今年端午节,大家包了几千个粽子,下乡给贫困家庭送去。

  孩子们也亲切地喊张矾“张妈妈”,每当她和志愿者们下乡去看望孩子时,孩子在老远就从人群里冲过来,“妈妈,你怎么来了。”和孩子们通电话时,孩子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张妈妈”一些小秘密。“我今天考了班级前十名。”“妈妈,我成绩下滑了,感觉对不起资助我的阿姨。”前段时间,张矾和志愿者们下乡去给孩子们送手套等冬天用品,还意外收获了孩子们的感恩卡。

  张矾一直做助学的事,却一直瞒着陶叔叔,直到前阵子,他来泗阳办事,才听人夸起张矾。“小三子,你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不告诉我呢?”今年75岁的陶叔叔按捺不住喜悦,张矾只是笑笑。她说,其实这颗感恩的种子是陶叔叔种下的,他们一帮人浇水,让爱心生根、发芽,而他们帮助的这些孩子,会成为接班人,让这颗感恩的种子变成参天大树。

  采访中的感动

  她给孩子们最多的是肯定和鼓励

  其实,全国做助学的人有很多,张矾不是第一人,也不是帮助贫困孩子最多的人。但在采访中,仍被她的反哺感动了。

  一个文化程度并不高,自己的生活近几年才刚刚奔小康的小女子,哪里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和执着。也许正如她自己所说,上天待她不薄,待她全家不薄,在生活最困苦,人生最彷徨时,遇上了陶叔叔这样的贵人,她要报恩。也许是为了弥补自己没有读书的遗憾,就如她回忆的,当弟弟之后有学上,还不好好读书时,她追着弟弟满屋打,痛哭流涕。

  最令人赞赏的是她做助学的方式,必须去贫困孩子家里做家访,了解孩子的需要。必须去定期看望孩子,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她说,做助学,并不是单纯的给钱,给物,孩子们需要物质,但更需要的是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他们不希望看到好心人对他们投来同情怜悯的目光,或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喊着:“孩子,你好可怜。”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

上一篇:格子不小心撕掉了一张纸币的一个“角”
下一篇:语文班主任:家有小学生,这资料打印一份,提前让孩子掌握吃透!

最近更新教育教学